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管理思想及方法(管理与儒家道家思想的联系)
孔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下的社会似乎也是最合适不过了中国人对待事物和人的态度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相互协调的对于这句话来说“管理”也是一样但管理这个东西,并不是一个人管理一个公司那么简单一个公司好不好,并不是只看它做了什么,而应该看它与这个公司之间到底有没有相互关联,或者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才能让企业发展壮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道家的管理思想及方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道家的管理思想及方法
孔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下的社会似乎也是最合适不过了。中国人对待事物和人的态度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相互协调的。对于这句话来说“管理”也是一样。但管理这个东西,并不是一个人管理一个公司那么简单。一个公司好不好,并不是只看它做了什么,而应该看它与这个公司之间到底有没有相互关联,或者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才能让企业发展壮大。
一、管理的本质:制度与规矩
很多时候,我们会将“管理”理解为“制定规矩”,而在这其中往往包含着对管理目的、行为、规则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管理的本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规矩”,或者称为“规矩之治”。但在“规矩之治”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与之相关的概念。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大做强、做成大企业的关键就是它与这个企业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中走得更远、更长远。所以对于一个好的企业来说,其最根本的管理行为还是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规矩,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中拥有一个良性循环机制。
1、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人,作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把这个资源利用好了,才能够让企业走得更远、更长远。而在这个资源中,最重要的便是人力资源。一个好的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人才的认识更深刻、更透彻,不仅要将他们视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更要将他们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例如任正非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好的企业,一定要用好、用活人才。要用好人才,就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可以说,在当代中国,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只有把人才建设好了,这都是最重要的经营管理行为与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培养人才更是重要一环,这对于企业有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一环。
2、人与企业的关系是管理和决策的基础。
企业是一个复杂又神奇的组织,人是这个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也正因为如此,“人与企业”成为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在企业中,人是根本,而制度与规矩则是基础。我们知道,作为管理的人必须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虽然企业对人的管理在理论上是十分严格、严肃认真的,但实际上却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来加以实现,在制度规定中体现对人的关怀与爱护。在这种基础上,企业可以对每一位员工都建立起一套公平合理、公平公正、不打酱油的考核制度。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热情、激发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责任感和归属感、营造企业良好环境与氛围,也能使员工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3、人是企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是围绕着“钱”字来进行的,而一个人的行为除了受到“钱”的影响之外,其实还受到“人心”的影响,即“人心”直接决定着一个公司、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个优秀的企业,不管是对企业本身还是对员工来说,其都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团队。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所以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上,如果企业只注重企业员工能力素质的话,那这种局面往往是会被破坏掉的!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有一支优秀的、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去支持其发展,才能够让企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所以一个好的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都会将重点放在这方面。
4、制度就是规矩规范人。
无论是儒家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还是墨家的“兼爱”、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家的“无为”等等,这些都属于制度设计方面的内容,其中以“无为”、“法为先”等最为常见。所以一个好的企业最根本的管理行为应该是在制定制度时,注重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以实现管理目的。我们都知道,在制定规矩之前,往往会根据企业内部现状,来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因为这些研究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才能真正帮助企业管理得更好。当然也有很多企业所制定出来的管理制度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所以其所适用人员范围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这些也并不意味着企业就没有办法去管理这部分人,只是这部分人往往会因为其特殊原因或本身存在一些问题而无法获得管理上必要的帮助,但如果企业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来约束这些人的话,那么其就能够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5、制度的作用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保障社会稳定运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职能。
制度可以让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可以让人在制定制度时有更多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制度并不是万能的,有的时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有学者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认为制度是有生命力的,没有它所存在的时候其实是一个荒芜无秩序、无序而又混乱的状态,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或者说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如果制度起到引导作用,或者发挥了维护人们利益的作用,那么它所产生的功效便可以保持甚至提升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人们利益等。所以,一个制度可以让一个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只有当它产生巨大作用时它才能发挥出其最大价值所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为了保证这个国家处于一个稳定有序的发展状态中并且尽可能地避免因为其所带来损失而造成整个国家治理混乱、发展停滞;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需要在保持管理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对整个企业进行变革以实现不断发展壮大、保障公众利益最大化、维护公民整体利益最大化。
二、管理的目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效率,是一个企业所追求的最大效益。《庄子》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句,其中“二日而为师,三日而为父”的意思是说如果把做事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等都用来进行学习和成长,那么他就能够像老师一样学有所成;反之如果做事就专心于自己的事中不管世事,那他虽然做着一些有能力的事情。成本,是指企业所花费掉的金钱与精力的总和。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亏损或成本上升。所以企业必须要对每一项支出都作出规划并做出准确预测。同时在合理预估的基础上对支出项目进行分类、计算成本来控制投入与产出。
1、降低经营成本
任何一项活动都会有成本,其开支成本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不断上升,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却又常常忽略了成本这一概念。首先是我们往往会认为生产的产品越多,而企业的生产成本越低,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事实上企业生产产品数量越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物力、财力越多,其投入成本就越高。所以企业不应追求大规模而全职员工,只有对生产工艺全面掌握,充分掌握了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其次是成本核算方式通常采用实物成本法。在《墨子·非攻下》中讲到“事无不成而德不立”。如果一个企业做广告宣传、营销推广就会花费大量精力去宣传推广;如果一个企业做销售、物流、人力资源、财务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及工作成本过高或过低就会造成企业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果一个企业做研发、做市场推广等工作成本过高则会造成企业发展受阻;倘若销售过程中出现问题、质量问题或是管理不到位便会产生管理成本过高甚至无成本现象,因此节约经营成本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必须采取而有效措施来达到经营目标。
2、增加企业利润
增加企业利润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增加销售收入增加企业利润,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在现代企业中产品销售收入占到了企业经营收入之98%以上。在当今企业管理中,如何增加销售收入往往是企业经营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销售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其成本却有很大的关系。成本决定收入,企业没有收入便没有成本,所以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才是增加企业利润的关键所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这为企业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花费越多,那么产品质量也越高,这为企业创造了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基础条件;由于经济活动、人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具有某种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产生更高层次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求时,它也就成为了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从而实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即提高企业生产经济效益;又因其具有经济性特点而为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并努力实施。
3、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是两个相互依存的因素。当效率和成本都有所提高时,企业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而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增加。但是当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时,企业就会失去更多机会。同时降低成本也会影响企业长远发展。所以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合理地规划和控制企业的投入与产出。
4、培养企业竞争文化。
“惟上则能正,惟下则能和。”企业之间要想产生良好的竞争文化,必须要有统一的、透明的规章制度和公平竞争的机制,才能够产生良性的竞争行为。公司对于员工的奖励也必须公平、公正竞争。对于优秀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努力工作的员工给予相应的惩罚。而对于那些“居功自傲”、“我行我素”、“目中无人”、“目无上级”等等行为却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样会使员工形成逆反心理,从而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了消极氛围,使得企业难以长久发展下去。
5、提高管理水平与人才素质。
当一个企业管理人员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就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管理与生产的效率。而员工则是企业管理水平与人力资源的核心所在,也是影响企业效率的重要因素。如何使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能力来完成企业目标呢?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应该加强交流互动、相互提升等等方法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管理的方法:人与人
“物我两忘”“万物皆备于我”。儒家对于这个道理的理解很是简单和深入,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世界上只有一种法则,那就是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可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对于老子来说,天道最大的一个特点就在于“道法自然”。这种自然是从人在宇宙中自然存在开始形成到结束这一过程所经历和见证下来一个人所获得和失去什么东西所经历和见证下来一个完整过程所形成,而不是以人为中心与主观意志去决定这一切并对它施加影响——当然这也是有可能实现或失败的。
1、天人合一
老子认为,一个人在世界上只能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存在的目的,是人类文明活动的结果。而孔子认为:“天之道曰生,生之道曰中,长之道曰夭,此之谓大命;故人有生而不有死之谓大贵;有道而无死,则为无耻;有德而无功,为无耻”。《论语》中虽然没有提到“天人合一”这个词,但是在这里还是明确指出天与人是一个整体,而且在这个整体中,天地万物都是有生命存在,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以及生存状态,而天人合一则恰恰就是天人合一(天道)这种生活方式(人生)本身发展规律所决定和引导的结果。道家则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是万物之灵,因此所有一切都应该由自己去掌控和控制。#企业经营#我们所看到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有着自己生命与情感、价值与道德评价、追求;天地之大美即体现在整个宇宙中所形成和变化出来的生命力量——人不可能也不应该拥有和感受到这种力量。
2、人的价值与行为
儒家认为,人除了应当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外,还应当满足道德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仁”“礼”。仁者爱人;义者,道义。当然,有道德要求和约束也是可以由个人来完成的,但是,如果只是以礼去约束他人的行为则是不合理的。如果这种约束仅仅出于道德方面的考虑而存在,那就存在失德之嫌。同时,仁爱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应该贯穿于一个企业、一名管理者的一言一行中。当一个企业、一名管理者失去了仁爱,那么他将失去所有员工包括客户、合作伙伴等最基本的价值与行为习惯。因此,企业一定要从日常工作入手,对管理者进行道德教育和约束。
3、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人的活动范围虽然扩大了,但仍然处于社会之中。所以我们不能以人为中心去考虑一切,也不能太注重个体;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与社会共处。如果因为利益,就想着破坏整个社会的和谐是违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如果因为个人私利,就想着谋取个人私利来满足个人私欲则是大错特错了。一个人既要保护自身、也要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而不受他人的任何干扰。所以儒家讲究的是“天下为公”“万物皆备于我”这种哲学思想。
总之,孔子曾经说过:管理,本不在一家,在万家。管理者的任务也不在于把人管好,而是把管理好他人并且促进别人的发展。就像一个公司一样,它的发展要看你是否与它有着同样的目标,如果你都没有达成目标那它还能好吗?而那些不注重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的企业就会成为那些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企业。因为你自身不知道这些目标是什么,你不知道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会给你带来什么。只有你去提高自己管理水平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