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很差要怎么教育(孩子成绩不好父母别)
文丨图图爸爸(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我小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出成绩的那一天,因为本身学习成绩并不好,所以担心回到家里面迎来一顿混合双打。
除此之外,每次把试卷拿回家让爸爸妈妈签字,总是能听到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你上课在干什么?你要是不能学习,就回家来帮我,再也不要在学校浪费时间了。我看你比一只猪都没用,猪还能卖钱,你呢?你看看你,你值得我们对你好吗?”
同事画画对我讲了她小时候的事情,说实话我有一丝的惊叹。确实如果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比较大,她们的性格也一定会变得更为消极悲观。
可是画画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却让我难以置信,或许她看到了我眼中的惊叹,转身说了句“你知道我靠多大的信念才改变了她们对我的影响吗?”我们对这种滋味也不难想象。
01为什么很多父母想象中的的教育不是打骂就是怒吼?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上面所说的一些事情。对于大部分90后来说,他们能够想象到的一定是自己在小的时候,被父母拿着棍子抽打的场面。
现在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之中,如果发现孩子表现出来不爱学习不努力不上进的情况,也有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变得更为暴躁,利用打骂怒吼让孩子身体和心灵受伤。
可是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你所能想到的大部分教育方式都是打骂和嘶吼呢?孩子学习不好,真的只能通过这样简单的方式让他们变优秀吗?
1)父母自私愿望的架接
妈妈小时候没人供我读书,你现在条件这么好,一定要好好学习。
你看,爸爸妈妈为你学习已经花费了很多的资金,家里面现在也比较贫困,你要是不好好学习,我们真的不值得。
你看你哥考上了重点大学,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我们也不能被比下去。
在促进孩子成长的时候,大家有没有过这样较为自私的想法呢?把孩子当作是自己战胜别人,实现目标的工具。
或许有一部分父母内心确实有这样的观念,而一旦孩子无法完成她们的目标,就会让她们暴躁愤怒。
2)父母对于孩子恨铁不成钢
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他们其实是以一种欣赏、渴望、激励的态度去和孩子相处。
希望孩子变得更加优秀是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欣赏孩子本身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作为父母正常的行为,而渴望孩子更好的成长表现出来自身的潜力,也是大部分父母所秉持的状态。
一旦孩子表现出来和父母内心所想有差距的情形,自然而然也会让他们变得比较失望失落。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大半辈子的精神有了寄托,他们把所有的精力放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心爱的不能按照我们内心所想走去,也会让我们感到十分的伤痛。
02打骂训斥辱骂嘶吼对于孩子的影响,父母有了解过吗?
去年暑期的热播剧《小欢喜》相信大家都看过,而这其中表现出来几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让很多父母自动归位,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在这其中大部分的父母,也都是活成了剧里面宋倩的样子。
她将孩子当作是自己的所有品,把孩子的事情安排得满满当当,给孩子定目标,一旦孩子表现出来退步的状态她不安紧张,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的身体心理受到伤害,直到最后自家女儿被逼成了抑郁症。
▼任何一个父母都应该清楚,自己的暴躁行为,对于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①身体严重受伤
之前在一个新闻上,我们看到有父母因为孩子不好好学习选择让他们跪在地板上几个小时动也不动。
最为狠心的父母选择在酷暑,让孩子到外面院子里面跪上好几个小时,最后还是因为孩子晕倒父母减少了惩罚。
试想一下,这样的方式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吗?他们难道会因为这次的惩罚,而感到内疚、痛苦然后有动力不断的前进吗?这种动力又能够持续多久?
很多父母总是秉持着自己内心错误的观念,去促使孩子进步,即使孩子表现出来脆弱的状态她们也只是说一句“这不是又活蹦乱跳了吗”,好像孩子的自我消化不怪罪就能让他们继续被惩罚一样。
②心理创伤大
就像我在开头所讲到的故事,同事画画虽然表现的较为乐观,但是最后她却告诉我在她大学离开父母之后,给自己定目标“每天一定要以开心乐观的状态面对生活”。
这种心理暗示长时间持续高达五六年,就是这种心理暗示,才让她摆脱了在童年时候,所受到的恶魔般的生活,忘掉了自己身上的缺点变得更为自信。
她表示自己现在的行为,就是在用一生来磨灭童年时候,所遭受到的伤害,而她还算比较幸运的那一个能够自主地挺过来,还有一部分人会一辈子生活在童年的阴暗之中。
③性格极端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性格比较极端的人,她们有时时候表现的极为自卑,或者有极为暴躁这其实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
特别是父母喜欢打骂嘶吼,妈妈刺耳的声音一直在她的脑袋里面回荡,这对于孩子的影响更为明显。
如果胆小的孩子必然会长期以自卑的状态生活,而性格较为外向的孩子,或许会学习父母的这种行为以暴制暴,这种极端的情感也让孩子生活的不如意。
03“嘶吼教育”不能成主推,利大于弊对娃伤害大,父母该何去何从?
从上面我们了解到了所谓的嘶吼教育、暴躁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他们所承受到的伤害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道真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一种较为平和的状态去面对孩子吗?
试着控制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沉稳的父母,真的做不到吗?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有时候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多优秀”。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同样适用于父母的教育“有些时候不逼自己改掉错误的教育方式,你永远不知道孩子有多优秀。”
想要让孩子更好的成长,从而变得较为优秀,试试以下几种方式:
1.暗示效应
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别人指使,这是我们公认的一个道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有了自我意识之后,自然而然也不希望爸爸妈妈以一种命令的状态去面对她们。
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暗示效应,其实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孩子,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之中。
利用较为委婉婉转的方式,去告诉孩子父母内心的期待,让他们明白父母对于她们潜力的预判,以及未来成长方式的评估。
当孩子了解到父母的想法甚至会感到开心、激动,同时有欲望变得更为优秀。
父母不应该让孩子有一种被控制、被压制、被指使的心理,而是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内心的期待,变得更为主动。
2.诱导规劝
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之中,大部分事情的交流,都是以一种压制与被压制的方式出现。
如果父母把孩子当做是自己的朋友,而他们表现出来不爱学习的状态是错误行为。
作为朋友,一定会利用过去的方式去告诉她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直接批评训斥。
所以,我们应该调整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所有品,让孩子和父母平等的交流,双方各自的交流也会让孩子更加能够接受父母内心真实的想法。
3.无条件教育
在心理学上有人将一种“不求回报,不观察结果的爱”称之为无条件的爱。在这个基础之上,儿童教育专家也发明出来无条件教育。
也就是说,父母在慢慢培养孩子的过程之中以一种较为佛性的状态去面对孩子的成长,不去过分渴求孩子的成功。
不会因为孩子的错误而感到痛苦,不会因为孩子的缺点而将他们抛弃甚至伤害他们,这样的方式会让亲子之间相处更为融洽,同时让孩子有内在驱动力变得更为优秀。
上面所说的三种方式确实是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曾使用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一定要按照大众所说的标准。在亲子相处时,了解孩子自身特点探索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加自由、主动成长。
孩子不爱学习是大部分父母都比较头疼的事情,可是孩子也有他们自己的选择,父母应该做的仅仅只是从管理到引导的转变,让孩子慢慢的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兴趣。
而不是直接替孩子安排好事物,他们像是一个机器一样默默的做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