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

大蚝之乡

广西钦州西侧的茅尾海中,散落着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在其中面积最大的龙门岛上,坐落着一个名为东村的小渔村。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1)

由于茅尾海汇合了茅岭江、钦江两江的出海口,咸度温度都非常适合大蚝的繁育生长,所以在这片海域养出的大蚝,个头大、味道尤为鲜美。

像下面这种,个头堪比成年人手掌大小的蚝,在东村比比皆是。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2)

在东村,几乎家家养蚝,一个蚝排大约占海两亩,最少可以养一万二千串大蚝,大约能带来十几万的收入。

2020年,钦州市的大蚝苗种及养殖产值突破30亿元,作为大蚝主产区的东村,人均年收入就达到了10万元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3)

靠着大蚝养殖,村里人过上了回家有楼、出海有艇、上岸有车的幸福生活,东村也渐渐获得了“中国大蚝之乡”的美称。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4)

从捕采到养殖

东村人接触大蚝的历史十分悠久。据《钦州地方志》记载,早在350多年前,茅尾海的渔民便开始采蚝、制蚝、吃蚝了。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5)

而真正开始养殖大蚝,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那时,为了获得稳定的产量,有人开始试着用泥田插养的方式养殖大蚝,迈出了从捕采天然蚝到人工培育的重要一步。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6)

但这种养殖方式局限性很大,产量也不高,所以当时全村只有一二十户人家在养。大部分人还是依靠传统的渔业维持生计。

后来,为了让海洋有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国家出台了政策,逐步缩减了海洋捕捞总量,闯海的人们这才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7)

这时候,养蚝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995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式的蚝排吊养法在茅尾海一带推广开来。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8)

这种养殖方法打破了泥田插养的局限,让蚝24小时都有微生物可以吃,养殖周期大大缩短。

再加上茅尾海优良的生态环境,让东村出产的大蚝味道鲜甜、肉质脆嫩,推向市场后很受欢迎。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9)

自此以后,东村家家户户都添置了蚝排,曾经的捕捞能手各个都成了养蚝专业户,大蚝养殖产业在东村发展起来。

不惧风浪 勇往直前

然而,海上养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洋流的变化,台风的到来,都是蚝农们必须要面对的风险和考验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10)

2014年夏天,超强台风“威马逊”席卷北部湾,茅尾海上的万亩蚝排一夜之间被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亿多元

还没等人们回过神来,两个月后,中心风力超过14级的强台风“海鸥”再次袭来。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11)

蚝农们投入到蚝排上的心血,全部被台风“撕碎”,日渐兴旺的大蚝养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放弃养蚝,还是继续坚持?在风浪中成长的东村人,选择了后者

用当地村民的话来说,这都是他们靠海的人必须要面对的事情,不继续做下去会更加困难。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12)

就这样,带着新的希望,大家分工合作,重新踏上了养蚝之旅。

为了节约成本,村民们在残存的蚝排中寻找还能使用的木材,做起了新的蚝排。

当地政府还积极协调财政与保险部门,推出了“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用财政补贴保险的方式,为生蚝养殖产业的发展系上了安全带。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13)

几年后,茅尾海的碧波之上,又重现了万亩蚝排的盛景。

不仅如此,海面上还新增了许多用新型复合材料制成的蚝排。这种蚝排可以抗击14级台风,安装有5G摄像头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站在高科技的制成的蚝排上,蚝农们将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14)

今晚20:00,走进钦州东村,看万亩蚝排盛景!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15)

《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系列

播出内容:《东村——闯海人家 大蚝之乡》

播出时间:2022年2月17日(周四)20:00

播出频道:CCTV-4 中文国际频道

编辑 | 王琳艳

蚝柱养蚝基地(去大蚝之乡看养蚝人家的)(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