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出自诗经的好名字呢(博大精深的诗经在古代有何作用)

坊间传言,当代人取名字,想要好听又有文化,只要记住一个准则: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经久不衰的四书五经,如今已经沦为取名宝典了。

比取名字意义稍微广泛一点的话,《诗经》是陶冶情操的,《楚辞》是社交的,《论语》是人生高级鸡汤,《周易》则是算命先生人手一本,普通人研究,更有深沉特效。似乎,它们的作用之于现代人只有这样了。

有哪些出自诗经的好名字呢(博大精深的诗经在古代有何作用)(1)

然而在古代,这些儒家经典,无一不是为国家服务的。以《诗经》为例。

《诗经》原来是外交辞令

《诗经》给现代人的印象,大概有两个关键词:柔美、浪漫。且其中有不少爱情金句,如见到情郎可以说“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暗恋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人可以说“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处在恋爱的猜心阶段可以说“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正没羞没臊的可以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许诺发誓可以说“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一见钟情可以说“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恨嫁了可以说“求我庶士,迨其吉兮”,ta瞎了眼被别人抢走可以说“不我以,其后也悔”,等等。

真是既浪漫,又高端典雅。

但是,哪怕被现代人解读为千古爱情之首的《关雎》,在古代经学家眼里,并不简单。

有人说它是颂扬后妃之德的,比如解读《诗经》最著名的《毛诗序》就说:“ 窈窕,幽闲也。淑,善也。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为此,还有人延伸出,说这是周文王遇到妻子太姒时的场面,从而给太姒的贤良淑德写诗歌颂。

也有人说,它是在写周文王等待、追求贤人的心情。比如,求贤若渴的周文王在江边等不到姜子牙,于是心情焦急得“辗转反侧”。

有哪些出自诗经的好名字呢(博大精深的诗经在古代有何作用)(2)

周文王

初读《诗经》时,“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明明是小伙子和小姑娘的浪漫情事呀,“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明明是一对夫妻的快乐小日子,怎么就被解释成了干瘪又枯燥的政治意图呢?

后来才发现,包括我在内的当代小青年之所以不能理解,是因为我们距离当时那个时代和环境太久远了。尽管不是《诗经》中的每一首都在讲政事,但在先秦时,确实每首诗都能被拿到外交场合交流。

我们都知道,孔子对《诗经》有一句著名的论调:“不读诗,无以言”。这话出自《论语》里:“(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说有一次孔子的儿子孔鲤路过庭院,看见老爹一脸严肃地对着一帮弟子,准备低着头赶紧走过去,不巧被孔子逮个正着,就问孔鲤:“学《诗经》了吗?”

有哪些出自诗经的好名字呢(博大精深的诗经在古代有何作用)(3)

电影《孔子》,周润发饰

孔鲤说:“还没有。”

孔子说:“不学诗,你就不会说话了。”于是孔鲤退下,开始学《诗经》。

孔子说那句话,其实只是他们春秋时期的人的社交准则,而且特指士人贵族阶级。因为,在当时,贵族在大场合交流,开口都必须唱诗。甚至,诸侯大夫们外交场合谈论国际大事,开口也经常以《诗经》为引,换句话说,《诗经》在春秋时就是一种贵族都需要学的外交辞令。

《诗经》穿梭在春秋外交场合

让我们看看作为外交辞令的《诗经》是如何在历史中作用的。

晋国流亡十九年的公子重耳(晋文公)离开楚国后,来到了流亡的最后一站秦国,打算借助姐夫秦穆公回国即位。秦穆公也有意此时援助一把,于是请重耳吃大餐。宴会当晚,一向高调的舅舅狐偃溜号说:“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我不如赵衰那么有文采,请让赵衰陪你去吃。

于是,宴会当天重耳带着赵衰上场了。秦穆公和重耳都深知,这次聚会就是帮助重耳回国即位,所以,双方都很客气。

重耳一上来,先给秦穆公唱了一首《河水》,把秦穆公比作大海一样宽广,秦穆公听完赶紧回了一首《小雅·六月》,刚唱完,赵衰就在旁边大声提醒:“重耳,快拜谢秦伯的恩赐。”

有哪些出自诗经的好名字呢(博大精深的诗经在古代有何作用)(4)

重耳唱《河水》,秦穆公回《六月》,重耳下拜

嗯?发生了什么?

看看《六月》说的是啥,就能明白了。《六月》全诗写的是周宣王时外敌玁狁侵犯,大臣尹吉甫奉命驱逐,从准备出征到大胜归来的全过程。

而秦穆公在此引唱就表明,他已经准备出兵护送重耳了。

不过,在阅读理解满分的赵衰读起来,秦穆公唱这首诗还有一层意思,即使没有,他也要临时加上——秦穆公把重耳比作周宣王,而他则要作为辅佐,臣服于晋国(特别是那句“辅佐天子”)。因此,赵衰赶紧让自家公子跪谢抬爱。

从这儿也能看出,在春秋时期,重要的国宴场合,大家是要唱诗的。如果不懂诗,不会唱诗,这种场合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也开不了口。

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晋国和楚国休战,举行弭兵大会,会后,晋国赵武到周边的郑国去参观,郑简公设宴招待,并叫了郑国七个执政卿陪吃。

有哪些出自诗经的好名字呢(博大精深的诗经在古代有何作用)(5)

影视剧中的赵武

赵武在气势上比郑国人高很多,提出让这七个人都对自己的到来唱一首诗,他也好顺便观察观察大家的志向。

于是,子展唱了《草虫》,其中有一句“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没见到那个人,心里很忧伤焦虑,见到了那个人,心里才平和了。

我们读来这分明是爱情的酸腐味,但在当时,子展是在暗喻赵武是君子,他亲自到郑国宣扬和平,让郑国人民不再提心吊胆了。赵武听了赶紧谦虚:“哎呦不错哦,不过你夸我是君子,我受不起受不起哈。”

然后子西赋《黍苗》之四章,“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大意也是说他功劳大。子产赋《隰桑》,子大叔赋《野有蔓草》,印段赋《蟋蟀》,公孙段赋《桑扈》,基本都在夸赵武是君子,有了他,大家都很快乐安详。赵武也一一“哪里哪里”谦虚过去了。

有哪些出自诗经的好名字呢(博大精深的诗经在古代有何作用)(6)

子产画像

《诗经》的对答还能促成许多外交事宜。

春秋中期,鲁国是晋国坚定的跟随者,而楚国旁边的卫国和郑国则时不时墙头草一下。晋楚两国实力旗鼓相当,有段时间晋国更占优势,郑、卫都有改拜山头的意思。

于是,在一次鲁国国君鲁文公朝拜完晋国的回国路上,卫国人先“劫道”把鲁侯请了去,请他在晋国那帮卫国作引荐。鲁文公答应了,走到郑国,再次被留下。郑国求的一样,郑国上卿子家按规矩开始唱诗《鸿雁》,一旁的季文子不太想帮忙,唱了一首《四月》。子家一看,急了,又唱了《载驰》的片段,季文子截取《采薇》片段回答。然后郑穆公才开心地下拜。

看不懂吗?是这样的。

郑国子家的《鸿雁》是表示郑国孤苦无依,四处奔波,很辛苦。等于上来先哭惨。

季文子的《四月》意思是,我们鲁国也是可怜人啊,哪里帮得上你呢?算是婉拒。

然后子家的《载驰》,依然是恳求,希望鲁文公能为他们跑一趟。

季文子回《采薇》最著名的第四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首诗原是战士出征很辛苦,春天出门冬天才能回去,季文子此处借用,算是一边抱怨一边答应了为两国奔波于晋国。

所以,才有郑穆公最后高兴地一拜。

不会诗,很羞愧

除此之外,整个《左传》里,你经常会发现,大家在聊天的时候,动不动就来一句“《诗》曰”,引用《诗经》来表达观点,开口引用名人名言,显得有说服力。

那时候的《诗》,就是这么个作用。大家聊天的时候会偶尔插播一两句,宴会场合基本也人人唱一句当祝福。

比如,齐国的庆封到鲁国去参加宴会,提出过“三不朽”的叔孙豹主持接待,庆封觉得齐比鲁强多了,所以在叔孙豹面前摆出一副膨胀的样子,叔孙豹暗地里憋坏,想一探庆封的底,于是对庆封唱了一首《相鼠》。《相鼠》的全诗都在骂人,而且骂得很直接,“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结果,庆封完全没发火,因为,他根本就没听懂。可想而知叔孙豹下了场子以后会怎么嘲笑齐国。

到了春秋末年,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宗主孟僖子有一次去楚国出差,没想到,作为保有周礼最完备国家的人,孟僖子对礼的掌握居然还不如曾经的“楚蛮子”。楚国人按照正宗周礼好好地接待孟僖子,孟僖子都不记得要怎么对答,连首合适的《诗》都找不到,只能干站着。

孟僖子对这事儿深以为耻,于是发奋学习周礼的点点滴滴,到死前,还叮嘱两个儿子,一定要拜孔子为师,向孔子学习礼。也因此,孔子收的三千弟子里,身份最高贵的就是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了。

有哪些出自诗经的好名字呢(博大精深的诗经在古代有何作用)(7)

电视剧《孔子》里孟僖子要求两个儿子去向孔子学习

在春秋,如果不懂《诗经》,大型的聚会场合你登不了台、外交场合你开不了口、和文化人对话时可能错过重要信息,甚至被别人骂了,自己也完全不知情,丢人丢到家。

有哪些出自诗经的好名字呢(博大精深的诗经在古代有何作用)(8)

有哪些出自诗经的好名字呢(博大精深的诗经在古代有何作用)(9)

孔子请奏《采萍》

当下的我们,能不能读《诗经》并不影响说话,不过,熟读《诗经》对我们还是有裨益的,能随口念叨几句,一瞧就像深不可测的才子/才女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