舟山特产有哪些值得带(海味十足的舟山传统渔民服饰)

舟山特产有哪些值得带(海味十足的舟山传统渔民服饰)(1)

  服饰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而服饰的产生又与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密切相关。正因如此,不同的地域才有了和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独特服饰文化。

  位于东海之上的舟山,因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很多人历代以捕鱼为生。渔民们常年在海上搏击风浪,从事辛苦的捕鱼生产,他们所穿的服饰既要满足遮风保暖的基本需求,还要适合日常劳作。由此产生的东海渔民服饰就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海洋特色。

  海岛渔民的传统劳动服饰,上衣一般是大襟布衫或直襟衫。大襟布衫是一种衣襟左衽的外衣,衽是衣服上的衣襟,左衽也就是说衣服左侧的衣襟被右侧的衣襟所盖住,这是一种很古老的服饰风俗。《战国策·赵策二》中说:“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 ”说明当时生活在东部沿海的古越人习惯于披发、文身,所穿的衣服也是左衽的。东海渔民们的服饰还难得地保留了一些古代的痕迹。当然大襟布衫的左衽并不仅仅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更是出于现实需要,这种衣襟形式可以降低渔民在劳作时右手上的工具和衣服发生勾缠的风险,加上大襟布衫的布料也十分防风保暖又经久耐磨,《浙江民俗简志》中将它称为渔民抗风斗浪的“宝衣”。渔民们还习惯于穿背单这种短衣,便于在船上干活。根据季节不同,春秋两季穿夹背单,夏季穿单背单,冬季穿棉背单。

  与上衣相比,过去舟山渔民所穿的裤子更加有海岛特色,被称为“龙裤”。

  为什么普通渔民穿的裤子会和“龙”这个过去象征着皇权的名词扯上关系呢?这在舟山有两个传说,都和皇帝有关。第一个故事里的皇帝是秦二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久驾崩,皇位被他的儿子胡亥所得,史称秦二世。帮助秦二世获得皇位的功臣,当时的宰相赵高也觊觎帝位,将秦二世诓骗到东海,同时暗中勾结海盗围攻秦二世的队伍。危急时刻,秦二世将玉玺投入海中,自己也准备投海之时,援军恰好赶到,击退了海盗。于是秦二世又发榜悬赏招募水性好的能人,入海打捞玉玺。许多渔民争相入海打捞,果然找到了玉玺。秦二世想要重赏捞到玉玺的渔民,但是有许多人都声称是自己捞到的。无奈之下,秦二世就将所有的渔民都封为“捕鱼郎”,还赐“龙裤”。

  第二个故事里的皇帝是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赵构,传说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被金朝的军队追赶,仓皇逃到舟山,在渔民的帮助下才侥幸逃过金兵的追捕。赵构为感谢渔民的搭救,将自己的裤子赐给了渔民。因为是皇帝的裤子,因此被称为“龙裤”。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其实龙裤还有个更形象的名字叫“笼裤”,因为这种裤子的裤腿是大直筒,形似灯笼。龙裤的裆部也很宽大,分为大小两片裆,这样搭配上同样宽大的短裤腿,使得龙裤的穿脱便利,且穿着者无论是蹲是跨,动作都不会受到阻碍,十分灵活。龙裤的裤腰上通常缝有四条裤带,渔民在海上劳作时,可以把上衣塞到龙裤裤腰,扎紧裤带,不仅保暖且利索,还便于捕鱼撒网。

  过去舟山各岛几乎没有纺织业,因此制作龙裤的布料大多是渔民从上海、宁波等地买来的土白布或兰花布。这些布料买来后还要放在盛满动物鲜血或者植物根皮的锅内进行熬煮,这个过程称为“栲篷布”。经过这样处理的布料更加坚固耐用。

  龙裤的缝制都是由渔家妇女在家中手工完成,制作一条龙裤,需要耗费工时10天以上,也因此龙裤上很少见到有包边、镶边等复杂工艺,都是最基础的剪裁、缝制工艺。工艺虽然简单,但是渔家妇女也没有放弃在龙裤上展现自己的绣工。龙裤的裤腰、裤脚、裤兜处都可见到绣有各种纹样,多数都是“龙凤呈祥”、“八仙过海”、鹿、龙等寓意为吉祥、喜庆的图案或花朵、鱼类等渔家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顺风得利”、“四海平安”等祈求捕鱼顺利、平安归来的字样。

  如今,龙裤、大襟布衫这些渔民的传统服饰都已被功能更全面的现代渔业工作服所取代,但它们所承载的海洋和渔业文化涵义更加凸显。

  舟山博物馆就收藏有一条清代舟山渔民所穿的龙裤。它用染成靛蓝色的粗布做料,裤裆宽长、裤脚肥大,具有龙裤的典型特征。裤子两侧的裤腰处用彩丝绣着双凤一龙,还有三只小兔图案加以装饰,腰带的下方前后还都绣有“寿”字。这条并不华丽的龙裤中透露出的是舟山渔民们质朴的审美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来源:舟山网.大海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