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演义没有七擒孟获(新三国为何没有)
三国的故事历来是广为流传的,家喻户晓的。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出现,使得“三国”这一故事更加系统、完整,也赋予了艺术性。
虽然《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正史,但其中的人物几乎都是存在的,里面的故事也都是都依据的,经得起推敲的。可以说“七分真,三分假”吧。
随着文戏作品的兴起,“三国”也相应衍生出来了很多影视作品。比较完整的“三国”题材电视剧有老《三国演义》和新《三国》。
在“三国”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章节就是“七擒孟获”。也叫诸葛亮南征,这是最能体现诸葛亮计策、谋略、军事能力的一个章节。
不管是巧用兵、识诈降,还是驱猛兽、烧藤甲。每一个小战役,都凸显出了诸葛亮的过人智慧,可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兵法、谋略运用地出神入化。
诸葛亮擒孟获
同时,“七擒孟获”也是极具特色的一个故事,因为孟获是南方部族民族的头领,展现了不少南方部族的生活习惯,地域特色。
这样精彩的故事,在老《三国演义》中被拍摄了出来,尽管不像书中描绘地那么细致,但也很完整;而在新《三国》中,这一故事直接被一句话代过,相当于没有。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拍不了吗,还真不是。是没必要出现。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新《三国》没拍“七擒孟获”的原因。
1.主题与小说不同,角色分量轻
小说《三国》的主题是“尊刘贬曹”,从开始的桃园结义,会盟,到三顾茅庐,进军西川,汉中之战,再到最后三兄弟相继归天,刘备一直占据着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曹操倒像是个配角。
主角曹操
而《新三国》,一开始没有黄巾之乱,桃园结义只是三兄弟磕了个头。更没有刘备当县令,张飞鞭打督邮。也没有后来的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进军西川只拍了不到两集。
反观曹操,从他刺杀董卓、逃亡,招兵买马,挟天子以令诸侯,擒吕布,官渡之战灭袁绍,之后的每一个情节都很完整、细致,甚至连曹操家族的内斗,曹丕称帝都演得明明白白。新《三国》像是有些“尊曹贬刘”的感觉,但这也无可厚非。
既然刘备都这么不受重视,那么诸葛亮展现的机会就会少很多,连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都没有,还指望在剧中能出现烧藤甲、驱猛兽的情节吗。
况且诸葛亮在刘备军中地位也很尴尬,最典型的就是张飞整天对诸葛亮不服不忿,有一次还喝醉了酒,把诸葛亮的帅案给掀了。但军师还是得默默地承受着。
可见,诸葛亮在刘备军中都有些地位堪忧,更何况在整部电视剧中了。那么关于他的情节、镜头自然不会太多。
2.“七擒孟获”与主题走向关系不大
“七擒孟获”固然精彩,但是归根结底,南蛮是蜀国南方的部落,南征只不过是一个战役,旨在突出诸葛亮的机智。它与魏蜀吴三国争天下相比,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因此,一笔带过也未尝不可。更关键的是,整个《三国演义》故事中,除了南征,还有不少与少数民族交战的场景。
小说中,诸葛亮除了“南征”,“还有”北战。这个“北战”是诸葛亮与北方羌族交战的一回,也就是马超之前所在的地方。当时羌族的领袖是彻里吉,他在曹丕的唆使下,去攻打蜀国。
结果可想而知,他派出的军队自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损失惨重。但是这一“故事”相对于“七擒孟获”来说,还是逊色不少的。
类似的还有,司马懿东征,平定了辽东。但这都不是三国内部的战争,在新《三国》围绕魏蜀吴来演的主题下,“七擒孟获”不出现,也合情合理。
因为新《三国》从诸葛亮托孤,到他北伐去世,一共演了十集多;而“南征”如果拍出来的话,至少要三四集。这样只能一笔带过了。
秋风五丈原
3.后期制作乏力
“七擒孟获”能拍出来吗,那是肯定能。新《三国》里有赤壁之战、火烧连营、汉中之战这样的宏大场面。再加上现代的拍摄技术、制作技术已不同以往,稍微制作一下,这个故事是可以制作出来的。
但新三国的后期制作属实有些烂尾,按照《三国》这部剧的意思,就是演魏蜀吴是三国之间的故事,要是有一个国家灭亡了,基本也就接近尾声了。
按照这个意思,只要蜀国灭亡了,基本就可以完了。而新《三国》里,随着诸葛亮的去世,直接上旁白,全剧终。要知道,诸葛亮死了,还有姜维,司马懿死了,还有他儿子司马昭。最少应该再演几集关于姜维和邓艾、钟会的戏,剧情才算完整。
而由于某种原因,也不知是预算不够、经费不足,还是时间不够,演员有别的档期。这部剧到了后期制作,草草收尾。主线剧情都不完整,更别说像“七擒孟获”这样的支线剧情了。
结语
以上就是关于“七擒孟获”这一经典情节,没在新《三国》中出现的一些分析。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知大家对新三国的一些情节,还有什么其他看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