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县城工作推进会(深化四大工程建设宜居美县)

创建文明县城工作推进会(深化四大工程建设宜居美县)(1)

新一届领导班子调研城市建设

上栗地处江西西部、萍乡北部,与湖南省浏阳市、醴陵市接壤,与江西省宜春市相连,是享誉世界的花炮祖师地、佛教禅宗杨岐宗的发源地。全县总面积710平方公里,辖6镇4乡,现有人口52万人。自2015年荣获省级文明城市荣誉以来,上栗县坚持把深化文明创建,作为建设宜居美县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化栗城新颜、文明新风、成才筑基、城乡联创四大工程,在建设宜居美县的道路上迈出全新步伐。

深化栗城新颜工程 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2016年县乡换届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一二四五六三”的总体发展思路。明确了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宜居美县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栗城新颜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领导挂帅,高位推进。及时对县文明委、县创建活动总指挥部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由县委书记担任文明委主任,县长任文明委第一副主任、县创建总指挥,县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总指挥,确保了经费不减、力度不变。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县四套班子赴湖南浏阳、醴陵等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并在10月份召开了全县宣传思想暨文明创建工作会议,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再强调。

主攻项目,力促大变。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摆在突出位置,组织权威机构对城市规划进行了修编。完成大地红广场两侧、G319国道城区段、朝阳中路等11个道路改造,以及平安南路、滨河南路等9个亮化项目。项目投资之大、推进速度之快,均创历史新高。

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积极推动城市管理机制创新,科学确立了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公安交警、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的职责,实行了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大了城区和主干道旁乱搭乱建、道路抛洒扬尘、车辆超载、在建项目工地管理力度,强力推进小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和整治力度,确保了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明显好转。

深化文明新风工程 社会风气显著转变

立足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提炼了以“向上向善、自立自强、开明开放、求新求变”为主要内容的“上栗精神”,并全力深化文明新风工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如空气般无处不在。

深化“文化引领”,夯实思想根基。先后成立了楹联、诗词、书画、音舞、摄影、武术等12个艺术家协会,多次举办“龙腾狮跃闹元宵”“傩神出行”等民俗文化汇演活动,并制作了《禅韵杨岐,绚丽上栗》等三个专题片,有效激发了干部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全面完善了县图书馆基础设施,创新设立了“农家书屋”、“康复书屋”、“励志书屋”、“农民工书屋”、“休闲书屋”等特色书屋,并广泛开展了“读一本好书,分享一份快乐”活动、“阅读伴我成长”等系列读书活动,掀起了“全民阅读”的新高潮。连续举办了6届“大地红之夏”广场公益性系列文化活动,并开展了第五届羽毛球比赛、第十三届“公仆杯”篮球赛、第十届夏季足球联赛、首届广场舞比赛等活动,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

突出“典型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层层推选,先后有30余人入选(入围)“中国好人榜”“江西好人榜”,另有80余人当选为“最美萍乡人”,或被评为县级以上道德模范。其中,刘锡全当选为“全国模范教师”、全省最美乡村教师,李维正当选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在出台了身边好人及道德模范礼遇褒扬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好人好事发布平台,累计发布好人好事近2000次。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推进“道德讲堂”建设的有关要求,确保了“道德讲堂”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形成了“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浓厚氛围。此外,我们还结合“最美乡村教师”刘锡全、敬业奉献交警易建萍等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编排了《桃花依旧笑春风》、《交警赞歌》等系列文化节目,并在“大地红之夏”“送戏下乡”等群众文艺活动中巡演,取得了良好效果。

注重“机制引领”,筑就精神高地。坚持把公益广告宣传,作为引导全民崇德的重要抓手之一,在各新农村建设点设立“文化墙”,在城区各大型户外广告位、各居民小区、主要商业街道和建筑工地围挡,以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社区)办公场所庭院、楼道设置了一大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遵德守礼提示牌,确保了公益广告的全覆盖。

同时,坚持把深化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体现市民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在上栗镇滨河社区设立了志愿服务中心,并通过政策引领持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全力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唱响人人公益主旋律。近年来,我们发展壮大了上栗县志愿者联合会、上栗文化志愿者协会、巾帼志愿者协会、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协会等6个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以上栗县志愿者联合总会为龙头,“群众贴心人”与志愿者无缝对接的志愿服务网络。全县广大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相伴,与留守儿童相依,先后开展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次,带动了全县10多万余人次参与公益活动。

创建文明县城工作推进会(深化四大工程建设宜居美县)(2)

校本特色之腰鼓

深化成才筑基工程 未成工作显著提高

少年儿童是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主力军、生力军。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深化成才筑基工程,全力呵护未成年人茁壮健康成长。

推进德育教育,立德树人正品行。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各学校把《思想品德》作为教学主修课,做到同检查、同评比、同考核。坚持每月一个主题,通过组织经典诵读、主旨演讲、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或邀请“五老”人员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以“唱响中国梦”、“歌颂真善美”等为主题,先后在各校、各年级开展了“我的中国梦”、“美德少年评选”等主题活动的学习、宣讲、征文活动。我们还举行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

深化双进活动,拓宽德育教学渠道。立足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把书法、美术、渔鼓、牛带茶灯等27项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承项目,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两轮“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纵深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前,全县90余所参与“双进”创建的中小学校,全部达标授牌,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格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国学经典进课堂,凝聚与人为善、明礼诚信的正能量,还开辟了“第二课堂”,播撒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筑牢“防火墙”,阳光雨露助成长。持续加大了“净网、净屏、净刊”工作力度。全年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30余次,打击“黑网吧”1个,处罚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业主2人次,先后举办法制报告会480余场,较好地预防了青少年犯罪。在全县设立了4个“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和2个“杜鹃花小屋”,广大教职工和党员干部争当“爱心家长”,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积极完善助学体系,依托上栗仁泰教育基金会、长平教育奖励促进会、“春雷计划”等助学基金和上栗县志愿者联合会等公益组织,每年帮扶、奖励特困学生2000余人,确保了贫困学生入学无忧。

深化联创共建工程 城乡环境显著改善

让每一位市民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是深化文明创建的必然选择。在工作中,我们通过不断深化联创共建工程,唱响全民创建的主旋律。

改革文明单位评选,激发创建热情。立足发挥文明单位干职工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对县级以上文明单位评选活动作出重大改革,明确规定“凡评为县级以上文明单位的,坚决落实《萍乡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兑现奖励工资;未获得(或保留)县级文明单位称号的,既不能推荐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更不能参与全县组织开展的各类评先评优活动。”并把道德讲堂建设、志愿服务开展情况、“身边好人”推荐发布、“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文明餐桌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资料提交等中心工作作为考评内容。

深化结对帮扶活动,营造共建氛围。扎实开展了文明共建活动,安排70余个县级文明单位、42个市级文明单位、12个省级文明单位,与有关村、社区结为帮扶对子,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帮扶共建活动,帮助61个一般自然村完成改路近90公里(含入户路),改水100%,改厕2380余户,拆除旧烂屋1200平方米,整治乱搭乱建32处,新建文体活动场所40余处,安装路灯800余盏,在全县形成了浓厚的联创共建氛围。

实施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在农村,我们持续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新建垃圾中转站2个,配备大小垃圾桶3.2万只,新增垃圾清运车78辆、清运小板车400余辆,清理存量垃圾9000余吨、污泥7500立方米,疏通下水沟渠130余条,打造了一批村容整洁、生态秀美的示范村。在城区,我们结合城乡环境百日攻坚整治活动,对县城主次干道进行了划分,县四套班子成员带领路段责任单位定期开展整治活动,并邀请单位干职工、社区干部、普通市民督导城乡环境卫生,确保了文明创建工作的常态化和城乡面貌的持续改善。(栗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