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当天如何引导消费(双11不囤货消费习惯是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侧写九派时评)

九派新闻评论员 木姗

一年一度的“天猫双11”,第一波售卖刚刚落下帷幕,今年你囤货了吗?

最早兴起于2009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如今已走过了13个年头。和往年相比,这届年轻人似乎变得不那么爱囤货了。浏览各大社交平台,“双11”热门攻略从以往的“囤货清单”变成现在的“不囤货清单”,年轻人的口号也从“不买就亏了”变成“不买才是省下1个亿”。

双11当天如何引导消费(双11不囤货消费习惯是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侧写九派时评)(1)

在“双11”的促销热潮中,年轻人的购物趋势是如何从“疯狂囤货”变成“非刚需不购买”的?

跟随网络电商平台同步成长成熟的Z世代们不是没有体验过囤货的疯狂。曾经,11月11日的凌晨往往是大学宿舍里心照不宣的不眠之夜,零食、纸巾、面膜、洗发水、沐浴露、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恐怕是学生党们当年最热衷拼单囤货的单品了,他们提前加好购物车、定好闹钟只等零点结算付款,生怕不能抢到“便宜”。大促过后,学校快递点大小包装盒堆积如山的场景可谓蔚为壮观,后来,为避免集中消费、快递堆积,“双11”的各种活动越发提前,也不再仅限于11月11日的当天了。

追求极致“性价比”遭到的反噬就是不得不扔掉直到保质期限也没吃完的食品、囤积的廉价日用品占据了大量宝贵的生活空间、某些同样的产品已经用到不想再用。

这几年,更注重理性消费的年轻人开始流行“断舍离”、“消费降级、品质升级”。既然总要“断舍离”,那就从一开始就不要买。从实际需求来说,曾经被消费主义绑架的年轻人很多已经吃过了苦头,冲动消费过后只能“吃土”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他们逐渐回归理性,有的在此期间也从学生党晋升为打工人,更能体会赚钱不易,开始懂得规划消费习惯并落实理财计划,并更乐于存下钱将其用于提升自我或是买车买房等更大的目标上。

此外,从优惠力度上看,“双11”的独特优势已经逐渐弱化。除了“双11”,最为大众熟知的电商节日还有“双12”、“618”,再还有“年货节”、“女王节”等等贯穿全年的各种大小节日,为了卖东西,电商仿佛一直在“打折”、“促销”、“满减”、“送券”。既然全年总有时机能买到比原价优惠一些的商品,为什么还要铆足了劲儿非拼“双11”不可呢?

虽然电商的玩法不断升级甚至一年比一年更复杂,但年轻人也因此被培养得更加精明了。许多卖家为蹭大促热度先涨价再降价的操作被一眼识破,下架原商品重上新链接的虚假“保价”被投诉举报,捆绑销售的套路也没那么好用了……

消费习惯是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侧写,理性消费、非刚需不购买有助于打造丰富而不冗杂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为营造高质量的精神体验、提升自我提供了更大空间。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