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和春明(春和景明道春明)

今天到春明画室聚会画友。春明是谁?我曾写过一小文《春和景明道春明》,摘录如下:

春景和春明(春和景明道春明)(1)

一步进冯春明的画室,立马嗅到弥漫的墨香。醉香之际,但见古典建筑、山水民居、茅屋瓦舍、栅栏楼阁、奇花异卉等画作美不胜收,就连小画幅的残荷败叶都洋溢着美之韵味。

落座品茗。

春景和春明(春和景明道春明)(2)

寒暄中偶一抬头,茶几上方一幅“春和景明”的正楷书法,遒劲有力,兀然撞入眼帘。“哦,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我脱口而出并打趣,“范公早就为你起好名了!”

春明酣然一笑,满目春风得意。“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春明的山水画创作如是,可谓如日中天。

春景和春明(春和景明道春明)(3)

闲聊中,欲观其作画,他遂起身到画案,操起画笔,挥毫落纸,纵横开阖,笔走龙蛇。忽而披麻皴,忽而乱麻皴,忽而大斧劈皴,忽而小斧劈皴,或横向,或纵向……妙手丹青啊,祖国的山山水水须臾间跃然纸上。春明又进步了,他的画风,他的笔墨,令我欣然。看着看着,我们交往的情景不禁历历在目。

西塘写生被围观

记得一个秋季,我和春明相约到嘉兴、乌镇、西塘、杭州等江南各地。

春景和春明(春和景明道春明)(4)

春景和春明(春和景明道春明)(5)

他随身带着画夹,走到哪里画到哪里。难忘西塘一幕,春明写生情景。

那天我们早起。他背上画夹,我挎着相机。步出房门,但见薄雾似纱,朦朦胧胧,街衢依河,民居临水。静谧之中,耳闻流水低吟,桨橹浅唱。此刻游人寥寥,我们漫步河岸,清心静气地享受着西塘之美。

“看那桥!”我发现不远处一座拱形桥,水中映出其倒影,桥洞随曼妙成一个圆心,虚虚实实,影影绰绰,美轮美奂。恰在此时,走在桥上的几个女子驻足观景,长发披肩,轻扬手臂,窃窃私语。袅娜的身影,在绿波荡漾中如在圆月上飘飘欲仙。如梦如幻啊,今夕?何夕?这是水墨图画?还是天庭胜景?春明双眸一亮,遂择一处,赶紧写生。我则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断地行走,不停地拍摄。约半小时之后,我转回来,发现春明被包围了!包围者正是刚才桥上赏景的几名女子。此刻,她们在静心观赏春明的写生。没错,他画的是“环秀桥”,画面太美了,真如两侧桥联上书写的:“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她们看呆了,又似乎看出点眉目,那画中的美人不是她们几个又是谁呢?

娘子缠绵出趣闻

如果说江南的小桥流水能给人以美好的心情,那么当处在荒山野岭的堵车途中,人们还会平心静气吗?嘿,春明就有这种超人的平和心态。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黄土山包、简陋房屋、一草一木、田连阡陌等,到了他的画板上,豁然美感顿生!

前几年我们驾车去山西,返京途中堵车“娘子关”,我曾以《娘子缠绵八小时》为题记录了那次堵车的情景:人们烦躁不安,下车瞭望的,饮水用餐的,隐身方便的……长龙车队就像扎了营寨。当人人焦躁不安,怨天尤人之时,春明则优哉游哉地取出画板,倚在公路护栏一侧,挥动水笔,噌噌噌地画起来。这光景,还有闲情逸志?遭遇堵车的人们无意中一瞥,发现周围的荒山、峡谷、梯田、老树……枯燥无味之景怎么都在他笔下趣味横生了?动中景,笔中趣,还真少见!人们纷纷围观赞叹,平添了堵车的趣闻……

  

写生道路筑基石

数十年来,春明画的速写知多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每次做客他家,都能看到大本小本,横本竖本,薄本厚本,一摞一摞的,记载着他的足迹,凝结着他的心血,展示着他的才智。

艺术家不能超脱于自然和生活。春明就是这样,在大自然的生活中筑起了坚实的写生基础,令他拿起画笔来挥毫泼墨,就潇洒自如、酣畅淋漓。

  春明作画,不盲目跟从现代意识流的手法和西方流派的影响,而是努力借鉴传统艺术,讲开合、主从、虚实、疏密、藏露,追求现实生活感受,通过墨色层次对比和强烈反差,将自然物体的质感、厚重感烘托出来。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深沉厚重、朴实无华的表现技法和风格。他画花画鸟,画人画物,但更多的是山水房屋,故其画中多见苍翠峰峦,烟雾氤氲,幽幽峡谷,茂密林深,奇洞仙桥,古道蜿蜒,危崖峭壁,流水潺潺……

  看那棱角分明的山体,配以赭石、花青的清淡染色,山体的空间感和深远感,画面的大气磅礴、沉雄奇险的意境,寄意高远而又韵味隽永,既有远离凡尘的禅气仙逸、超然脱俗,又具浓郁的生活气息、亲切可及。

当他的作品《古都风貌》荣获全国“耀华杯”金奖的时候,当他的作品《田园风貌》荣获全国“民族杯”银奖的时候,当他荣膺国际文化交流协会授予的“当代优秀书画艺术家”称号的时候,谁能想到他一步一个脚印的写生之路呢?谁能想到他努力践行“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呢?

说到此,春明就提起了他在中央工艺美院的张仃、吴冠中等老师的教导。他说:“他们就是要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告诉我们只有走进大自然,多观察事物,多写生,多采素材,才能迸发灵感,才能创作出好作品。这一条我至今记忆犹新!”

源头悟法思进取

        

看到画室中一摞摞的画册,其中黄宾虹的赫然在目。黄宾虹,一代宗师,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80岁之后还创以“黑密厚重”的画风特色。细观春明如今的画作,确有先生的影子。

春明说:“要想学好中国画,不能无视传统,传统中有精髓啊。我在学习黄宾虹,他的画风气势磅礴、惊世骇俗,对我影响特别大!传统要融入到现在的作品当中,要被现代社会所接受,要给现代人以美的享受,就必须学习传统,学习大师。”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