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儒和甄嬛传的区别(李诚儒对甄嬛传不符合历史的评价)
在最新一期的《演员请就位》里,李诚儒对《甄嬛传》得表演,主要喷了两点:
1、《甄嬛传》里果亲王进宫跟甄嬛泛舟,历史中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进而得出《甄嬛传》的整个剧本都是荒谬的,误导青少年。
2、再举例《还珠格格》中的格格应该念做“哥哥儿”,你们都是错的,不懂历史。
综艺《演员请就位》截图
先说第一个吧。
认同一半。剧本的确在这里完全忽略了历史。可是并非是李诚儒的意思,拍什么古装剧都要尊重历史事实。如果是这样,那哪来的戏说?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都是编的,难道大家都去看《资治通鉴》去?
历史不是不能戏说,错就错在,不能搞得太离谱。因为文学小说之类主要是造梦,所谓让人入戏,那么就要力求“真实”,现在穿越的、科幻、末世丧尸的什么都有,那牛可吹大了,可为什么我们仍然觉得好?
因为作者构造了个“真实”的世界,末世到处都是丧尸,很“真实”,很“细节”,不会让我们出戏。而一些明显的破绽,就会让人容易“出戏”,“梦醒”了,让我们知道这不过是梦而已,这种感觉就非常不爽了。
《红楼梦》为什么是古典小说的巅峰?就是因为它的梦造的足够“真”呀!
《红楼梦》插图
再说第二个。
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格格”应该念做“哥哥儿”。我相信全国99%的同学应该都跟我差不多。
这点就很没有必要了。从古至今,文字语言只是个约定俗成的东西,每朝每代都在不断微调变化。如果都要尊重传统,那我们现在应该写甲骨文还是秦朝的小篆?我们应该学唐朝人说话口音还是宋朝人说话口音?
就好像“角色”的“角”本来念“jue”;可大部分人都念“jiao”了,那就念“jiao色”好了,没问题,大家都理解。
“格格”全国99%的同学都念“隔隔”,我认识很多北京的朋友也都这么念。可为啥到你李老师非要纠正下,体现下北京土著的优越感?非要说是“哥哥儿”;
这不是跟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逢人说“茴”字的四种写法一样吗?
孔乙己插图
历史不是这么玩的。
历史,从学术上是一门基础学科,由很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等从事构建历史的基础工作,使得我们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认知基础,力求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这之后,才有历史的应用,如何应用?总的来说,不就是以史为鉴?不管是国家或者个人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经验教训,这就是有用。
再之后,无外乎就是有趣而已。有意思就行了。
所以对于不是历史专业,从事历史研究的专业学者来说,历史对我们就两种作用:
有用,或者,有趣。
一样东西,既已没啥用,又没啥趣味,
那就好像一些“古音”、“古字”一般,变成所谓的“死文字”了,
只适合封存在档案库中,不见天日。
仍有人为卖弄一下,时不时拎出来,
只是呛人一鼻子灰,闻着一股腐朽之气而已。
本文由灯下野狐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