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不放走刘备(既然打算放走曹操)

昨天晚上,在我家里上网课的孙子,睡觉前照例要求我给他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其实,他爸爸给他买有《三国演义》的连环画,但是他不想看,而且说:“我就喜欢让爷爷给我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无奈,我只好给他讲。

如果曹操不放走刘备(既然打算放走曹操)(1)

昨天晚上讲的是华容道的故事。讲完之后,孙子问:“既然诸葛亮就没有打算消灭曹操,那他为什么还要派关羽去华容道埋伏,而且还立下了军令状?”

这还真是个问题,有点深奥,我估计讲了他也听不懂,就说:“这个问题等你以后年纪大点儿,爷爷再给你讲。”毕竟孙子才12岁,上初一。

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对当时各个政治集团之间的势力角逐,可以说是洞若观火。刘备集团实力最弱,基本上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根本没有引起曹魏集团的重视。曹操兴兵南下攻打东吴的时候,诸葛亮之所以积极鼓动东吴抗击曹操,完全是为刘备集团着想。因为东吴一旦投降了曹操,张鲁和刘璋也必定向曹操俯首称臣。这样,就只剩下刘备一家,根本没有实力和曹操抗衡,历史就只能改写了。

如果曹操不放走刘备(既然打算放走曹操)(2)

诸葛亮出使东吴,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舌战群儒,智激周瑜,鼓动孙权下决心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这完全是出于维护刘备集团政治利益的需要。

赤壁一战,正面战场是在长江水面上,主力部队是周瑜指挥的东吴水军。刘备的军队只需要埋伏在曹操败军逃跑的路途中,痛打落水狗,进一步削弱曹军的实力即可。同时,这也是向东吴政治集团显示的一种姿态,表示孙刘两家联合抗击曹操,是实实在在的军事行动。

但是,诸葛亮并不想杀死曹操。如果曹操死在东吴军队的刀兵之下,那也无所谓。但是,如果曹操在同东吴的交战中,能够逃出来,刘备的军队是不准备把他逼上死路的。

因为,诸葛亮知道,赤壁之战只是防御战,并不是进攻战。曹操军队即使败得多么惨,曹魏集团的实力只能是有些削弱而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诸葛亮并不想让刘备集团成为曹魏集团最痛恨的敌人。

如果曹操死于刘备的将士之手,曹魏集团必定对刘备恨之入骨。赤壁大战时,曹操的大儿子曹丕已经20多岁,他要为父报仇,可能会不惜代价,不择手段,与刘备集团决一死战。曹魏虽然打了败仗,但是政权还在,忠于曹魏的众多将军还在,众多谋士还在,他们统治的地盘还是最大,经济实力还是最强。他们很快就会招兵买马,恢复元气。如果正面同刘备集团交战,那真是以石击卵,牛刀杀鸡。所以,诸葛亮只想打败曹军,并不想消灭曹操。

话说诸葛亮在七星坛给周瑜祭了三天东南风之后,担心周瑜加害,就悄悄逃回江夏。回到刘备集团之后,诸葛亮就开始调兵遣将,先后派了赵云、张飞、糜竺、糜芳等人,按照他的指令,到一定的地点埋伏,准备打曹操败逃军队的伏击。

如果曹操不放走刘备(既然打算放走曹操)(3)

但是,诸葛亮唯独没有派遣关羽。实际上,这是诸葛亮给关羽设下了一个套路。

将军的人生乐趣,就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面对孙刘联盟,共同抗击曹操,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战役,如果不让关羽这样威震华夏的大将参与,那不是像割他身上肉一样难受?关羽当然就不能忍耐,于是就有了诸葛亮派他埋伏华容道,准备堵死曹操退路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此不必赘述。这里有几点需要明确:

一是关于曹操会从哪里逃走,也就是走不走华容道的问题。诸葛亮让关羽在小路埋伏,并且点起篝火,吸引曹操前去。

这是诸葛亮和关羽打的第一个赌,关羽对诸葛亮这个判断心生疑虑。

按照兵法上说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如果想让曹操从小路逃跑,就不能点火,就应该悄悄埋伏,造成没有人埋伏的假象。而大路没有人埋伏,就应该点火,造成有人埋伏的假象。这叫“疑兵计”。

但诸葛亮知道,曹操也是军事家,对这种“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战术太熟悉了。于是,就决定给他来个“实则实之,虚则虚之”。这叫反其道而行之。

于是,曹操果然上当。见到小路有人点火,就判断这是疑兵计,果断决定走小路。“华容道点火引曹操”的故事上演了。关羽赌输了,对诸葛亮的判断心悦诚服。

诸葛亮之所以会赢,就是因为军事策略的运用,不仅仅是看兵法上怎么讲,而且要看对手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对手不是曹操,而是一般的将领,那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

曹操在几位大将的保护下,带着一二百名残兵败将,到了华容道。人困马乏,饥饿寒冷,完全没有战斗力了。如果硬要突围,很可能全部战死,或者成为俘虏。于是,曹操只好亲自向关羽求情。关羽这个人有特别重义气,念起当年在曹营,曹操对自己的厚爱,实在不忍心将其逼上绝路。于是就不顾自己给军师诸葛亮立下的军令状,放曹操逃走了。

如果曹操不放走刘备(既然打算放走曹操)(4)

关羽放曹操逃走,是符合诸葛亮的心意的。这也是诸葛亮派关羽埋伏华容道的原因之一。

在诸葛亮的谋划中,关羽去不去华容道埋伏拦截曹操,都是无所谓的。关羽去了,也是放走曹操;关羽不去,也是放走曹操。为什么还要煞有介事,和关羽立什么军令状?这完全是一种政治权谋,是一种“驭人之术”。

《三国演义》中关羽,不仅仅是义薄云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文武兼备,傲气十足。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在使用关羽的时候,总是觉得不那么顺手。因此,就想找个机会,教训他,制服他。

赤壁之战来了,刘备集团的军队要负责打伏击,但是又不想杀害曹操。这就给诸葛亮提供了从心理上征服关羽的时机。怎么征服?

一是让他从内心真正服气诸葛亮的智慧。这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点火引曹操”的计谋。关羽只知“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常规用法,诸葛亮却采用“实则实之,虚则虚之”的反向思维。

二是调兵谴将时,故意留下关羽,并刺激他立下军令状。等关羽放走曹操之后,再借军令状要将关羽斩首,又等刘备求情,将其释放。从而让关羽觉得欠自己一个人情,煞煞他的傲气,便于以后能够驾驭。

华容道之后,关羽对诸葛亮应该是彻底服气了。有诸葛孔明军师在,他的傲气只能收敛了。

《三国演义》是写战争的,更是写政治的,写如何征服人心的。但现在讲这些,孙子肯定不能理解,等他长大后,再慢慢说给他听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