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育儿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所谓家长的育儿学)

【写在前面的话】

在公众号登这篇,其实有点犹豫。这篇文章跟投资无关,但可能跟每个家庭有关。

想了想,还是登了。有心者读之,无心者一笑而过即可。

身边有个有故事的人,叫“一得他爹”。

在养育孩子方面,他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这套方法,非常异于常人。

不过实践的效果很好。前几天传来消息,读高二的Dave,被耶鲁夏校带奖学金录取,这基本意味着,他被耶鲁提前录取了。

我跟一得他爹前后聊过两次。第一次是我们一对一的聊,大约两个小时。第二次就是在他孩子被耶鲁夏校录取之后,昨天3.17下午,几个兄弟一起取经。

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断断续续地思考和交流,他的儿子的确培养得很出色,这里面到底有哪些是可复制可学习的规律,能够对我们自己有实际借鉴作用。

以下是第一个阶段的复盘总结。当然,很多信息掌握还不够全面,以后应该会有继续迭代更新。不过好在一得他爹是一个很有意思有故事的人,值得继续。

------------------------

所谓家长的育儿学,就是孩子的动力学

文/碎碎念的谭校长

家长育儿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所谓家长的育儿学)(1)

(图为一得他爹)

第一,关于原生家庭这个部分。

据一得他爹自己说,他成长的环境比较特殊。

从他对一得的教育来看,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比如他在一得很小的时候就带他去学习荒野求生。比如他曾跟我说起,在一得八岁的时候,他给一得安排了一场生活技能考试,考试内容就是家里来了四五十号人,他让孩子一个人,用一上午的时间,把所有人的饭菜做出来。

中午12点,把饭菜做好上桌,才能考试通过。

我觉得这至少说明了一点,就是在他的意识中,小孩一定要具备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能力,就是如果全世界都没有人帮你,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你能不能把事情做成,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这个能力当然很重要,但是,当今的家长基本上不会花如此大的力气,如此重视这项技能,是因为大部分人不会遇到极端情况。

但是一得他爹特别重视这项技能,而且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养成这项技能,说明他觉得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这应该跟他的原生家庭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但这个看起来不必要的举动,当然也带来了好处。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曾经讲过,所有的创新都是源于人对挫折的过度反应,多出来的能量造就了创新。

从结果看,一得他爹对于孩子的这种极端环境下生存能力的培养,也许是一种过度反应。但是这个部分你要注意它溢出来的多余的能量。这个能量,其实造就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这种能量造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大部分这个年龄的孩子,甚至很多人一生中都不具备的。

第二,关于学校作业这个部分。

这个部分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也是最头痛的。

昨天一得他爹的表述是,一得小时候,基本不做作业。如果老师来过问,就由家长去挡。

关于这个部分,我们可以猜想的是,由于不完成学校的作业,一得腾出了大量的时间。这个时间估计很多用于孩子的自学了,这个时间很重要。

当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这种学校的机械式的教育,其实机会成本是很高的。

但另一方面,如果你长期不做作业,为什么老师能够容忍你呢?我觉得这里至少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一得他爹的沟通能力是很强的,用尽各种办法去沟通,但是他之所以愿意这么去做,说明他认为不做作业这件事腾出时间这件事是很宝贵的。

第二点就是,一得在学校的成绩并不差。他是不是全面我不知道,但是至少在语言这方面,他的作文曾经得过番禺区的冠军等等,他是有特长的。而且听起来他的英语肯定也是非常好的。

也就是说虽然他没有花时间去应付学校的作业,但是在其他的方面花了更多的精力,只是这些工作相比学校的作业,在长远利益上的杠杆效应要大很多。

家长育儿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所谓家长的育儿学)(2)

第三,关于写作能力的培养。

昨天一得他爹讲的方法是,从孩子4岁开始,用了三年半的世界,一直到七岁半,他跟孩子玩了一个游戏,叫做装聋游戏。

就是如果小孩子有什么需求,用嘴说他就装听不到,一定要孩子用小纸条写出来或者画出来(他昨天也给我们展示了小纸条)。就是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字不会写,你就简单的画下来,而且要签名写日期。

比如说孩子想喝可乐,就一定要用给小纸条写出来或者画出来,才能喝得到。

他说他把过去的小纸条全部收藏起来,分门别类的归档了,在仓库里堆得很高。这样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小孩的语言和写作能力变得特别强,远超同龄人。(我看过一个视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得给五年级的学生做家教,教别人写作文。是珠江台的新闻采访。)

我们来看下这个方法。从可操作性来说,这个方法对于很多家庭不一定可操作。比如说家里面一大家子有三代同堂,你即使要这么做的时候,小孩可能去找别人。这一点一得他爹也承认,他是单亲家庭,只有他跟孩子两个人,所以比较容易能做到这一点。

但是这个还不是重点。

即使这个方式在他表述的过程中有夸张的成分,但肯定不是空穴来风的。这个方法他肯定是试过的,而且是坚持了很长时间了。我在想,这个方法背后的规律是什么?

第一,就是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去激发孩子的动力,甚至某种程度上达到逼孩子不得不做的程度,强烈到这个程度。

比如小孩想喝一罐可乐,你就是装听不到,除非孩子把它写下来。这个时候你造成了一个极大的张力,一个缺口,就是你利用了小孩子的天然的这种人性的需求,让他通过你指定的方式去表达,你才满足这个需求。

这相当于把孩子的这种巨大的能量,导向了一个你预先规划好的轨道,解决了这个强大的动力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孩子的潜力和学习能力是极其巨大的,但是很多时候没有发挥出来,原因就是动力不够。

我的感受是,一得他爹在孩子的内生动力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就是无论如何要把这个孩子的内在动力给激发出来,一旦激发出来,配合孩子的本身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后面的事情你就不用太操心了,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现在的很多家长,其实花的力气一点不少,但是很多家长的力气都用到了什么地方呢?没有用在激发小孩的动力上面,而是用在了抓结果上面。

比如,你的成绩只考了98,为什么差两分,一顿指责,一顿惩罚。

对孩子来讲,抓结果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父母越是执着一个东西,重视一个东西,反复唠叨一个东西,就相当于一个诅咒。孩子就会觉得这件事是你的,不是他的。如果你一定要他考一百分,他会觉得他考了一百分是为了你,他如果真的去考了个一百分,就伤害了他的自我的完整感。

所以即使他在意识层面,趋于各种压力,不得不配合你去学习,但是他在潜意识层面是反抗的,因为他要维护自我的边界,自我的完整感。

如果他完全按你的要求去做,他就失去了自我,这个在他的潜意识中,肯定是不愿意的。

所以,这种家长执着于结果的教育方式,就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巨大的冲突的种子,而且这个冲突会越来越激烈。然后呢,孩子的聪明才智就被挡在这里发挥不出来。

再来看一得他爹的这种不顾一切激发动力的方式,这个动力一旦激发出来,是孩子自己内在长出来的,它的可持续性,它的这种能量的强劲,它可能达到的高度都是超出我们想象的。而且没有跟家长之间的激烈的冲突的逆反的问题。

但是这个玩法是有年龄阶段,等小孩到了十几岁,你再跟他玩这个游戏就不现实了。就是抓住一个特定的时间窗口,去做这件事情,去挖坑。

第四点,关于如何给孩子点赞的问题。

一得他爹的公众号,记载了一个给孩子修足球场的故事。

家长育儿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所谓家长的育儿学)(3)

(原文在此:https://mp.weixin.qq.com/s/L3i4piixNSTE32l9RHFjIg)。

就是一得在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足球。一得他爹就决定送他一个礼物。

当时孩子是寄宿的,有五天在学校。周一早上孩子要去学校的时候,一得他爹就跟他讲了,他说我会送你一个礼物。然后这一周五天的时间,他就用来干了一件事了,把家里的一块大的菜地变成一个足球场。他去外面买来草皮,一块一块的割整齐,一块块的铺好,再把两个门做好,变成一个小一号的像模像样的足球场。

一得他爹跟我讲,他做这个足球场,花了他一周的时间,花了几千块的费用,这个费用对他来讲,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更重要的是,其实他的目的就是让小孩在上面踢一次球,就是验收了这个礼物。然后,他就把这个拆掉,因为这是一块菜地,要给他持续创造收入的。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特别的震撼。试问有几个家长会这么去给孩子点赞,用实际行动去表明你支持孩子的决心呢?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骑自行车的。按照一得他爹的说法,一得的自行车的水平在国际上是有排名的。而且这一次耶鲁夏校的录取也跟他的这一项运动运动的能力和成绩有非常大的关系,可以说是他的最主要的特长之一。

但是,一得是没有教练的。他在小时候就展现了对自行车的兴趣,当时他们还在另外一个农庄。一得他爹说,当时他能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给孩子开路。他拿把锄头跟着孩子,孩子骑到哪里,没有路了,他就拿起锄头开路,我想这也是一个用全部力气去给孩子点赞的一个例子。

所以我自己的总结是,当孩子展现出他的天赋,兴趣或者爱好的时候,一个爸爸出个大拇指,或者说孩子你真棒,这样的点赞不叫点赞,这是极其廉价的,力度远远不够的。你要拿出一百倍的时间精力成本来给孩子点赞,让他真正的收到你支持他的决心,不计代价的这种决心。

一旦孩子收到这个,相当于你为孩子的内在动力,加入了一个放大器,这个动力被放大之后,会结出不可思议的果实。

第五点,关于小时候给孩子做饭,玩很多创意。

一得他爹出过一本集子,记录了很多他小时候跟孩子玩的很多游戏,比如做饭的时候,他要小孩做一些动物的形状出来,比如一个乌龟形状等等,还配一首诗。

家长育儿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所谓家长的育儿学)(4)

昨天我特意问了他这个问题,我说你为了做这顿饭,可能要花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然后吃完就没了。这种一次性的极大的时间投入,你的用意是什么?

一得他爹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只是说,你们花20分钟可能是觉得在做饭,但是对我来说花三个小时,我不认为我在做饭,我是在亲子时间,我是在跟我的孩子互动,在跟他玩游戏。

我想这个视角是非常棒的,虽然这个视角听起来有点冠冕堂皇,有点教科书式的正确。但是他确实这样做到了,我相信他也是这么想的。当一个人的行为不同寻常的时候,一定是他看问题的视角跟你我不一样。

我们很难去科学的测量说这种做菜的方式,写诗的方式跟一得今天的这种成绩有多少的因果关联,但是我相信两者之间一定是有关系的。

第六点,关于游戏规则。

昨天leo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是他教育的理念从哪里来的?

一得他爹回答的意思是,第一他不认为这是教育,之前老梁提问的时候,他的回答也是,当一个baby在你面前,你不要把他看成一个BB,他就是一个人。

所以当你用教育这个词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已经隐含了一种不平等,一种居高临下,一种“你必须听我的”这种不平等。

所以他不太愿意用教育这个词,他用了一个词叫做游戏规则,他也提到他在很小的时候用的就是大英法典的游戏规则。这里面基本的有两点,第一个叫做平等,不管你年纪多小,我们之间是平等的,第二个叫做守约,只要我签字了,这个东西我就必须要认,哪怕不惜一切代价去把它践行,实现承诺。

最后总结,我认为最重要的两个东西,一个叫做专业挖坑,就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不计代价,把孩子自己的兴趣勾引出来,挖坑让他自己挑。千万别填鸭,千万少讲道理,那些都会起反作用。

第二个叫做百倍点赞。就是当孩子展现出他的天赋、兴趣和爱好时,父母要用远超常规的方式去点赞和支持,让孩子的动力进一步被你放大。

本质上来说,这两个东西就是一个东西。挖坑是为了激发动力,点赞是为了放大动力。

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一得他爹的育儿学,就是孩子的动力学。

(友情提示:每个家庭的环境不一样,文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请勿简单模仿复制。至于背后的规律有无普适性,以及如何根据一般规律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去设计适合自己的特色养育方法,欢迎在文末留言讨论。)

最后请跟我一起碎碎念:专业挖坑,百倍点赞。

撒油啦啦。

家长育儿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所谓家长的育儿学)(5)

谭校长碎碎念:

通向投资盈利和人生进化的神奇咒语

家长育儿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所谓家长的育儿学)(6)

近期精华原创

未来两个月A股走势:一次达利欧式的沙盘推演 |谭校长碎碎念

2019最重要的事:认知升级的底层公式 |谭校长新年第一会

装逼靠理念,牛逼靠模型|谭校长碎碎念

家长育儿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所谓家长的育儿学)(7)

第19期:智慧是对底层一致性的不妥协

第18期:面对交易亏损的伤害,这里有三味灵药

第17期:原则是外挂的基因库,量化是外挂的左脑

第16期:到底该坚持计划还是适应变化?

第15期:真正的决策者是“好中选好"或"坏中选坏"

2019新年巨献"谭校长择时研究所“,来这里与谭校长天天见。扫下方二维码了解:

家长育儿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所谓家长的育儿学)(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