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现象和本质)

《吴音燕语》的朋友们,大家炎日好!这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现象和本质。

同气相求、求仁得仁、吸引力法则……不同的话表述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本质和现象关系的认识早已在口口相传的谚语、成语、歇后语和身教言传中流传千古,经典圣贤的书籍中也多有提及。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战国策•齐策》也提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多少人有自知之明自己是愚、智、贤和不肖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自见,故明。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以圣智、仁义、巧利来治理天下是有缺陷的,天地尚有四时阴阳,而况于人乎!企业的经营状态又怎么可能一成不变呢?疫情的起起伏伏不正似变化的状态?那如何渡过变化期,走出人生的新天地呢?

老子给出的答案是贵大患若身。我们知道若想出拳更有力,必会先把拳头收回来再挥出去,这是什么道理呢?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贵大患若身的前提是知生之出,知死之往。上天有好生之德,奈何生生之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放不下的又是什么人呢?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执大象,天下往。那什么是大呢?老子给出的答案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常无欲,可名于小。老子给出了和大相对应的小的定义,也提出了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的反问。这些都是对现象和本质的解读。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者不言是因为勤而行之,以身观身,以天下观天下。言者不知是因为五色令其目盲,五音令其耳聋,五味令其口爽……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谁以有余以奉天下呢?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你说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呢?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现象和本质)(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