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沙土花灯望郎调(唱红骠川花灯梦楚雄子午镇以口夸村)

金沙沙土花灯望郎调(唱红骠川花灯梦楚雄子午镇以口夸村)(1)

在素有 “花灯窝子”美誉的骠川坝子,只要提到 “杨花灯”,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子午文化站的杨天才,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 “杨花灯”。天才不仅名字叫得响亮,而且事业也干得红火,他一生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只是基层文化站站长、中级职称。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写花灯、唱花灯,辅导别人演花灯,精心呵护着家乡的民间艺术。他是老百姓最熟悉的面孔,一辈子追寻着唱红骠川花灯的梦。如今,骠川坝子过年除了走亲串戚,唱花灯、耍龙、贺狮子,已成为骠川人的一种年俗,成为正月天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道大餐。

自幼酷爱花灯的杨天才,从小受父辈影响,学过唱、做、念、打、舞,手、眼、身、法、步的戏曲基本功底。身在农村时就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业余演员。1982年他从民间艺人进文化站工作,1984年转为正式的文化专干后,就开始做起唱红骠川花灯的梦。他多次参加各级创作表演培训,虽然家在农村,但从不拖沓,爱岗敬业,工作盘田两不误,落锄提笔,孤灯苦火熬篇章。潜心钻研传统花灯表演技巧,学会折扇与手帕的应用,熟悉犀牛望月、黄龙缠腰、雪花盖顶、海底捞月等身段造型,他创作表演双丰 收。虚心向同行学习,尝试借鉴不同的花灯艺术表演风格,注重内在体验,使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感人。

诸如他在 《红灯记》中的鸠山, 《三访亲》里的刘相公,花灯歌舞《游春》中的老爹,小彝剧 《分爹》里的李大爹等,都倍受群众喜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曾被评为云南省群众文化先进工作者,州级优秀通讯员,受到上级表彰奖励。因他对骠川文化了如指掌,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四套 《走遍中国》栏目、省、州 (市)媒体采访,说起骠川风土人情、民间文化,总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倍受社会各界好评。

子午的耍龙舞狮,花灯演唱早已闻名彝州,曾经多次为县先代会、市人代会、思想宣传工作会专场演出。俗语说得好 “衣食足,礼仪兴”,骠川坝子讨媳妇、嫁姑娘、盖新房、做生日,一年到头喜事多多,每逢遇到周边十乡八里哪家喜庆,总要请能说会道、善解人意的 “杨花灯”到场,帮忙主持开财门、贺狮子、押吉利,给主人家添喜祝福。

他是领导心目中说话算数的站所长,每逢周 (市)重大活动,乡间年关节庆,他一个电话就能召来多支耍龙、舞狮大军,从牛马坡排到财神庙,花灯队更是遍布十八144骠 川 花 灯 纪 事大村。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着那间简陋的办公室,在没有固定合格站舍,没有活动经费保的条件下,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群众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在他手上先后举 办过 20次乡 (镇)文艺汇演。作为文化站站长,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锲而不舍钻业务,持之以恒搞创作。他多年养成一种习惯,无论走到哪里,总是相机不脱身,钢笔本子不离手,悉心观察群众生活,大量积累生活素材。

用真情写这方的人,叙这方的事,抒这方的情,绘这方的景。他自编、自导、自演了 《一坛订亲酒》、《乡情》、《子午坝子新面貌》、《姐妹二人争上游》、《送煤》、双报喜》等 50 多个花灯、小戏、曲艺作品,一些作品曾经在州 (市)获奖,其中 《一坛订亲酒》、《将计就计》、《喜中缘》获市一等奖,《乡情》、《送煤》获州二等奖,不少作品至今还被演出队广泛传唱。他摄于田间地头的 《骠川坝子闹春耕》、《舞狮》、《结对子》、《农家乐》等多幅照片早已上了 省、州报刊,包括回良玉副总理视察子午法邑头村文化室的珍贵照片《暖春》。他的作品带着松毛味和老草烟味,散发着泥土的芬香,土中有新,新中求美。他把创作融入农事活动,把花灯艺术的根扎在田间地头,难怪观众说:“杨天才写的戏好看。”按当今的话说,就是他的作品接地气。

金沙沙土花灯望郎调(唱红骠川花灯梦楚雄子午镇以口夸村)(2)

在众多的子午人眼里,“杨花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日常生活中,他至今仍保持着朴实、勤俭的作风,身为文化站站长,他从不奢侈浪费。在下村辅导活动中,他扶老帮困,卷起裤脚能下田拨秧,拿起锄头能进地捞烟墒,晚上就在火塘边同老艺人拉家常,从不为难主办者和当地群众,只要能吃饱肚子,有个住处就行,没有半点架子。逢年过节,正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大好时机,他经常是下村辅导,忙到年30晚才赶回家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又带着狮子龙灯队四处拜年,为城乡百姓送上祝福。几次市局想调进城,都被他婉言谢绝。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喝着家乡民间文化的乳汁,从庄稼地里成长起来的草根艺人。我无法忘记生我养我的骠川坝子,骠川坝子是我的衣胞之地,我要为厚爱我的家乡尽心尽力写作、唱戏,为新时代讴歌。

文化是什么?是民族的根、国家的魂;是孜孜不倦的坚守和精心呵护的家园;是荡漾在老百姓心中的歌声和灿烂在脸上的笑靥。在非遗保护这项浩大的工程中,从当年的民间文化普查,到后来的非遗项目调查申报。他和余立梁等几任市局的馆所长,多少个寒来暑往,在交通出行基本靠腿的情况下,从当初的口述笔记,到饭盒式录音机留声整理,手工描绘开始。同民间老艺人打交道,有时只有进口一碗老白干,才能赢得出口一堆知心话。全凭着一己之力,一脚泥,一身汗,踏遍子午坝子每个角落,每户人家,收集整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汇集成珍贵的小册子,为后来 “七大集成”的出版;子午以口夸村成功申报 “云南省非遗保护区”立下汗马功劳。他的艺术成就无法和外面的大家相比,但许多 “大家”又怎能把艺术做到如此地道,如此本真呢?

他拿着不高的薪水,当时文化站没有活动经费,他经常垫着工资办活动、搞会演,死心塌地为民间艺术厮守一辈子!天才为子午花灯的辛勤付出,那是有口皆碑的。艺术是有梦之人的事业,天才是骠川坝子的追梦人,他的大半生都是在追梦中度过的,花灯艺术是他生命的力量源泉。因为追梦,让他的事业不断风生水起,让他的生活如此阳光;因为追梦,让他的人生大有作为,终于圆了唱红骠川花灯的梦。

而今,天才虽已年过花甲,仍哼着骠川坝子的 “四平腔”,在桃源湖边跌脚、导花灯、崴花灯,宝刀不老,艺术之树常青。新一代的骠川人,以弘扬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主旋律,花灯窝子的弟子们,正活跃在广阔的田野上,州 (市)文化馆,把子午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区,同样是有文化根基、有远见卓识的。骠川坝子自古至今,就是一块“耍狮子应龙灯咸歌乐岁,唱凤阳打花鼓喜庆丰年”的风水宝地。天才是我认识的众多文友中,最基层的文化干部,也是我的同乡好友。

在文化部门工作的我,每当和天才同行,熟人朋友和他打招呼,都亲切地称他 “杨花灯”时,我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仿佛看到骠川花灯的艺术魅力。十多年来,我在艺术科岗位工作,由于受花灯艺术的感染,在花灯名师陶正西鼎力支持下,也学着写了几首花灯作品,如 《夸骠川》、《骠川花灯响当当》、《祝福花灯喜洋洋》 《骠川坝子百花开》、《彝州江南惹人爱》等,经彝州民歌王子杨建文、花灯后起之秀白玉璨精彩演绎,还颇受家乡灯迷们喜爱呢。

文章来源:子午镇骠川花灯传承协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