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深水区畅游指南心得(数字化转型深水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林可
从初夏到仲秋,一场行遍13个地市的城市数字化巡展——“智·行中国2022”广东站完美收官。ICT龙头企业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借由80多天的数字之旅,集中展示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体系化打法。
广东是数字经济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自2017年至2021年,广东数字经济总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广东创下12万亿GDP新高,其中数字经济规模就高达5.9万亿元。
一直以来,新华三将广东视为数字经济产业的桥头堡。
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专用网络体系建设领域,新华三围绕应用场景的落地需求,持续聚焦分布式云、AD-NET 6.0 、主动安全体系3.0等一系列重要技术和产品的技术创新,为全省数字化变革奠定了基础。
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行业数字化探索领域,新华三率先面向客户业务需求拓展场景化的智慧类业务,打造出零碳智慧园区、智慧水利、智慧矿山、算力网络等新型智慧场景,加速推动数字化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讲透打通数智商业模式,方能推动城市数字化发展。在数字化转型新阶段,携实干者同行,新华三推动了广东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气象。
数字化进阶
产业互联网兴起,数字化动能充分释放,ICT厂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就数字化进程而言,《从连接到激活》一书曾预判,“中国数字化转型必须经历数字化识别、数字连接到数字激活三个阶段。”
新华三集团广东代表处总经理何平对此深有体会,称数字化实践已逐渐来到“注重数据价值为主导”的阶段。
“20年前,数字化可能只需要实现网络连接;10年前,云计算技术出现,数字化转型进入‘万物上云’时代;近两年,数字化要做的事,侧重于围绕大数据开发应用,满足客户的场景化需求。”何平谈道。
基于这些变化,这两年,新华三进行了一场从业务逻辑到组织生态的变革。
一方面是摆脱卖盒子思维,强化打磨综合性场景化解决方案。
这驱动着新华三以“数字大脑”服务广东基层和百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变革——在广东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上扮演重要角色;在产业发展上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他们“上线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另一方面,在新发展阶段,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千差万别,市场极度分散。新华三为此大胆创新组织架构,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孵化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生态。
2019年,新华三开始在广东省的13个城市试点合伙制,孵化地市级的合伙人公司,授以特许经营权,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一年后,新华三成立阅动数字产业孵化园项目,正式启动合伙人制度。
经历三年的摸索,这一模式也取得很好的成效,尤其在下沉地区,满足了其日趋旺盛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2022年,新华三成立商业BG,在组织架构层面搭建平台,大规模复制此前成功经验。
“作为数字产业生态链龙头企业,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开放更多技术、产品和服务给‘泛新华三’的合作伙伴。”何平表示。
交付方式同步变革。今年5月,新华三一站式ICT销售与服务线上平台上线,借由“产品 服务”的商城模式,率先引入数字化解决方案的ToC交付方式。
目前,商城已上架数万款产品和300余个解决方案。
“新华三创新的最终目标,就是与合作伙伴紧密联合、共同成长,组建3家10个亿、30家3个亿、300家3千万的合作伙伴强大队伍。”何平说。
在战略上,新华三搭建起事业共同体组织;在战术上,敏捷和灵活的运作机制已形成突击势头。
置身数字化转型深水区,新华三向垂直场景深耕迈进了一大步。
啃下“硬骨头”
有方法论、执行力的新华三,是广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参与者。
近年来,这家公司深度参与广东多个新基建项目,涉及政府、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民航领域,新华三与广东机场白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民航物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加快推进物联网建设与民航数字基建。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新华三参与建设的“城市数字大脑”为顺德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共治,支撑109项“不见面审批”服务、284项“一次搞定”服务。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新华三累计服务广东(主要包括广、深、佛、莞)近30条地铁线路,为线网指挥、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通信系统和业务上云等方面提供ICT基础设施。
备受关注的“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里,也有新华三的身影。
它承担了大桥90%以上的ICT基础架构建设,其中涵盖多项技术创新——连接港珠澳三地的智能数字化平台及应急指挥等业务系统。
这些随处可见的应用场景显示,通过专业的咨询服务和自身的全栈技术能力,新华三推动了广东数字化的新气象。
努力啃下“硬骨头”的新华三,在广东的产业布局和业务发展迈向一个新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不断升级,这块区域的经济发展加速,ICT服务行业至少还有10-15年的红利期。”何平说。
他乐观预计,单就ICT当中的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 这一块业务而言,市场空间至少有100倍以上增长的可能。
拥抱变化
受疫情影响,数字化行业也面临着需求放缓的阶段性压力。
“疫情让更多企业、个人感受到数字化便利的同时,因为营收压力,更多企业的数字化投入被削减了。”何平谈道。
上述不确定性的确存在,但放眼整个数字化行业,潜在市场空间依然巨大,数字化服务加速向更多场景渗透。
打铁更需自身硬。“当前阶段,商业领导力也好,生态领导力也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都要归结为自身硬实力和技术实力。”何平表示。
他认为,各家ICT厂商要注重基础元器件和大数据库的应用开发。
回归基础性创新,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新华三每年把10%-15%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目前,新华三集团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3,000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
ICT巨头也在加大投入,踊跃布局,为商业化市场和下沉市场添了一把火。
何平认为,目前ICT厂商的市场切入路径不同。“有的厂商主张‘被集成’的定位,新华三是以渠道变革的基础战略出发,在生态上更侧重共享共创,更尊重合作伙伴的意愿。”何平说。
他解释,目前新华三的核心优势在于渠道反应更为敏捷和专业,“任何渠道、任何生态,都希望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走。真正把渠道团结起来,新华三才有可能实实在在获得成长动能。”
“没有竞争的市场,是一个没有活力的市场。对于新华三而言,竞争对手给了我们坚持创新、开拓求变的冲劲。”何平坦言。
但他同时指出,新华三与友商之间不单纯是竞争关系,当数字经济走向共享共治的阶段,ICT厂商可以共同做更多生态建设,共同推进数字化进程向前发展,尤其在广东这样的标杆地区。
在动态变化的数字化转型机遇中,新华三这一场向深向实的实践,已经迈出塑造传统产业集群新型链条的第一步。
接下来,可以预见的量变和质变都会悄然到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