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为什么发朋友圈(我工作后没有了朋友圈)

01

在微博上看到这么一句话:工作后发现朋友圈没有了生活的痕迹,大家慢慢都变成了为生活奔波的小大人。

确实如此,很多人都在生活里跌跌撞撞,工作后,朋友圈表达真情实感成为了另类,诉苦太矫情,炫耀惹妒忌。

与此同时,朋友圈成为了驾校招生、教育辅导机构招生、租房中介的活跃场所,渐渐发现,多数人都选择了不发朋友圈。

我,没有了朋友圈,犹如潜在深海的鱼,即使憋死,也不愿露出水面吐泡泡。

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达欲和分享欲在锐减,但是销声匿迹有时候依旧代表着热爱生活。

在成长的某个阶段,没有了朋友圈,与这三个方面有关。

工作后为什么发朋友圈(我工作后没有了朋友圈)(1)

02 朋友圈是照妖镜,群魔乱舞难开口

越长大越明白,成年人的生活大都调成了勿扰模式,朋友圈聒噪无比,人多口杂,难以成为真心换真心的场所。

以前上大学时,经常把每天发生的故事发布在QQ空间,会有很多同学点赞和评论,充实而快乐。

入职一年后,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发过几个招聘的广告,自作聪明地设置了分组,只为简单地完成任务,至于效果如何,听天由命。

渐渐明白,朋友圈众口难调,领导、同事、朋友、家人等都挤在一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过度解读。

在朋友圈不能发“难受,想哭”,领导认为是脆弱,难成大事,同事认为是矫情,不可深交,家人认为是委屈,有心无力。

我们无法讨好每一个人,在朋友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产生误会,闭嘴是最优雅的做法。

朋友圈是个窥探生活的小小窗口,轻轻地看一眼,沉默地离开,没有朋友圈,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工作后为什么发朋友圈(我工作后没有了朋友圈)(2)

03 期待感的贬值,无需获取

年少时曾觉得梦想触手可及,刚入职的时候,眼睛里盛放着清澈的愚蠢,在工作后才发现,很多联系都带着目的。

工作三年的同事告诉我:除了上班,他几乎什么都不想做,想要变成摸鱼的老油条,又不甘心年轻的热血冻结。

每到下班就刷刷抖音,打打游戏,也没什么值得特别期待的事情,也不想通过朋友圈表达心情。

听过一句话:你要做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需要将哭泣的声音调成静音,要平静地面对生活的落差。

期待感越来越低,工作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朋友圈不再是介绍自己的闪光灯,也不再期待着回应。

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痛来袭,这是降低期待感、躺平的方式。

没有了朋友圈,也没有了小圈子,为了紧密地工作,将内心的美好与乐趣关闭。

当开始学会了隐藏,朋友圈的窗口就被堵死,期待感的冻结,意味着活跃度的降低,但生活不该如此。

工作后为什么发朋友圈(我工作后没有了朋友圈)(3)

04 不需要辛苦立人设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很多的角色,朋友圈是最微不足道的一种。

领导发的招聘广告要不要点赞,好友发的旅游打卡要不要评论一下,求赞集奖的朋友圈要不要点赞加评论。

很多时候,朋友圈隐藏着太大和太多的人情世故,考虑得多了,自由变少了,在朋友圈里,人设丰满了,也更累了。

怕被过度解读,索性就睁眼当个看客,朋友圈只是朋友圈,并不代表着好友圈,不发朋友圈,也就不会辛苦地维护人设。

朋友说,加班到深夜发了一张朋友圈,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要被领导看你干了什么。

实际上维护工作狂的人设很容易,但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内心充实而丰盈,不需要在朋友圈表达什么。

不刻意讨好,也不妄自菲薄,简单地把日常搞定,如此便好。

工作后为什么发朋友圈(我工作后没有了朋友圈)(4)

05

我,工作后没有了朋友圈,因为很多人只是工作上的朋友,不是好友。

知道朋友圈的性质有很多利益交织的狂欢,学会分组,学会辨别哪些是额外的真心,哪些只是简单的问候。

在朋友圈降低期待,学会在其他平台表达自己,闲了和父母唠唠嗑,在周末与好友聚聚餐,没事儿跑跑步,看看书。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深海,不是全部的动态都在要朋友圈展现,朋友圈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是谁,想成为谁,不需要被朋友圈定义。

没有朋友圈不可怕,不发动态也不可怕,销声匿迹也无所谓,热爱生活,内心丰富,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名片和圈子。

工作后,不仅有了朋友圈,还可以有其它的圈子和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