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和下山你选择哪种(刀枪剑戟斧钺勾叉)
如果能穿越到武侠小说里当个大侠,或者回到战国年代当个大将,你会为自己选择一件什么趁手的兵器?
按相声或评书里说的,那选项就太多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挝、镋、棍、槊、棒、拐、流星锤......
不同的兵器代表着不同的气质
比如说你怀抱长剑一脸高冷,怎么说都是个夕阳武士
如果手提板斧风风火火闯九州......
你在战场上倒提银枪“敌羞吾去脱他衣”,最次也是个罗成
手持一柄鬼头刀,大喊着“吃我五虎断门刀”,你撑死了也不过是个二当家
这次师太的无用冷知识分享主题是兵器,又是很长的4000多字,码字不易,请大家耐心阅读。以下信息均来自我在生活、网络上搜集的资料,以及和武林朋友的交流,谬误肯定多多,破站大神们请轻喷
刀
刀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石刀出现。人们用刀切、砍、划、削。也用刀来割开兽皮。殷商时期已经出现了青铜刀,并且有了大型战刀。
商·玉刀
进入汉代之后,刀不仅已经成为军队大规模装备的制式武器,而且一度取代剑的地位,成为了帝王公卿佩戴的佩刀。有汉一代,刀的地位更甚于剑。刀在漫长的历演化过程中分为长刀和短刀两种演化路线。长刀中最出名的当属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此外还有拨风刀、大斫刀、九环刀、两刃刀等。短刀有朴刀、双环刀等。因武圣关羽用刀,以公同好,刀同样也是义气的象征。
武侠小说里说“剑走轻灵,刀行厚重”,于是很多人认为刀法就是大开大合,走得威猛的路子。
这并不正确,你可以找一根棍试试看,如果你真的把它抡圆了,打中了威力确实会很大,但相对的准确性会很差,你很难一刀剁到你想要的位置,更要命的是破绽也很大,而且回手变招会相当迟钝。你用抡的走弧线,对面用刺的走直线,怎么想都是你吃亏。
刀是单面开锋,因为有刀锋和刀自身重量的存在,只要让刀身保持一定的速度,不需要很大的力气也能对敌人造成伤害,所以中国刀法讲究缠头裹脑,走最小的半径让刀运转起来,更讲究手腕的细腻技术而非用大臂去抡刀,目的就是减少破绽,加快进攻速度。有的刀在背面靠近刀尖的地方开刃,不用翻腕直接绷起来就能伤人,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一种缠头裹脑刀法的动作分解
两刃锋的造型,被称作“雁翎刀”
刀背厚重无锋,可以反手贴臂加力,也可以用另一只手扶持着增加运转的灵活度和力度,兵器角力时也能加一把力。当持械对峙时,与其说刀是进攻的武器,倒不如说更像攻守兼备的防具,因此有刀背藏身一说。
沉迷徐浩峰武侠系列不能自拔,7月份上映的《刀背藏身》我一定会看
据说有的武林前辈使刀善用刀尖点人手腕、关节,这是用使剑的方法在运刀,功力可想而知。
民间刀的种类非常多,比如说刀鞘与刀柄组合形成长刀的乾坤刀,但是从武器强度来考虑,恐怕使用效果并不会好,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有啥用啊。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虽然双刀火鸡这时候用的是棒子
枪
没说的,百兵之王。由利刃加棍棒组成的长柄刺击兵器,外形与矛相似,柄长于刃,与短兵器械完全相反,综合威力大。
明代程宗猷说: “枪乃艺中之王,以其各器难敌也。”,清吴殳也说: “语云: ‘枪为诸艺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
想也很好理解,你提七八百斤俩大铁锤,我就想象成你拎俩煤气坛子打仗吧,你再厉害,我隔着几米远噗一枪扎过来,你死不死?
自古枪兵幸运E,运气都被云妹一人用完了
且不说评话、戏剧里的大将多用枪,你就看各门各派的器械套路里一定有破枪的方法,就知道枪的地位有多高。
枪跟矛的不同,评书里说的很有意思,说枪有红缨(挡血、迷人眼)和留情结,简单的说就是捅人扎不进去太深,而矛是没有留情结的,所以经常说到张飞,一杆丈八蛇矛捅小兵一捅一串跟冰糖葫芦似的。
顺便说一句,丈八蛇矛是一丈零八寸。
枪法的种类非常多,枪的种类也非常多,马上用的大枪和武术表演用的花枪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但不管形制怎么变化,枪尖都不可能像游戏中做的那么大,又长又重的那是槊。
槊头相当长,槊杆一般为硬木,属于重兵器,使用起来比讲求技巧的枪而言,更注重全力一击的突刺
总体而言,不同时期的矛头形状太小各异。在青铜时代,普通士兵使用的矛头的发展趋势是逐渐轻量化。进入铁器时代后,普通士兵使用的矛头开始变大变重,同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造型复杂的矛头。进入火器时代后,矛头的发展路线一分为二,即普通士兵使用的矛头外形趋于简单,重量越来越轻。清代包世臣的《齐民四术》中说到:枪头长度最好不要超过160px,重量最好不要超过37.3g,俗称“枪头不过两”。
清代的枪头,已经非常小了
传说西楚霸王项羽的枪与众不同,没有枪尖,很大很宽,跟铁锹似的,枪法也就一招“霸王摔枪”,上阵杀敌与人见面就是从上往下拍,一招出手对面准的人死马趴下,就是因为力气太大速度太快,躲不开挡不住。
古有霸王枪,今有神器工兵锹
枪和刀一样都是历朝历代的制式军用武器,军器的标准就是:好练、好保养、好制作。
枪法常用的就三招“拦、拿、扎”,列好阵势挺着枪冲过去就得了,别想些有的没的,想玩花活首先就得被自己人踩死。
但是在民间武技中,枪法视为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学的,不易掌握,俗语:“年棍,月刀,久练枪”。很多拳法都是脱胎自枪法,如形意、八极,徒手演练也可以掌握使用长枪的劲道和技巧。
剑
很多人不明白为啥武术表演时运动员总爱一手掐个剑指,有时还用剑指压另一只手的腕子。
剑指是为了在表演中保持平衡,剑指压腕是表明在实战中这个动作需要双手持剑。
我看过一段对于承惠老人和徐浩峰导演的采访,他们的共同观点是双手剑才是战场剑术的主流。你没有办法保证每次面对的对手都跟你使用的同等重量的武器,如果对面使用的是长枪或大刀,单手持剑无论如何也无法抵挡卸力。
由于剑是两面开锋,双手剑在大开大合,增加威力和攻击范围的同时还保持了变招的速度,它才是最刚猛的武术。
当然,在民间武术中,高明的剑术讲的是“剑走一偏”,手上的动作固然重要,最看重的还是脚下的功夫,通过灵活的步伐避敌锋芒,走斜线刺杀敌人。
所谓剑不找剑,如果打起来乒乒乓乓像科比投篮,说明这两人都不怎么会用剑。
戟、镗
前面说过为了保持武器的运转灵活,枪尖都不会做的很重,而戟和镗在大众的印象里非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不能使用,无他,因为根本不好用,一般人玩不转。
你不要过来~~~
中间的是月牙镗
不管什么兵刃,使用起来都是为了快速的杀伤敌人,因此不需要有什么八八六十四路,九九八十一招,简单直接的招式练到炉火纯青就是最棒的。而戟和镗如果用简洁的招数,因为重量必然会影响速度,还不如用枪。
所以我认为戟和镗只是作为大将装逼的礼器存在,就跟黄金AK一样,再说也轮不到大将亲临一线砍人,两军对垒靠单挑决胜负毕竟只存在于小说中。
日本的十文字枪和镗的用法比较类似,多了一个横枝,进攻或防守中也都多了伤敌的变化
但像战国无双真田氏用的那样绝不可能,这么大的枪头你根本没法舞得动,更不可能双持。
斧
暗黑破坏神中的斧头形制大体上比较接近实战(有部分也是瞎扯),现实中劈柴的斧子头有多大,实战中就只能用多大,再大了拿上战场也是累赘。
真有一把车轮大斧就算铁牛也抡不动,三国无双里徐晃的大斧完全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先不说他哪来的那么大力气抡得动这一大坨铁,一斧头砍下去等回过神来早被杂兵捅的千疮百孔。
而且要靠这种弧线进攻的短兵器杀敌,你得对自己的突进速度多有信心,还得不怕死
你是在粉刺我吗?
就算给你加匹马,你扛着斧子万夫不当,最多也就是个程咬金
我情愿选枪
钺
一种古代的兵器,虽具备杀伤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在西方权力象征物是权杖,中国是钺。
在原始社会时期,钺为成年男子的象征。钺确切来说是大斧,本来是刑具(用于斩首或者腰斩),而不是兵器。故从文人撰写《史记》记载的“兵器”之说有出入。往往君王用钺象征军师指挥权。《说文》上曰:“钺,大斧也,一名天戉。”,《书·顾命》上曰:“钺、铖同兵类,脱胎斧。大者钺、小者铖。一人冕执钺,一人冠执铖。”,《释名·释兵》上曰:“钺,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
童林传中出现的子午鸳鸯钺是武术短双器械,状如日月相叠,形似鹿角立竖,前后左右皆是刃尖,共有四尖八刃,锋利无比,握把于日月相交月弓处,用棉布丝绳缠绕以便握持。此器械小巧玲珑,变化多端,利于近战,以短取长,专破长兵利刃。它与古代之钺相差甚远,无论从形状上或技术特点上,已无多少相同之处,而成为武术运动中八卦门专门器械之一。其基本技法为拉割挑扎,身挂擒拿,撩裹劈剁,削抹攉带等。
这是鸳鸯钺
这是鸡爪钺
叉
顶端有二股叉的为“牛角叉”,顶图片端有三股叉的为“三头叉”,又名“三角叉”。柄长7~8尺,重约5斤。三股叉中锋挺出3~4寸,叉的尾端有瓜锤。
早在远古时代就有捕鱼的“飞叉”。在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原始“鱼叉”,尾端带有结节,便于系缚绳索,使用时将叉掷出,然后抓着绳索将叉收回。叉的击法有拦、横、扦、捂、挑、掏、贯、拍等,套路有“飞虎叉”、“太保叉”等。
与枪相比,叉的使用方法更为简单,一路往前捅过去就是了。多分叉的尖头提高了攻击的容错率,又能作为格架对方兵器之用。传说中大败蜀军的藤甲兵就是用叉的
现代的防暴叉在应对突发情况时也相当好用。
如果你平时要跟人打架,千万不要用这个经济实惠,易于安装(弄根两米长的钢管或者木棍一接就行了)的神器
我什么都没说
拐
拐分很多种,长短皆有
二字拐:在柄的两端各有一横拐,二横拐与柄垂直,因上下横拐构成"二"字形,故名。
十字拐:柄为木制,长约二尺五寸,横柄长八寸三分,柄上端装一矛头,下为握把。横把左面为尖刺,右为月牙铲。可三面击人。拐呈十字形,故名。其横竖把相交处有四个直角,具有架、格、拨、揽等功能。
卜字拐:短拐的一种。柄上端垂直一横拐,呈"卜"字形,故名。
上下拐:短拐的一种。在拐柄的上下两端各有一突出的横柄,故名。
钩镰拐:拐柄的两端各有一钩镰枪头。距拐柄两端各三分之一处,均有一突出之横柄。横柄方向相同。其用法兼有枪、拐之特点。
鸳鸯拐:拐柄中间有一弯曲。拐柄两端各有一突出之横柄,方向相反
拐是攻守兼备的兵器,李连杰在《给爸爸的一封信》中有精彩演绎
单刀带拐是我心目中最佳的短兵器组合,攻防一体,灵动万千
鞭、锏
有硬软长短之分,长软鞭仅见于武侠小说,现实生活中毫无实战价值。
任大小姐,说的就是你
短软鞭应该是用马鞭演化而来,也只具备应急防身之用,实战价值有限。
打人很痛,拼命的场合还是不顶用
真正的鞭,就是尉迟恭用的那种钢鞭,重兵器,对付重甲敌人有奇效,据说还可以专门用来克制枪,我没弄明白是怎么个用法。
鞭无锋,锏有刃,你可以想象成非常厚的四棱开刃的剑
明朝武将用的锏
和鞭相比,除了使用重量对负甲敌人造成伤害之外,由于有尖有刃又十分厚重,锏可以直接当破甲锥用。根据我的推测,所谓的撒手锏可能就是甩手飞出去吧
不可能这么粗啦,拿不动的
流星锤
暗器,就是为了打个冷不防,三国演义里马超用过,王双用过,重量根据使用者的膂力而定,但最重也不过8斤上下,普遍只有3斤左右。
流星锤真正伤敌靠的不是锤头的撞击,而是靠两个锤头之间的链条/绳索缠住敌人,迟滞对方的行动,给自己创造伤敌或逃脱的机会
棍棒
虽然棍棒常放在一起说,但就武器而言棍和棒是不同的
古代多称棍为“梃”,为无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祖”之称。长度约为1.3—2.6米,也有的长达4米,截面一般为圆形,粗细以单手能够把握为准。棍是近战搏斗兵器,它的攻击范围大于刀、枪,自古有“棍扫一大片”的说法。但是棍主要是造成钝器伤和淤伤,其杀伤力比刀、枪等要小。
棍比较长,粗细均匀,将棍视为手臂的延长进行演练,技艺纯熟后任何兵器都能很快上手。
中国武术枪法、刀法、剑法和棍术相通,明朝抗倭名将、武术家俞大猷著有《剑经》一书,虽然名为“剑经”,但实际上是讲棍法及长兵器的用法。内容包括“剑(棍)”、“射”、“阵”三法,俞大猷认为“棍为艺中魁首”。强调随时以“奇正相生”的变化,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在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突击,“打他第二下”,“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戚继光曾称赞《剑经》说:“千古奇秘尽在于此,近用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
棒,较短,最大的特征是一头粗一头细,对,就像棒球棒那样。
大致上就是这样咯
这个打狗棒长得实在不可描述
实际上我们在电视剧电影里看见的孙悟空,兵器都拿错了
也就是说孙悟空提着棒子去降妖,画面可能是这样的
(转自AcFun 逗逼师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