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抱得美人归(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抱得美人归(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1)

瘦西湖二十四桥

二十三岁因一篇《阿房宫赋》而名噪天下的杜牧,随着祖父(中唐宰相杜佑)和父亲的相继离世,以及朝廷中的朋党之争和朝政的江河日下,仕途开始变得坎坷不平,性格变得落拓不羁。眼看着盛唐的气息日渐衰弱,无力回天的他,只能将满腹才华付于青楼酒肆。

唐代的扬州既是水路运输网络的中枢,又是外国遣唐使船、商船的转换起航之处。水运的发达使这里既成了东方国际大港,又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官员商贾的第二故乡。每当夜幕降临,娼妓楼上便万盏纱灯高挂,照得天地通明,九里三十步街中,处处珠光宝气,宛如仙境。在扬州期间的杜牧,是当时宰相牛僧孺的幕僚,供职之余,整日赴宴游玩。他的足迹踏遍青楼,经常宿醉不归,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会经常派人暗中保护他。如果一切正常,保护他的人就会发回一张平安帖。

后来杜牧调离扬州,临行前牛节度使规劝他:“先生以侍御史的身份气概,应当自守仕途,风情上多加检点才是,免得有失体统。”并且拿出士兵们发回的满满一小箱平安帖。杜牧见后,羞愧不已。(这才是史上最佳老板!)也难怪牛僧孺死后杜牧亲自为他写了墓志铭,竭力赞美他的为人。

杜牧抱得美人归(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2)

扬州瘦西湖

多年以后,他在青山隐隐水迢迢的远方,给曾经和他一起在扬州混迹过风月场所的好友韩绰写信寄诗。诗中间“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刻你在桥月清辉水潺潺的扬州,教着哪个美女吹箫共度良宵呢,既充满了对好友的戏谑调侃,更充满了对扬州精致浪漫美景的留恋。韩绰生平已不可考,但毫无疑问韩绰是诗人在扬州的同僚挚友,此由杜牧《哭韩绰》一诗可知一二。也惟有着挚友与美好记忆之地才能使诗人对这个自己呆了不到三年的地方恋恋不舍,“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人生十年不如扬州一梦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感受吧。

汤显祖称杜牧为“唐第一风流才子”。此说不虚。大和末年,杜牧从侍御史位子降下来,无奈来到江西观察史沈传师府中做幕僚。听说湖州风光秀丽,美女如云,就高高兴兴跑到湖州去游玩。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竞渡活动来吸引围观群众供杜牧挑选心仪之人。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一个合意之人。就在一天快结束,船快要靠岸之时,一位乡村老妇人领着的一个女孩子让杜牧一见钟情。但此女子只有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并下了贵重的聘礼。可惜,身处宦海之中的杜牧并没有如愿。这之后的十四年,直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后,杜牧才能如愿出任湖州刺史。此时,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了两个孩子。杜牧由此喟叹:“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叹花/怅诗》)

世界上最幸运的爱情,是在正确的时间遇见了正确的人,纵使是“风流才子”的杜牧注定也要在爱情上留下遗憾。这样看来,扬州该是幸运的,在其鼎盛的时光里,遇见了才华横溢的杜牧。

杜牧抱得美人归(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3)

瘦西湖熙春台

今日摘录

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

落魄,一作落拓;

江南,一作江湖;

肠断,一作纤细;

十年,一作三年(可能是杜牧只在扬州三年的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