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有什么影响(丝绸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丝绸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起到了初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色彩鲜艳的丝绸,西方人了解了东方的悠久的文化中国。自公元前119年张骞挖空西域以后,大量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各国。学术界普遍认为,“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主要路线,一条是从长安到 罗马的“陆上丝绸之路”(狭义的陆上丝绸之路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广义的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东亚丝绸之路&41);另一条是从中国海岸到西南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有什么影响(丝绸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作用有哪些)(1)

长期以来,这两条丝绸之路连接了沿途国家,开展了剧烈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发展。

丝绸是丝绸之路开放、可持续运营和发展的关键性原因。蚕业和蚕丝业起源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之上第一个发明蚕业和蚕丝业的国家。1984年,在河南省荥阳县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中国最迟的丝织物——一些平纹织物和组织密集的浅红色丝织物。这些丝绸的碎片可以追溯到5500年后。类似的遗址在中国很常用,例如山西西银村的仰韶文化遗址和浙江省武兴县的前山阳遗址。

可以看出,丝绸在当时被普遍用作面料原料,标志着中国原始居民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养蚕生丝。商代的缫丝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期。周代有专门的蚕桑房,东汉有提花织布机。中国缫丝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世界蚕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李约瑟说:“丝绸是古代中国人带给世界的财富。”。“农桑并举”、“男耕女织”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丝绸业是传统社会的支柱产业。有大量关于蚕业的农业书籍,可以与粮食种植相媲美。唐代天宝年间,朝廷收受的丝绸约占全国税收的三分之一。一种新型的独立国家民间丝织作坊“机户”的出现,标志着宋代丝织业的兴盛。宋元之后,太湖流域丝绸业发展急速,北方丝绸业已成为中国的主要商品区。明末,江南甚至出现了以丝织业为代表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清康熙皇帝在《蚕赋》序之中说:“世界之上的丝线供应都在东北部,这是唯一蚕业兴盛的地区。

丝绸生产和贸易已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这位官员还认为,“公共和私人依靠,但丝绸取决于”。丝绸丝绸(生丝)在历史时期,一直是中国出口商品的主体。直到1718年,茶叶超过生丝,出口额居首位

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有什么影响(丝绸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作用有哪些)(2)

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对欧洲的生丝出口长期占整个西方市场生丝出口的70%超过。明代王世茂在《福建书》之中说:“福州的丝绸和漳州的丝绸……那些出海的人是不可计数的。他们都穿着衣服,被世界所覆盖。”然而,在19世纪初20世纪末,中国在丝绸生产之中的主导地位被其“学徒”日本所取代。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重视丝织业的发展,通过开放国外生丝市场,使日本经济日益兴盛。日本急速从领先的传统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生丝占西方丝绸市场的70%。丝绸业被称为日本经济腾飞的“功勋产业”。如今,世界之上约有4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丝绸,其中最关键的是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巴西和泰国。中国仍然是世界之上最小的丝绸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7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