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垫腿布(京胡的托保垫)

京胡垫腿布(京胡的托保垫)(1)

文:No.1菊人

一般说来,说胡琴演奏的韵味,往往从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着眼。为什么这里要从伴奏的这五字诀说起呢?

京胡乐音都有程式化的装饰方法。很多人教胡琴喜欢逐音讲解,每个音如何装饰,进而讲具体板式中的过门儿片段的拉法。这些装饰方法能够相对独立出具体的声腔旋律,可见其程式化的意味。这在乐器演奏中是非常有特点的。

无论哪种装饰方法,亦或是怎样的拉法,怎样的技术,最终,都要进入声腔伴奏的应用。换一个角度看,所有的拉法技术价值几何,也只有在伴奏应用中才有实在的意义,还可说是在伴奏应用中,才能检验拉法技术的优劣。

这伴奏五字诀是杨宝忠先生提出的。我觉得既是伴奏方法很好的分类,也指出了拉法技术应用的具体要求。用这个分类衡量出的好的胡琴演奏,就具备了很好的品位和审美价值。

就我的理解,分述如下。

托——托腔。有跟随的意思。同时,还有“顺势”的意味。这是托腔的最要紧的地方。好演员的行腔里有劲头和尺寸,胡琴要承势转折,进退有据。承什么势?当是承演员心里的尺寸劲头之势。我看过很多人拉胡琴,起了唱儿,不会感觉演员心里的尺寸劲头。尽管手上功夫不错,但是,听胡琴上不了品位。这是很遗憾的事。

能“承势”的胡琴,才真的做到了托得严,跟得紧。

保——保腔。根据杨宝忠先生的说法,演员有时唱走了调,或是走了板,胡琴应该能让演员尽快回到板和调中。

这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我就见过京剧专业的教授,在台上,一段唱从开始一直冒调到底,而且那音高出胡琴的调门整整一个大二度。吓得琴师都不敢看他,更别说能把他“叫回来”。

这条的要紧处,在于琴师对声腔越熟悉,对荒腔走板越能应对。

垫——垫头。这是对声腔过门的一个称呼。很多琴友也确是把所有的“褂儿”,(也就是过门)都叫做垫头。要特别说明一下:不是所有的“褂儿”(过门)都是垫头。

垫头,它的作用是铺垫。两句之间,往往要用垫头。垫头,既要承上,也要启下,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启下。垫头在音乐上有垫头的意味,很容易辨认。因为这里不能引用曲谱,所以点到为止。

补——补充之意。这是个特别考验琴师乐感修养的地方。

演员的声腔唱完,但是意犹未尽。胡琴拉半句或是几个音用以补足。就是这地方,难在要乘势而下,接过演员留的肩膀劲头,续接完成。同样的原因,不能分析谱例了。

这对技术要求很高。一句旋律要拉的象说话一样,语气轻重,长短快慢,音色还要通透,非基本功和乐感修养都好,不可能胜任。

裹——包裹之意。现在很多人说到“裹”,大都理解为加花演奏的意思。唱简拉繁,演员的腔就象被包裹起来一样。其实,这个“裹”另有含义。

过去,京剧的板式拉法有“套子”,是一种程式化的乐句串联而成。老一辈琴师都知道这个。杨宝忠先生说的“裹”,是指这个意思。但他着意不是在用套子拉伴奏,而是讲摇板过门如何入唱的托腔。这既是规矩,也是方法。比现在很多讲摇板的介绍要好很多。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原文一看。

说到这里,可以略作小结。多花哨的拉法技法,如果不能纳入声腔伴奏的系统,也还是没有登堂入室,当然也谈不到审美。反过来看,因为有了以上分类的框架,对演奏技术才有了应用意义的更为严谨的衡量标准。

这样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到京胡演奏最本质的艺术要求……而品位和审美价值,则是这种艺术本质的外在显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