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标准(教育部答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相关问题)

  教育部网站日前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711号建议的答复。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该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台一系列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政策举措,部署开展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等。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机制,健全本科教学质量监督保障制度,强化质量保障责任,兜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底线”,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这不是教育部首次回应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问题,早在2020年底,教育部印发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教督〔2020〕5号,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办法》第二条和第四条规定,教育部负责本科毕业论文抽检的统筹组织和监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的具体实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标准(教育部答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相关问题)(1)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711号建议的答复

教高建议〔2022〕119号

  您提出的“关于改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相关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本科阶段的综合学业成果。教育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相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出台一系列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政策举措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02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严格学业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关。

  为贯彻落实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提高本科人才质量、加强质量监督的政策文件,其中都对本科毕业论文作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提出,要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对形式、内容、难度进行严格监控,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提出,要科学合理制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严格全过程管理,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学位〔2019〕20号)提出,要落实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加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也明确了不同专业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

  二、部署开展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

  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关于“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严格学业标准,在广泛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20年12月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启动抽检工作。

  本科毕业论文抽检重点对选题意义、写作安排、逻辑构建、专业能力以及学术规范等进行“合格性”考察,不是选拔性、水平性评价,旨在推动高校落实第一主体责任,排查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兜住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底线。区别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重点考察研究生创新性和科研能力,本科毕业论文抽检重点考察本科生基本学术规范和基本学术素养。

  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要覆盖所有本科高校和专业。抽检工作实施分级管理。教育部负责抽检工作的统筹组织和监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抽检工作的具体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要求,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学科门类分别制定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评议要素。采取随机匹配方式组织同行专家对抽检论文进行评议,形成抽检结果。抽检结果主要用于高校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对于连续2年问题突出的高校和连续3年问题突出的本科专业,视问题情形采取质量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减少招生计划、停止招生和撤销学位授权点等措施。为保障有关高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本科毕业论文抽检申诉机制,规范申诉处理程序。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机制,健全本科教学质量监督保障制度,强化质量保障责任,兜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底线”,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建设性、启发性,教育部将在后续工作中进行研究吸收。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新闻来源:教育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