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

有人当年曾问过鲁迅,中国当时最好的小说家是谁?鲁迅当仁不让地说:就是我自己!此人又问,当时最好的散文学家是谁?一贯对自己极度自信的老先生这次说到:是我二弟周作人。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1)

要知道,鲁迅也写出过不少优秀的散文作品,能让这位从来不甘人后的鲁迅先生说出这样的话,我们由此可见周作人的散文成就。在历史上,固然周作人当过汉奸,其大节有亏,但我们后人在学术的态度上应该是人归人,文归文,不能因人而废文。在那段历史上,相信任何一个公正的人都无法否认,周作人在近代文学上的成就和造诣。

今天的鲁迅已经被推上近代文学的神坛,其文学上的成就和才气大家有目共睹。但周作人的成就与才气也同样毋庸置疑,其一人就精通日语、古希腊语、英语三国语言。鲁迅先生的作品的特点是语言和思想极为犀利和深刻,而周作人的作品的特点则是极为灵动和飘逸。

尤其是其的散文,常常是初看不觉其髓,但你越读越才会发现其中的妙处,常常只有当你读到第三遍以上的时候,才可能真正读出文章背后的韵味,如果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细细品味下他的那几篇《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北平的春天》等非常优美的散文。在字行间,你总会不知不觉中就能感受出出那份生活的恬宜与岁月淡淡的清香。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2)

后人就曾评价:周作人是现代散文的最早的开创者,是他将散文单独分离出来作为一种文体。称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全心全意经营散文并取得卓著成就的大家”。而鲁迅,同样也被誉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人。这样一对在文坛上留下如此成就的兄弟,放眼整个中国历史,都是凤毛麟角、极为罕见的。对于我们这些世间俗人,也恐怕只能用那句“祖坟上冒青烟”来解释了。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1923年,这对相交40年之久的同胞兄弟终于割袍断义,最终分道扬镳,直到鲁迅身死,关系也没有再出现转机。十三年后,鲁迅去世,自此阴阳两隔。这两位文坛奇人的决裂引发了后人无数的惋惜,是什么让这对早年情谊非常深厚的兄弟反目成仇?背后其实和一个女人有关。

让我们慢慢道来。周作人的性格总体来说比较恬淡随和,喜欢随遇而安。而鲁迅性格则比较激进,颇有道义感。同时父亲早死,家道中落,在传统的观念下,身为大哥的鲁迅也总认为自己对两位弟弟有种责无旁贷的照顾责任。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3)

周家三兄弟

在事业之初,周作人是在鲁迅的全力帮助之下,几乎完全是踏着鲁迅的脚印亦步亦趋走向社会的。不过,兄弟俩的才气确实注定了都非等闲之辈,逐渐崭露头角,在后来“五四”运动中开始成名,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坛战将,名噪一时。

不过,客观地说,周作人成名后,对于鲁迅事业的帮助也不可谓不大。鲁迅当时还只是一个教育部的资料抄写员,而周作人已经是北大的教授,当年介绍鲁迅去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就是他向蔡元培推荐的。鲁迅这一教就是六年,也从侧面奠定了鲁迅后来在文学界的声望和地位。

后来两兄弟稳定后,为了帮助三弟周建人在上海站稳脚跟,已经在社会上享有高知名度的鲁迅和周作人更是齐心协力全力委托当地友人全力帮助,让周建人轻松在上海立足。1919年,鲁迅为了方便弟弟妻子的到来,还卖掉绍兴的祖宅,买下了北京八道湾胡同11号院,随即把老母接到北京一家团圆。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4)

今天的北京八道湾胡同11号院

这是这一家人一段最和满的日子,在内是兄弟情深,对外则是兄弟同心,这样和谐的大家庭确实是令无数人羡慕的。以致后来突然两人的反目绝交,让世人无比错愕惊讶之余,也扼腕叹息不已。

直到今天,历史上这两兄弟的这场失和仍然是纭绕在鲁迅身上的最大谜案,让后人喟叹不已。1923年7月,周作人写下那封绝交信,8月2日鲁迅与母亲一起搬出了八道湾胡同。但关系仍持续交恶,甚至后来据鲁迅日记记载,次年6月,但鲁迅重回该处去取书和杂物的时候,周作人夫妇对其还大打出手。

但在后来的日子中,二人对交恶的原因都是守口如瓶,不过据后来郁达夫和章延谦的资料透露,两人主要交恶的原因应该有两个,都是与一个女人有关,此人即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一说是当时当家的羽太信子花钱太过于不懂节俭、铺张浪费,一说是信子在丈夫面前指控鲁迅偷看了她洗澡。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5)

个人认为,第一个原因确实是有可能,东野圭吾就曾说过:比太阳更加不能直视的东西是人心。自古人群就如同冬天里的刺猬,距离远了需要抱团取暖,但距离近了又会被对方身上的刺扎着。人类也是如此,自古人无完人,人们常常要走得很近的时候才会真正发现对方身上的缺点,所以也才有那句婚姻才是爱情的真正考验的说法。

羽太信子是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认识的,是他们几个留学生共同请的一个打扫房间的女佣。客观地说,此女当时的表现确实比较贤淑,并很会照顾心疼人,是一个做妻子的典型楷模,以致最后让周作人疯狂爱上了她,还没回国就和她结了婚。后来一家人在八道湾胡同安居后,全家也一致同意由信子当家,据郁达夫回忆,鲁迅当时收入是每月300大洋,每次发了薪水都是全部交给羽太信子。

300大洋是什么概念?看过《骆驼祥子》的朋友应该知道,像祥子这样的底层人一月生活费只需要一块大洋,而当时北京城一套四合院也才仅仅200大洋。加上周作人还有几百大洋的收入,鲁迅一家在当时的北京城绝对算得上高端收入人群。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6)

周作人当年与羽太信子

但据资料,信子此人在持家上却是极为不懂勤俭,也许是在日本经历的贫穷体验太多,掌握了这么多钱财后,那种小户人家暴发后的虚荣心立即就开始压抑不住,据后来回忆说,信子是出门能坐汽车不坐人力车,家里一应物品全部要买价格不菲的日本货,大小病都要请费用高昂的日本医生,一家总共十来个人,竟就请了六七个佣人。

这样的大手大脚花钱法,以鲁迅两兄弟如此高的收入,也常常是入不敷出,鲁迅常常自己出现夜里工作时连买烟都没钱的窘况,还常常连买书都要找同事借钱。鲁迅为此多次对周作人表达过不满,而周作人是一个典型的暖男,对妻子一直是敢怒而不敢言,但鲁迅的家人却早已实在看不过去。我们来看看当时鲁老太太和鲁迅妻子许广平的回忆。

许广平对此曾回忆说:“每月钱总是不够用,总要自己四处向朋友借,有时候借到后连忙带回家,就看见日本医生的汽车从家里开了出来,我就想:我用黄包车运来,怎敌得过用汽车运走的?”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7)

许广平年轻的时候

而鲁老太太的回忆是:“我只记得,你们大先生(鲁迅)对二太太(信子)当家,是有意见的,因为她排场太大,用钱又没有计划,常常弄得家里入不敷出,要常常向别人去借,这是不好的”。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羽太信子确实做得非常过分。花着别人挣来的钱,大手大脚毫不心疼,并且完全理直气壮,鲁迅一家的看不过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相信换谁来都会这个态度。由于鲁迅直率的性格对此经常表达的不满,信子也与这位大哥也关系开始急剧恶化。

同时,羽太信子在生了孩子后,在地位稳定后,身上那种小户人家出身而缺乏性格培养教育的很多恶习就逐渐开始显露出来。其中之一就是喜欢搬弄是非和喜欢算计。

与鲁迅交恶后,她就经常不断在周作人耳旁搬弄是非,甚至在孩子面前也是如此,当时鲁迅自己还没有孩子,很喜欢二弟的两个孩子,常常回家给他们买些糖果,信子看见立即让孩子扔掉,甚至不准孩子到鲁迅房中去,还说就是要让他冷冷清清,这些举动让鲁迅伤感不已。而我们也可以从这些举动中,看到信子身上那种小女人的偏狭和心胸之小的特点展露无遗。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8)

羽太信子

尤其在兄弟交恶的第二个可能原因上,信子向周作人说鲁迅偷看她洗澡,基本可以肯定是羽太信子给鲁迅身上泼的脏水,我们来看看。

年轻时期的鲁迅信奉的是禁欲主义,当年血气方刚的他连结发妻子朱安碰都不碰,出于传压力奉母命与朱安成婚,随后便是找各种借口避免与其同房,大家如果仔细看看朱安老年的照片,可以想象得到当年也是长得不错的,否则深知儿子性格的鲁母也不会给他随便就娶进门。

而再看看前面信子年轻时候的照片,大家完全对比下,无论身材,还是五官绝对属于非常平庸之辈,更是跟朱安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实在不知道当年才气横溢、英气逼人的周作人看上她的是哪一点。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9)

朱安

而鲁迅的不喜欢朱安,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所以从结婚那一天一直到死,从来没有碰过朱安。而像当年徐志摩这样的,明明说没有爱情不喜欢原配,却还跟人家生了好几个孩子,居然还能大言不惭地说他只是风流而不是好色。跟鲁迅人品比起来那确实不是一个档次的。

而鲁迅直到46岁才和许广平结婚,这么多年以来他的仰慕者无数,其中也不乏年轻貌美的女学生,但鲁迅从来没有闹过什么绯闻。而许广平出身于广东世家许崇智家族,在广东绝对是赫赫有名,更为难得的是这样出身名门的女人还能抛舍富贵,关心民间疾苦,不断为黎民苍生呐喊!鲁迅选择许广平,应该就是因为这个女孩特别符合自己内心的标准和心意。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10)

年轻时候的许广平

同时据鲁迅好友章延谦回忆,他们大院洗澡的房间的窗外是一个很高的花坛。上面密密麻麻堆满了盆栽,人根本无法立足,从此点上看说鲁迅偷看其洗澡也不大可能。同时羽太信子还患有有臆想症。1934年周作人和她回日本的时候,羽太信子就忽然莫名其妙怀疑周作人出轨,周作人当时的记载是:“每天冷嘲热骂,几如狂易”。

所以,此事上鲁迅应该是蒙了不白之冤,而羽太信子,当时不知道是出于忌恨栽赃,要彻底赶走鲁迅,还是出于当时臆想症发作,凭空想象出的一段绯闻。岁月如梭,时光已经荏苒而去近一个世纪,只能留给我们后人一个永远遗憾的谜团了。

再说到算计,且不说后来的唆使丈夫与大哥决裂,最终逼走鲁迅,其实信子从一嫁进周家算计就已经开始。最初她和丈夫的婚姻,由于周作人当年结婚没有通知母亲,同时由于是日本人,所以并没得到鲁老太太的认可。来到中国后受到了老太太的不少冷遇,这段时间,信子百般讨好、曲意迎合,最终取得了老太太的欢心和信任,最后竟连家庭财政大权也交给了她全权管理。其手段着实了得。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11)

鲁迅母亲

我们还可以看看,她在当家后,先是以怀孕为由,把在日本的妹妹和哥哥全部接了过来,让一家人都过上了舒适的生活,随后又让妹妹嫁给了老三周建人,从此一家人更是名正言顺地住在了这里。在撮合芳子和周建人的过程中。信子的手段也无所不用其极,据记载说,信子是灌醉了周建人,然后将芳子推进周建人的房间造成的既定事实。后来鲁迅在谈及周建人的婚姻的时候,原话也是:"逼迫加诈骗局"。

近朱者赤,妹妹羽太芳子和姐姐一样,也是一个极度贪图享受的女人,周建人去上海工作后,多次要求妻子随同前去,但芳子舍不得北京这边的富足生活,始终不愿跟随丈夫前去,并且在信子的“指点”下,每月还要求周建人必须把大部分的工资寄回来。而当时周建人每月工资只有六十元。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12)

当年的周建人与羽太芳子

而独自一人在上海生活的周建人,其中冷暖甘苦芳子一概不关心,终于一年在上海的周建人生了重病,正是急需人照顾的时候,来信告知希望芳子前去,但芳子依然没有起身,最终让心灰意冷的周建人和往日的学生王蕴如走到了一起。从此很少回到北京。

37年时鲁母八十大寿,鲁迅此时已经去世一年,周建人为了宽慰母亲,带上王蕴如回到北京给母亲拜寿。羽太信子得知之后,带着妹妹芳子在老人宴席大闹一场,甚至他们的儿子周丰二在大姨与母亲平时的不断影响下还提刀要砍周建人,最后还打电话要求日本领事馆将周建人扣押并将其"法办"。搞得好好的一场寿宴乌烟瘴气,八十老母老泪纵横。伤心透顶的周建人也从此再也不回八道湾胡同,也与这个儿子彻底断绝了关系。

此事多年后的后续影响仍在持续发酵,七十年代中期,周作人的孙子周吉宜作为知青去了北大荒,艰苦的环境实在让他无法忍受,他托请父亲周丰一给当时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建人写信,希望能调回北京工作,但被周建人拒绝。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13)

老年的周建人与王蕴如

我们可以分析下,如果只是为了泄愤或说要讨个说法,周建人这段时间一直在北京,完全可以找个别的日子进行,稍微对这个大家庭还有一丝顾念的话,一定会顾全母亲大寿这个大局。而信子却偏偏选择了鲁母大寿这一天,其目的应该就是要闹个天翻地覆,从而让大家彻底决裂。其背后的用心,其背后的心机确实着实可怕,最终信子也如愿以偿,让这个大家族最后彻底分崩离析。

而周作人当时天天与这三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应该并非事前毫不知情,如果他表明态度,哪怕只是站出来说句顾全大局的话,稍微制止一下弟妹和侄子,以芳子和周丰二对他的感情,以他多年对这家人的照顾之恩,事情绝不会闹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其在大事上表现出的糊涂确实令人喟叹!

自此,一家人终于四分五裂,在八道湾胡同这间大宅里,羽太信子终于彻底成为了女王。颐气指使、挥霍如故。根据周作人1960年写的日记,在当年物价如此之低的环境下,他家中一个月的家用竟高达500多元,而当年一个国家正部级干部的月工资也不过300多元。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到处写信求助,同时每天挑灯为出版社译稿以维持生计,过得异常艰辛。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14)

老年的周作人与孙子一起

多年后,在一次周建人与周作人一次偶然碰面中,已经垂垂老矣的二人在走廊上停下脚步互相默默对视半晌,随后周作人凄凉说道:“你曾写信劝我到上海”。周建人答道:“是的,我曾经这样希望过。”周作人最后一声叹息道:“我豢养了他们,他们却这样对待我......”。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从决裂的那一刻开始,这间大宅名义上的主人:周作人,实际上他就已经沦落成为羽太一家人的奴隶。

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与周作人两人决裂时,鲁母和三弟周建人的态度,当时周建人在上海,而鲁迅与周作人又对决裂原因守口如瓶,所以两人都不知道事件爆发的根由。但事后,周建人明确站在鲁迅一边,而当鲁迅搬离的时候,鲁母也是坚决要求跟鲁迅一起居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就出于对两人性格的了解和人品的判断,他们都更相信鲁迅。

自古以来,有句老话说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但事实上却常常是兄不如妻,枕边风一吹便昏头的男人也是大有人在,周作人就属于此列。只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矛盾如此之激烈,爆发如此之迅猛,周作人如此之糊涂,实在令人慨叹不已。

世事纷纷扰扰,人心诡谲莫测,只是不知道当搬离那一刻,身为老母的鲁老太太内心是何种滋味!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15)

鲁迅母亲鲁瑞

在后来的岁月中,即便受伤害如此,虽然没有再来往,但在鲁迅内心中仍有着周作人的位置。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一封信中知道。

在鲁迅去世后没几天,周建人给周作人写信告知了大哥鲁迅去世的消息和最后时光的情形,告诉他就在大哥去世前几天,床头还摆放的是周作人的书籍,精神好点的时候就要翻上一翻。

同时还告诉周作人,在决裂之后,虽然鲁迅很少提及周作人,但偶尔仍常常在不经意的时刻数次谈到了他,其中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是曾有一位日本记者刊登了采访鲁迅时的谈话,内容里有说谈话时鲁迅有说到“我的兄弟是猪”一语。鲁迅告诉周建人他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不知道是这名日本记者曲解了鲁迅先生的意思,还是为了博人眼球而违背新闻道德加上去的。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16)

我们也可以从兄弟反目之后,鲁迅对信子给他身上泼了如此脏水都能一直保持沉默,也可以从中看出鲁迅的性格,以其的沉凝忍让、以其的顾全大局,是绝不可能说出这样轻薄肤浅的话的。

第二次是说到关于救国宣言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连钱玄同、顾颉刚这班人都具名了,但却没有周作人的名字。鲁迅对此表示了担忧,给三弟闲聊说以后遇到这样的民族大义的重大选择时,再有顾虑也不可过于退后。

此事即是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国难当头之际,1936年10月,整个平津地区的百余名知名教授联名发表了一份《平津文化界对时局的意见书》,但周作人没有参与此事。此时已经距离鲁迅最后的日子没有多少天了,可以看到他内心对这位二弟大事选择态度上的担忧,后来事情的发展也果然印证了他的隐忧,周作人最终出任了日军占领下北平政府的伪职,成为了汉奸。

而且我们相信,在周作人成为汉奸的过程中,一向对老婆言听计从的他,身为日本人的羽太信子施加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17)

第三次是鲁迅说到李大钊牺牲后,周作人不顾危险掩护并帮助李大钊儿子远赴日本的事,当时许多人为避招祸上身而不敢管,而周作人在此事上表现出了一种朋友应有的道义,鲁迅对此事很为赞赏。

后来周作人还接济和资助李大钊遗孀和两个孩子长达近二十年,当然后来这些的情形鲁迅不知道了。由此我们也可见周作人还是有良知的。同时鲁迅当时还提到周作人时常发表的一些见解与见地远高于俞平伯这些人,还说当时社会某些人一味抹杀与责难他是不应该的。

不过信中也说到,对于周作人一次去日本谈到鲁迅时说的那些批评的话,鲁迅表现出了不以为然。最后周建人信中说道:“他离开北平之后,常常平时偶然想起你,便会说几句。总体来说,对于你他并没有什么坏的批评”。

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早已恩断义绝,但在鲁迅内心深处对这位弟弟仍有着一份牵挂,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在这些不经意的举动中,仍能看到他那份对当年兄弟之情的留恋。也足见在鲁迅内心深处,对当年这份兄弟之情的看重!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18)

当年,鲁迅搬离八道湾胡同后就大病了一个多月。两人分道扬镳之初,虽无来往,但在许多重大社会问题上观点还颇为一致,在与人论战时,兄弟俩也心照不宣配合默契。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到了后来俩人越行越远,对于彼此所选择的道路也互相不以为然,更常常在许多问题上隔空论战,周作人后来写了很多对鲁迅冷嘲热讽的文章,甚至当鲁迅与其他论敌论战时候,周作人也几乎都是站在鲁迅对手一方帮忙。

就在鲁迅逝世前的大病期间,他还写了不少攻击鲁迅的文章,其中那篇《遵命文学》就是专门针对鲁迅的攻击而写的,但他没想到的是,当该篇文章于10月20日发表于报上的时候,鲁迅已于前一日撒手而去。

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知道,周作人收到三弟的来信后内心是作何感想,但他确实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生计曾写过不少回忆鲁迅早年生活的文章,虽然也是应约而写的“遵命文字”,并且这样的转变,也遭到了无数人的讥笑,极为不满他的许广平就曾经说他当初骂鲁迅,现在却又吃鲁迅。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19)

不过字里行间兄弟之间早年的情感是掩盖不住的,想来他写下这些文字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一定是感慨万分。

纵观周作人的作品,绝对是一流的文人,一流的大家,我们无法否认其浑身的才气,而从对李氏遗孤的救济帮助一直持续近20年之久此事上,其身上也有着做人的道义良知,但致命的是他缺乏一种大是非的决断魄力,一味的对老婆迁就忍让,而最终一生也毁在了这个老婆手里。

这里我们无意去指责羽太信子,她对周作人的感情是毋容置疑的,即便在周作人被关押期间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离开过他,并努力独力把孩子抚养成人。作为一个妻子基本来说,她是合格的。

但千百年来,女性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多数女人的只顾小家而缺乏大局的狭隘格局。

千百年来,每一个大家族的内部矛盾也往往是从女人身上开始引发的,这种现象纵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毕竟,武则天这样出色的女人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

所以,对于这些行为,我们虽然不赞同,但能理解。而女性,仅凭“母亲”这一角色就足够让这个群体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20)

而真正想说的是,整个故事里最令人唏嘘的就是这位身为“一家之主”的周作人,身为一家之主,却完全事事听老婆摆布,完全丧失了一种男人在大是非面前该有的决断与魄力。最终让一个好好的家四分五裂,最终也走上了被万人指责的汉奸之路。

周作人的才气我们不能否认,但周作人在人生的态度上确实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糊涂”。在人类社会中,在面对复杂事务的时候,女性大多是属于比较感性的,而男性相对要理性得多。所以在大多数的中国家庭,男人一般都是主心骨,我们可以看到周作人在这方面的糊涂,处处站在妻子一边,甚至不惜因此而与老母和兄弟决裂,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暖男”、“护妻狂魔”。

作为一个男人,对待妻子的包容和忍让我们不反对,这是家庭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里,暖男也不是一个贬义词。但要看什么事,在很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味的容让就完全确实属于是“糊涂”。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21)

周建人后来对周作人的评价是性情和顺,但意志薄弱、不辨是非。而鲁迅评价周作人依旧是他精炼的风格,只有一个字:“昏”。兄弟俩的评价完全一致,完美地把周作人的性格诠释了出来。而相濡以沫数十年,相信也确实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周作人。

而周作人此人后来我们从其经历也可以看到,其人恬淡随和,人品也不差,连后来他的日本文学界友人也对他的学识和人品极为欣赏,但一生的几个大关键点毁就毁在了这个“暖男”的特点上。我们从他的身上也可以借鉴到:在很多家庭事务和大是大非面前,一个作为担当着家庭重任的男人,确实还是需要一份魄力与决断的!

人生古往今来,历史人物总是千姿百态的,但有一点是永远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人性,所以才有了那句“读历史即是读人心”的名言。在这个故事中,今天的我们也可以借鉴下周作人的这个“暖男”案例,以作为人生的前车之鉴和生活的警醒。

兄弟情仇书 令人扼腕的兄弟情仇(22)

而说到真正的暖男,个人一直觉得,表现应该是对妻子的小毛病的包容,而不是对大毛病的纵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