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

顺治帝虽然六岁就当了皇帝,但他活的时间并不长,二十三岁就去世了,不过他的子女却不少,光儿子就有八个,其中康熙帝玄烨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母亲佟佳氏也并不受宠,但他却最终当了皇帝,这是为何?

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1)

我们都知道,顺治帝得益于哥哥豪格与叔叔多尔衮的政治斗争,以及母亲孝庄太后暗地里运筹帷幄,最终成为了皇帝。

不过,顺治帝继位的时候很小,所以他受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的影响非常之大,尤其是在婚姻方面,他的两位皇后(不含追封)都是孝庄太后的娘家人,而且都不被他喜欢。

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是额尔德尼布木巴,她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也是多尔衮给顺治帝选择的皇后,她人虽长得很美,却是个醋坛子,看到后宫有漂亮女子,就想要置之于死地而后快,而且她控制欲极强,竟然干涉顺治帝的私生活,让顺治帝十分难堪,从而对她产生了厌恶之情。

由于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的袒护,顺治帝一直选择忍气吞声,直到顺治十年,他最终忍无可忍,将额尔德尼布木巴废为静妃,然后建立了一套选妃制度,也就是从八旗官员的女儿中选秀女入宫成为妃子,其目的是避免孝庄太后过多干涉他的婚姻。

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2)

不过,因为孝庄太后反应强烈,所以在额尔德尼布木巴被废之后,顺治帝还是册封孝庄太后的侄孙女阿拉坦琪琪格为皇后,但阿拉坦琪琪格其实就是个牌位,她并不受顺治帝宠爱。

可以说,在顺治帝大半生,婚姻都是很不幸福的,没有一个女子是他真正喜欢的,康熙帝的生母佟佳氏也是如此,她只不过是个低级别妃子,虽然在顺治十一年生下了皇三子玄烨,但这并没有改变她的地位和处境,玄烨也因为是庶子而不被顺治帝重视。

顺治十三年,得益于选秀女制度的广泛开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来到了宫中,她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于书法,又因为长期跟随父亲生活在江南,所以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娴静温柔,善解人意,而且长相秀美,这深深地吸引住了顺治帝。

可以说,董鄂妃的出现,让顺治帝感受到了难得的快乐,他因此非常宠爱董鄂妃,董鄂妃一入宫便被他封为西宫大福晋贤妃(平妻之一),一个月后又被他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但实际上享受皇后待遇。

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3)

由于董鄂妃的受宠,孝庄太后的侄孙女阿拉坦琪琪格因此更加受冷落,孝庄太后也因此对董鄂妃很不喜欢,但这不妨碍顺治帝痴迷于董鄂妃而无法自拔。

根据传教士汤若望的传记记载,顺治帝与董鄂妃陷入了一段火热的爱恋,在顺治帝的内心当中,董鄂妃就是他唯一的妻子,虽然董鄂妃并不是皇后,但董鄂妃的地位是皇后也比不了的。

顺治十四年,董鄂妃生下了一个儿子,顺治帝高兴地不得了,竟然不惜违背礼制下诏大赦天下,并让大臣们按照嫡子的规格入宫朝拜这个儿子,还大大封赏了董鄂妃的家人。

由于顺治帝的两位皇后都没有生下儿子,再加上他对董鄂妃的格外宠爱,所以他准备将董鄂妃生的儿子立为皇太子,但可惜这个儿子在出生数周之后就夭折了,这对顺治帝和董鄂妃的打击都非常之大。

顺治十七年,董鄂妃在经历了长久的病痛之后去世了,死时年仅二十一岁,顺治帝极为悲痛,再加上他在政治上的诸多不如意,所以他产生了遁入空门的想法,甚至一度已经剃度完成了,但最终在孝庄太后和群臣的劝谏下,他这才放弃了出家的念头。

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4)

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帝染上了天花,他自觉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召心腹大臣入养心殿商议后事,在经过反复斟酌之后,他最终决定让皇三子玄烨成为储君,而就在遗诏写好后的当天深夜,他就因病去世了。

那么,玄烨为何会被顺治帝选为继承人,为什么不是他的几个兄弟呢?

顺治帝有八个儿子,全部都是庶子,真正被当做嫡子对待的,只有董鄂妃的儿子,但这个儿子早早就去世了,如果这个儿子没有去世,就没有玄烨什么事了。

除了皇三子玄烨之外,顺治帝更年长的儿子有牛钮和福全,牛钮是顺治帝身边一个宫女所生,而福全则是不受宠的宁悫妃所生。

或许是因为宫廷斗争,牛钮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带他逃出宫去了,为了掩饰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清朝皇室对外宣称牛钮已经病逝了,但其实他在康熙帝年间还曾被康熙帝任命为治河大臣,只不过身份被刻意隐瞒了。

因此,牛钮虽然是皇长子,但他的政治生命已经死掉了,是无法成为储君的。

皇次子福全倒是很不错,秉性醇厚,喜欢读书,顺治帝很喜欢他,但可惜他是有天生残疾的,据说是眼睛瞎了一只,所以他是很难成为储君人选的。

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5)

不过,真正让福全错失皇位的原因,是因为一件事。

有一次,福全和玄烨等兄弟一起在宫中读书,顺治帝突然来到书房问话,问他们各有什么志向,福全说他当一个贤王就足够了,而玄烨却说愿意效仿顺治帝,言外之意就是想成为一个好皇帝。

世祖问所欲。皇二子福全言:“原为贤王。”帝言:“原效法父皇。”世祖异焉。

因为这一次谈话,顺治帝觉得福全没有帝王之志,再加上福全生理上有缺陷,所以彻底否决了福全成为继承人的可能性。

除了福全和玄烨之外,顺治帝的其他几个儿子在他去世的时候都很小,皇五子常宁只有三岁多,皇六子奇绶和皇七子隆禧只有两岁多,皇八子永干更是一岁不到,这几皇子虽然在理论上有成为储君的可能性,但与已经七八岁的玄烨相比,就不值得一提了。

但是,毕竟玄烨的年纪也不大,所以顺治帝最初没有考虑立儿子为储君,而是准备在宗室中挑选合适的人作为储君,但这个想法被汤若望给劝阻了。

具体说来,顺治帝起初认为几个儿子都还小,不足以坐稳皇位,也无法治理天下,所以打算立堂兄弟安亲王岳乐为储君。

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6)

岳乐是努尔哈赤第四子阿巴泰之子,他是清朝建立的功臣,当时年轻力壮,而且军事和政治才能都很卓越,是个理想的储君人选。

但是,汤若望却认为,幼小的儿子继承皇位固然不是理想选择,但相比于由于帝系的转移而引发的政治斗争,对国家的影响力更小,如果选择合适的辅政大臣辅佐幼主,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顺治帝认为汤若望的话很有道理,便打消了立岳乐为储君的想法,转而开始考察几个年幼的儿子,最为年长的玄烨自然是重点考察对象了。

而顺治帝之所以最终选择玄烨做成储君,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康熙帝得过天花,而且痊愈了,具有免疫力,一个健康的皇帝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因素之一。

事实上,玄烨出生之后,顺治帝并不在意他,因为那时候顺治帝专宠董鄂妃,对于这个庶妃所生的儿子并不在意,以至于后来玄烨染上天花,狠心的顺治帝竟然命人将他带到宫外去抚养,前后长达数年。

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7)

在那段难熬的岁月里,玄烨受益于祖母孝庄太后的照拂,被祖母最信任的侍女苏麻喇姑照顾得很好,而且最终痊愈了,只是脸上留下了几处并不起眼的麻点。

事实上,在清朝时期,天花曾数次肆虐皇宫,很多人因此被夺走性命,顺治帝本人最终也是如此。

因此,玄烨的一个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他身体里已经有天花抗体了,这就意味着他以后不会再得天花了,而他的几个兄弟却都没有得过天花,以后一旦染上天花,能否挺过来将是个大问题。

基于这一层考虑,再加上汤若望的劝说,顺治帝觉得玄烨是个合适的储君人选,因为玄烨是最有可能活更久的皇子,这对江山社稷来说太重要了。

尤其是在顺治帝本人染上天花之后,他更是切实体会到了选择一个不会得天花之人作为继承人的重要性,所以玄烨的优势就不言而喻了。

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8)

第二,玄烨本人资质很不错,而且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具备一定的明君潜质。

据记载,玄烨五岁开始读汉族古典书籍,而且极具天赋,不但能够背诵,还会深入研究书中所讲道理,每次顺治帝考察众皇子学业,玄烨总是最让他满意的一个。

玄烨六岁的时候,顺治帝询问众皇子的志向,福全说要当贤王,玄烨说要效仿顺治帝成为一个好皇帝。

两相对比之下,玄烨的志向更远大,也更让顺治帝喜欢,所以顺治帝认为玄烨不简单,因此开始重视他。

在随后数年时间里,玄烨读书更加刻苦,早起晚睡,有时候彻夜都在读书,而且涉及面非常广,因此积累了一定的学识。

正如康熙帝晚年回忆,他说自己从小就没有在父母膝下享受欢乐,童年时期大多数时间都在读书,而且非常痴迷和刻苦,但也让父亲顺治帝开始关注他、喜欢他。

事实上,顺治帝本人就是个喜欢学习的人,尤其对汉人文化十分重视,在位期间也采取了非常多的汉化措施来巩固统治地位,因此玄烨努力学习汉人文化这件事,刚好暗合了他的心意。

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9)

倒不是说,除了玄烨之外,其他皇子就不学习汉人文化了,只是玄烨更加刻苦,学习的成效也更好,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是一个帝王必备的素质,也是顺治帝所看重的。

事实上,玄烨在这一点上没有辜负顺治帝的期望,哪怕是顺治帝去世之后,玄烨依然十分刻苦地学习,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读书读到吐血,他依然坚持不懈,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并且,官方档案记载,康熙帝“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这绝非为了恭维他而写的溢美之词,而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

而康熙帝幼年时展示出读书潜质,很幸运地被顺治帝及时发现了,所以顺治帝觉得他有成为明君的潜质,开始有意将皇位传给他。

第三,孝庄太后的推波助澜,也是玄烨登上皇位不可忽略的原因。

孝庄太后与顺治帝虽是母子,但感情并不是那么好,主要原因是孝庄太后太强势,而顺治帝则太任性,结果冲突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10)

事实上,孝庄太后与顺治帝主要的矛盾,体现在婚姻方面,前面我也说了,顺治帝的两个皇后都是孝庄太后的娘家人,这让他觉得被孝庄太后压制得太严重了,都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作为反抗措施,顺治帝废黜了第一任皇后,还将第二任皇后当牌位供起来,只是专宠孝庄太后并不喜欢的董鄂妃,母子关系因此变得更差。

但是,在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帝心灰意冷,甚至要出家,孝庄太后站出来对他进行了劝说,还给了他心灵上的安慰,这让他意识到孝庄太后毕竟是他的母亲,亲情是无论如何也斩不断的,而且两人在政治上还是利益同共体,这也是无法忽视的,所以他开始逐渐释然。

再说孝庄太后与玄烨的关系,其实也非常之好,主要是因为玄烨小时候得天花,是孝庄太后派苏麻喇姑出宫照料他的,所以孝庄太后不但是他的祖母,还是他的救命恩人,这一层关系是其他皇子所不具备的。

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11)

因为两人关系良好,所以孝庄太后对玄烨的了解自然就更多,她也认为玄烨是合适的储君人选,在顺治帝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数次向顺治帝推荐玄烨作为储君。

孝庄太后的这种态度,顺治帝是不得不考虑的,而且这件事也是好事,因为有了孝庄太后的支持,玄烨就有了强有力的后盾,未来的路也会相对顺利一些。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在对抗四大辅政大臣等许多大事上,孝庄太后对玄烨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她与苏麻喇姑对玄烨的教导,正是玄烨成为一代明君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见顺治帝当初的考虑不无道理。

总结一下,顺治帝之所以选择不得宠的庶子玄烨成为储君,其实是经过了一番认真思考之后做出的决定,他先是在汤若望的劝阻下否决了立兄弟为储君的想法;进而在考察皇子的过程中,觉得玄烨出过天花,又勤奋好学,有成为明君的潜质;再加上孝庄太后对玄烨的支持,所以最终选择玄烨作为储君。

顺治几个儿子为什么选玄烨(顺治有八个儿子)(12)

而在顺治帝去世之前数天,他一直纠结的问题其实不是储君人选,而是辅政大臣人选,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他是怎么考虑的了,只知道他最终选择了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这四人,或许他是为了让这些人与孝庄太后形成制衡之势,但最后的结果却让所有人都没有意料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