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这句老话我信了(相由心生来历不明的一个词)

通常我们形容一个人外貌和心地一致,会用到一个词——相由心生,意思是一个人的仪表长相由心灵因素决定,透过这个人的外貌可以窥探他的内心境界,这样理解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判断一种理论或者观点是否正确,只需要实际验证一下,如果很容易找到依据来推翻,那么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

比如说,相由心生,如果理解成心理因素决定外在长相,这个说法就明显不靠谱,因为随随便便举几个例子,就可以轻而易举推翻这个说法。

相由心生这句老话我信了(相由心生来历不明的一个词)(1)

相由心生,你可能真的理解错了

有的人长得难看,但是心如明镜,通透清澈,比如说我们传统文化的两大圣人——老子和孔子,长得都很难看,但是心地有如日月,圣洁美好。

有的人相貌堂堂,却内心险恶,不干好事。

比如春秋时期的公孙子都,号称春秋第一美男,长得别提多帅了,仪表堂堂,相貌俊美

《诗经》里面有这样的句子:“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就连孟子也说:“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孟子用了一个“姣”,这么美好的一个字,用在一个大老爷们身上,足见公孙子都外貌之俊秀。

相由心生这句老话我信了(相由心生来历不明的一个词)(2)

那么如果按相由心生这个观点,子都这个人心灵应该是堪比圣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公孙子都这个人心胸非常狭隘,生性阴毒

子都是郑国的大夫。郑国有一次要进攻许国,需要选拔先锋,子都在选拔赛中败给颍考叔,就这么丁点儿的小事儿,子都对和颍考叔怀恨在心

正式进攻许国了,颍考叔身先士卒,带着将士登上许国城墙,这个时候,子都在下面看见,更加妒火中烧,居然躲在人堆里,向颍考叔射了一支暗箭,结果颍考叔中箭跌落,当场毙命,子都这个人阴损狠毒,暗箭伤人这个成语就是从他这儿来的。

如果说真的是相由心生,那么公孙子都如此阴损歹毒的内心,心之于内,形之于外,他的外貌应该猥琐丑陋才对,可是人家偏偏长得人见人爱。

所以说,相由心生如果按照常规理解是错误的,真要信了这句话,那你就危险了,因为很容易以貌取人,看别人的外表不错,就产生好感,不加防范,殊不知这个人可能就是作奸犯科之徒。

相由心生这句老话我信了(相由心生来历不明的一个词)(3)

相由心生,来历不明的一个词

资料上会说,相由心生出自佛教《无常经》:“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物,并没有真实存在的本体,世间万物的外观形态都是由我们的心产生的,心里先有了认知,外物随之呈现。

比如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是虚妄的呢?因为无常变化,自性本空

那么本空的事物,又如何呈现外相呢?所谓的相,其实是我们的妄心因攀缘而产生的错觉而已,或者说,一切现象都存在于你的心内,心不动,都不动,也就感觉不到外物的状态,这就是无相,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六祖慧能那句——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相由心生的佛学解读,我就简单说这么几句

这种理论是否可取先不讨论,单说一下这几句话,说是出自《佛说无常经》,但是,你可以看一下无常经,翻过来调过去,把每一个字用放大镜照一照,绝对没有相由心生这几句话。

这就尴尬了。

其实,相由心生这四个字根本就没有确切出处,来历不明,应该是后人杜撰的

相由心生这句老话我信了(相由心生来历不明的一个词)(4)

那么,相由心生真正表达的意义是什么呢?

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评价、感受,是由他的内心决定的。

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是什么样的,比如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评价会完全不一样,举个例子,我们在网上看一篇帖子,底下评论五花八门,有支持的,就一定有反对的,都觉得自己有理

相由心生。这四个字如果真正理解了,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以不同的心态看待同一件事,结果可能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就像一个口渴的人看见杯子装着半杯水,心态不好的人会愁眉紧锁,怎么只有半杯水啊,根本不够喝,心态好的人会眉开眼笑,哎呀,真不错,居然有半杯水可以喝。

你的心态是什么样,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积极的心态,会调动一切积极的能量,引导局面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你感受到的就是理想的状态,这就是相由心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这里是悦读国学,下期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