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道德经全集(道德经1老子论道)

序言

学习或解读《道德经》首先必须理清的命题是老子之道究竟是什么,老子讲道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老子说道德经全集(道德经1老子论道)(1)

老子所处的时代,那是一个万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朝代更替的社会大变局中,所以,老子之道是社会改革和建设之道,社会和国家的治理之道,这才是老子正道。

[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这是老子开篇破题,老子说我要讲“道”。老子智慧震古烁今,朴素的辨证哲理穿透至数千年后的今天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并且老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认识“道”的途经(法门)。

老子提出了道和名的概念,无与有、无欲与有欲的对应关系,如何正确领会这些概念是正确解读《道德经》的关键之所在。

灵魂拷问:何谓“道”

老子说道德经全集(道德经1老子论道)(2)

学习《道德经》一开遍:道可道非恒道,短短的6个子字就有3个道字,就会问这道到底是什么呀?

把《道德经》通读好几遍的人会说:就是强身健体的养生之道吧。博览群书的人会说:是修仙长生不老之道吧。也有人会说:是佛家清静无为的出世之道吧。更有人把道描述成一种虚无、混沌的神秘物质。还有人说:老子讲天之道是宇宙客观规律,林林总总,莫衷一是。

确实,知识角度不同,思维背景差异对道的解读就会不一样。

什么才是老子所要阐明的道却被大多数人所轻视了。

老子的正道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hùn)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皎),其下不昧。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zhāo),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说道德经全集(道德经1老子论道)(3)

上述引用是老子阐述天之道的一部分摘要。

千万不要望字生意,如看到“渊呵、湛呵、道冲、谷神”等字眼就认为老子的道是空洞虚无,推行虚无主义。而以后读到“虚其心、致虚极和无为”等词时就定性老子是推崇清静无为,也就是不主动作为。这样就曲解了《道德经》了。

有的人就想当然地说:这“道”虚天飘渺,无形无相,神秘无比。

可是,老子经过观察后,归纳演绎的“道”虽然看不见、听不着、也摸不到,它千变万化,时时不同,处处不同,但是它永恒存在,无处不有,而且循环往复。这就是天之道,也叫宇宙发展规律。

老子明确告诉我们:道时时都在身边,循道而行的现象随处可见。如上善若水,水往低处流。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就是天之道。

古代民间谚语: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这些都是关于天之道的民间智慧。

所以只要善于观察抓住主要现像,善于思维抽像归纳汇结出事物发展变化本质,就能认识天之道。

在根本没科技生产力的年代,人们都认为是神创造了世界,主宰着世界,人民只信奉神的年代,老子却站出来说:这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大|,是道,道、道我说了三遍啦,是道创造世界的,而世间万物必须循道而行。

老子小结性说道“有这样一个(暂时称呼)事物它混然一体,它出现先于天地生成之时。它无声无息无形,它具有绝对性、独立性、永恒存在性,循环往复的永恒发展特性,它体现了世间万物的本质特性。我(谦虚)还不确定它应该叫什么名字,所以勉强给它取名叫做“道”。也再勉强阐释“道”的本质特性,(第一名是名字,第二个名是阐释或是本质特性),道的特性简单说就是大,也可以说是处处有道,万物有道,道在万物中运行不息,时远时近循环往复变化发展。所以说宇宙间有4个层次的规则比较重要,大道规律,天体运行规律,地(也叫王土,也就是国家或社会)的管理法则,王道(国家或社会的管理制度)。我不厌其烦地论述天之道,其实它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起到引领作用,用它引申出圣人之道,圣人之道才是核心。因此,人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管理的行为准则,制定社会管理制度应该遵循天之道,而天之道它顺应了大道,大道是天、地、人所共同认可的客观规律,它是天、地、人日常都自觉遵守,而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性最高法则。”

所以,老子之道是宇宙间的客观规律,重点是圣人之道--社会和国家的管理制度,和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

老子所处的时代,中华大地正是人类第一次智识大爆炸的发源地,当时的中华大地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诸子百家正处于智慧的萌芽之始,乐享老子之成。帝王将相对于当时知识分子的惊人之言也是见怪不怪,老子算是幸运的。

历史车轮往前推进,老子之后的2千多年,欧洲的智者哥白尼和伽利略因提倡日心说,被教廷认为是异端邪说,而失去人身自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
  • 道,可道,非恒道也。

道是可以描述的。道是可以遵循执行的。道是用来遵守和指导工作的。道具有引领作用的,引领我们制定律法和规章制度。

道并非一成不变,反过来理解:道是永恒存在的,但是时刻都在变化发展中。

老子说道德经全集(道德经1老子论道)(4)

  • 名,可名,非恒名也。

这里的名是与道紧密相关的,切记名与道不可分离解读。

名为道名,所以是说也可以给道命名。名可引申为给……定义,也就是说可以定义道的本质。名可为描述、论述的意思,所以可以阐释道的本质持性。事物的不同变化发展阶段,本质特性也有所不同。

老子的智慧在春秋时期也是名动天下,但是老子并未能得到当时的帝王将相们的赏识,只有孔子一人三次问道于老子。

由于,《道德经》的深奥,玄之又玄,后世人们难以摸到老子的精髓,又加上对老子的误解和错解《道德经》,所以历代王朝也都不重视《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朴素辨证法的瑰宝。哲学西方称之为一门聪明学问,老子是哲学和聪明学的奠基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