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基本站的用途(气象服务地理用语)

不久前,为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材料的通俗性、实用性和服务效果,强化气象服务用语地理区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中国气象局组织制定《气象地理区划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国家级气象服务产品地理用语业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做让公众看得懂、用得上的气象服务地理用语,是气象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初心,更是气象部门致力于精细服务的初衷。我们详细解读《规范》中划分的地区区划、特定区域区划和流域区划等,以及《规定》中明确的国家级气象服务产品地理用语原则标准,为公众解疑释惑。

气象基本站的用途(气象服务地理用语)(1)

中国陆地气象地理一级地区区划图

图片来源:《气象地理区划规范》

在一级区划中,华北地区包括哪几个省(直辖市)?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属于东北地区吗?山东属于华北还是华东?

上述问题需要在《规范》中的地区区划中寻找答案。

《规范》中的气象地理区划——以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所通识的行政区划为依据,并按照区域范围由大到小、位置由粗到细划分为三级。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区划在三个区划中内容最多,组成结构也相对较为复杂,包括一级地区区划、二级地区区划和三级地区区划。

一级地区区划将我国陆地划分为10个地区,分别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内蒙古地区、西藏地区、新疆地区。此处有必要划下重点,即《规划》将内蒙古、西藏、新疆等三个自治区单列成为一级地区区划。

在中国陆地气象地理一级地区区划及所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图表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应区域一目了然,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省(直辖市),而山东属于华东地区,东北地区不再包括内蒙古东部区域,只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个省。

进一步延伸到二级地区区划,则是直接采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此处划下重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我国陆地划分为34个二级区划,分别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

三级地区区划值得重点关注。按照东西南北方位,结合当地通识的区域划分和天气气候特征,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若干方位区作为三级地区区划,以“省(自治区、直辖市) 方位”方式命名。此处划下重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因地理范围小,不做三级区划。

我国气象地理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应怎样划分?天气预报中常提到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哪里?华西秋雨会影响哪些地区?

这些问题无疑要在《规范》中的特定区域区划中寻找答案。

全国气象地理特定区域区划——指气象服务中长期使用并广为接受的常用地理区划,总计11个地区,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中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华西地区、黄淮地区、江淮地区、江南地区和江汉地区。

此处划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是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北方,以南地区即为南方。所以,小伙伴们可以不必再纠结气象地理中西安属于北方、合肥属于南方的问题,一线划南北,清晰可辨之。

冬季一到,天气预报中常会提到“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这里的中东部地区是指我国陆地东经102°以东的地区,在地图上查看,这片区域还真不小,包括我国大部分省份。与中东部地区仅一字之差的东部地区则要“瘦小”不少,主要包括京津冀、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广东东部等区域。华西秋雨的影响区域正是华西地区,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中南部、四川盆地、重庆、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贵州中北部都是华西秋雨的“领地”。

我国的流域如何划分?哪个流域覆盖的省份最多?黄河覆盖了哪些省(自治区)?

聪明的小伙伴已无需过多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当然要从《规范》中的流域区划中寻找。

流域区划——依据《全国七大江河流域面雨量监测和预报业务规范(修订)》,将我国河流划分为七大流域,分别为长江(含太湖)、黄河、珠江、淮河、海河、辽河和松花江,并规范了各流域的二级子流域名称及其覆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我国的流域分为一级流域和二级流域,一级流域指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在内的七大流域,在每个一级流域中,又分别延伸出三到四个不等的二级流域。

尽管一级流域都有各自的二级流域,但并非江河越大,二级流域越多。例如,长江流域只有三个二级流域,分别是长江上游 (宜昌以上)、长江中游 (宜昌-湖口)、长江下游 (湖口以下);而同属于一级流域的辽河,则有四个二级流域,分别是西辽河、东辽河、辽河干流、浑太河。

别看长江的二级流域数量不占优势,但它所覆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却达到19个之多。黄河覆盖的省(自治区)则相对少些,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等9个省(自治区)。

面向公众服务时地理用语有哪些特点?简洁、全面、概括性强的标题是怎么起出来的?什么情况下会根据原则灵活运用气象地理用语?

这些问题要从《规定》中找答案。

面向社会公众的气象服务产品地理用语遵循“表述准确、通俗易懂、精细精准、统一规范”的原则,遵照区划名称规范使用。

《规定》突出了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地理用语的两个特色。一是气象特色,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特点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规定》遵循了气象和地理的规律。二是让用户能看得懂,地理用语兼顾传统习俗,同时规范表述,以免混淆,并针对具体问题灵活调整。

我们经常在气象预报标题中见到“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湖北北部和河南南部”这样的表述,不难发现,标题一般使用地区区划中二级和三级区划名称,当涉及省份较多时会采用简称,如“京津冀晋豫鲁等地”;当涉及省份达到7个及以上时,会根据服务需求使用一级区划和特定区域区划名称,如“北方地区”“中东部地区”。

当涉及某流域或子流域时,使用“长江上中游地区”“渭河流域”等流域区划中一级流域或二级流域名称。当涉及雨季等特定气象用语时,使用“华西秋雨”“江南梅雨”等特定区域区划名称,在突出气象特色的同时,让人一目了然。

根据《规定》,仅在概括性描述天气气候系统影响区域和特定气象用语时,采用一级区划和特定区域区划名称,并在首次使用特定区域区划名称时,加以注释所涵盖地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