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端午节之时插艾条(俗语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俗语“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端午节里你会在门口插艾吗?

文‖衡东诗勤

连续几天的雨,时大时小,地势低的地方都被淹了,变成了泽国;视频里看到有些街道涨上了水,行人与车子已不能通行了!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天似在哭,似在流泪,是被屈原的事迹感动、伤心了吗?

是的,天被感动了,人间也没例外,为屈原做一些事,比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佩香囊、采药制茶、拴​五色丝线、贴五毒图、立蛋、佩豆娘、游旱龙、划喜船、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等。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之时插艾条(俗语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1)

门口挂艾叶,南北朝就形成了习俗,因为老虎为百兽之王,有人就把艾叶剪成老虎的形状,来给家人驱邪禳毒。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戴之。”

在宋代的民俗中,也流行以前用艾叶驱毒的这些风俗,端午节里挂天师符,是以艾草、大蒜诸物缚成骑虎天师像,用以驱邪辟毒。《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驱毒气。”

由此可见,在端午节里大家对艾叶是有些偏爱了,除了将采取艾叶扎成人形、虎形外,还有的将艾叶插在门上,给妇女和孩子佩戴来避邪驱瘴。因为艾叶具有浓烈的香气,可以让人神清气爽,少生疾病。

而在端午节里,大家有一个习俗要做,就是在自家的门口挂上艾叶,一来用作驱邪辟毒,二来以后用作药物。俗话不是说:“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挂上艾叶,干了以后就收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之时插艾条(俗语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2)

艾是纯阳之草,又叫小太阳,能驱逐寒气,又名冰台、香艾、蕲艾、艾蒿、灸草、医草、艾绒,为菊科蒿属植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的作用,是止血的要药之一,为中医妇科常用药物。

我国有关物理、化学方面的重要文献《淮南万毕术》中记录了关于冰透镜取火的内容:“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这是艾叶别名“冰台”的由来,也是艾叶的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

艾叶外用是用于皮肤的祛湿止痒,另外,还可用于因为受凉受寒引起来的一些肚子疼、腹泻这样的一些疾病,但是用量不能太大。艾叶还可以捣成蓉状,作为艾灸的原料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和保健方面。

艾叶的功效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祛湿消毒,二祛风散寒,三活血化瘀,四有效缓解手脚冰凉症状。而我们常常用艾叶泡脚或针灸,是为了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保持充足的血液、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之时插艾条(俗语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3)

俗语“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有人理解为:七年之病,指大病、难治之病;三年之艾,指三年以上的陈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在《孟子·离娄上》有一句话:“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这句话是说孟子曾经谈论过夏桀和殷纣之所以败亡的原因。

孟子说:夏桀和纣之所以失天下,就是因为他们丧失了老百姓对他们的拥护。而失去老百姓拥护的原因,在于他们失去了民心。

取得天下的方法是,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就会得到天下。

赢得民心的方法是,人民想要得到的,就给予他们,并且多做积蓄,更多地给予他们;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在他们头上,不过如此而已。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之时插艾条(俗语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4)

天下老百姓依附于仁德仁政,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野走一样自然。所以,将鱼驱赶到深渊里的是水獭,将鸟赶到丛林去的是鹞鹰,将老百姓赶到商汤、周武王一方去的是夏桀和商纣。

今天,如果有一位君主奉行仁义之道,那么,天下的诸侯都会替他把老百姓驱赶到他的一方;即使他想一统天下,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那些企图一统天下的人,就好像害了七年的病,必须求蓄积三年以上的艾草来灸治,才能见效。如果平时不积蓄艾草,终身也不会得到。如果不能立志施行仁政,一辈子都会忧虑受辱,一直到死。

孟子把对艾叶的偏爱拔到了治理国家这样的高度,可见春秋时期,艾草的疗效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这里的三年之艾,并非生长三年的艾,也不是陈放三年的艾绒,而是采摘后储存了三年之久的艾叶。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之时插艾条(俗语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5)

如果把俗语“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中的“三年之艾”理解为储存三年的艾草,就有些牵强附会了。根据现在的临床经验,当年的艾草和储存了三年的艾草相比较,它们的治疗功效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所以,如果将这句俗语加上一两个字,比如:“治七年之病,需求三年之艾灸。”这样就很好理解了,也有可能就是这句俗语本身的意思。你又是怎样理解这俗语的呢?端午节来了,你会在门口插艾叶吗?

写于湘南千年水乡古镇大浦

2022.5.29.16:55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之时插艾条(俗语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