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典语录注音(有典意思)

周易经典语录注音(有典意思)(1)

《易》中的精髓

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物换星移之间寻找乾坤变化,万物始终的规律,推天道以明人事。一部《周易》囊括宇宙,以哲理性的总结和思考揭示先民对自然、社会、人事同一和谐的独特认知,启迪涵盖万有的深邃东方智慧。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一部典籍历经三位先贤,跨越三个时代,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经传合一,终成《周易》。

一、识读《周易》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个性品质和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一部《周易》述天地之道,究万物之理,从思辨的哲学高度,揭示出先民对自然、社会、人文整体和谐的探索。集中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境界。

二、上古 伏羲

伏羲既是一位神话人物,同时也出现在我们的史书当中,他带领自己的族群,在改造与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对自己从自然当中获得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总结,形成了《周易》当中最早的一些符号体系,这实际上代表了我们中国人在文字出现以前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认知。

伏羲当年,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画下天地之道,蕴藏于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之中,留于后人领悟。

伏羲对于易道的朴素思考,源自“敬天爱人”四个字。敬天爱人,这正是此一方土地生民得以繁衍,文明得以赓续的根源,牢记这四个字便能不忘来处,明知去处。

三、中古 周文王

相传,《易经》诞生于商周之际,是周文王所作,反映了周文王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的德行。当时,周文王是商朝诸侯国的一个国君,后世记载他以仁德治国,遍寻天下遗贤。

(一)振兴周国

1.文王四友

闳夭、太颠:二人结网捕鸟时总能网开一面,不绝于天道。捕猎野兽时,不伤雌幼。

南宫括:他为人仁义,早年为将,同袍死于疆场,恤其后,侍其老。

散宜生:他一生以诚信行事。

文王以仁德治国,闳夭太颠南宫括散宜生皆是仁义之士,愿意归顺文王。

2.渭水访贤

周文王盼望天下野无遗贤,后来在渭水之畔,文王真的求到了一位让周国得以兴盛的长者:姜子牙。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直钩垂钓,钩离水三尺。

曲中取鱼乃常人所为,愿直中取贤君,负命者上钩。

周文王便是那贤者。

3.仁德治国

军营的士兵纪律严明,勤于操练,不扰黎民;

长者得以奉养,周国境内的长寿者越来越多;

年轻的周人们,喜学文,爱习武,精于农艺;

官员们皆有美德,代替西伯行善,泽于黎民。

文王在周国广施德政,勤政爱才,敬老慈少,在他的治理下周国得以繁盛,百姓得以安康,大邦小国井井有条。

(二)囚于羑里

1.逆境

周国的繁盛引起了商纣王的猜忌,更引发了崇国崇侯虎的妒忌,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爱子伯邑考也为纣王所杀。

2.文王拘而演周易

礼敬天,护佑人,行君子之道。文王效法先祖伏羲,推演大道。

天,就是君子的表率,运转不息,刚健有为。大地厚重延绵,承载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

文王身处逆境,但自强不息,不改节操,追寻大道。七年时间,推演天道,著《易经》,为后世作出君子自强不息的表率。

3.获释

诸侯与贤臣皆仰慕文王之德,齐心设法营救他,有莘氏、骊戎、有熊氏纷纷献出宝物,闳夭等贤臣们以此进贡纣王,向纣王显示周国在诸侯中的威王。纣王忌惮,恐惹动天下诸侯之怨,于是赐西伯弓矢斧钺,给予他征伐诸侯之权,放归周国。

(三)革故鼎新

1.凤鸣岐山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文王受命,凤鸣岐山,圣人出焉。

诸侯争讼,不再到朝歌去朝见商纣王,而是纷纷找西伯裁决。当时诸侯都说西伯是受有上天之命的君主,西伯受命于天,革故鼎新的使命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2.变革目的

为王者,当以造福天下万民为己任。西伯以殷商为鉴,以民心为鉴,心里早有答案。

为今欲要造福天下,唯有变革一途,变革的目的不仅要推翻旧的暴政,更要建立新的统一,各诸侯国统一于新的礼制、新的美德、新的法度,此之谓:革故鼎新

3.伐崇代商

崇国助纣为虐,致使生灵涂炭,周国遵循天道,救黎民于水火,伐崇灭商,革故鼎新。

周文王伐崇胜利,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为后来武王伐纣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周朝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伐崇胜利几年后,周文王在西岐病逝

4.大一统

文王与周国众贤革故鼎新,振兴周国,武王姬发,周公姬旦继承父亲文王的美德,推翻了商纣王的暴政,建立了周朝,开创了礼乐治邦的大一统盛世。

四、近古 孔子

相传,孔子晚年,在杏坛讲学,删述六经作为教材,而这当中《易经》成为孔子最重视的典籍之一。

正是由于《易传》的出现,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孔子站在人文的角度上,对此前的《易经》进行了一种创造性、提升性的转化。

1.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喜读《易经》,以致韦编三绝,即穿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多次。他说自己从《易经》中受益很大,所以感慨道:“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2.感同身受

文王囚于羑里,痛失爱子伯邑考,正如孔子晚年失去颜回、仲由两位爱徒。伯邑考跟随文王,追随大道。颜回自幼拜师孔子,仲由也是最早跟随孔子的弟子。他们随孔子周游列国、风雨颠沛十四年,早已情同父子。

3.陈蔡绝粮

孔子和颜回、仲由等贤者被困于陈蔡之地,断粮七日。以文王的精神激励自己,坚守心中的大道。

为人,要效法天之运行,自强不息,方为君子。

为人,要效法地之绵延,厚德载物,方为君子。

历经困苦,依然坚守大道,这样一份共同的精神追求,最是难能可贵。

五、薪火相传

1.东汉 班固

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东汉史学家班固他认为《周易》的成书离不开上古伏羲,中古周文王和近古孔子,将他们并称三圣

2.三国曹魏时期 王弼

物无妄然,必由其理,偏习《周易》研究耽玩,无舍寸阴。

曹魏时期少年哲学家王弼,他在《周易略例》中说天地万物的生成和运行都不是随意的,一定有其必然的规律,遵循自身的道理。他为《周易》作注,以思辨的哲学高度向世人宣扬三圣留下的易学大道。

3.北宋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思想家张载,他和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四人并称北宋五子。他们以《周易》的思想作为依托,建立起了理学的哲学体系,并且从中引申出一套经世之学,培养了一批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才。

4.十七世纪德国 莱布尼茨

传说在遥远的东方,数千年前,出现了一个叫作伏羲的哲学家,他留下了一些古老的图像,东方古老易图中的奥妙,联通这一些真理,它和我的新算术是完全一致的。

德国的哲学家、思想家莱布尼茨,他发现并且完善了二进制的计数法。

六、名言名句

1.生生之谓易。

2.文王拘而演周易。

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4.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5.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6.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7.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8.乾元生万物,坤元载万物。

9.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10.革,去其故也。鼎,取其新也。

11.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

12.效法天,自强不息,效法地,厚德载物。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4.得与君子相遇相知,同心可攻坚克难,同德可有利有攸往。

15.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16.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无有差错,君子当效法天道之健,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即地势顺,君子应该效法坤地之厚德,容载万物。

17.大道至简,生生不息,穿越数千年时光,《周易》上溯先民智慧与思想的源头,下启文化的更替与文明的觉醒,其中所蕴含的哲思深奥精微,包罗万象,而这些也早已经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脉和基因之中,观照着中华民族的当下和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