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桃李国学苑”

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1)

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2)

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

(北京高考卷)

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3)

一、考《论语》《红楼梦》不一定等于考名著

《论语》《红楼梦》的“名著”地位毋庸置疑,这里的“名”,绝不等同于“名声大”,是经过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留存的“经典”,与一时流行走红的作品不能同日而语。对他们的考查,是近年提出的新问题。因此,应该持谨慎的态度。

现今,名著考查的一般逻辑是:

因为:《论语》、《红楼梦》是名著;

现在的考试考《论语》《红楼梦》;

所以:现在的考试考了名著。

从形式逻辑上讲,通。但是一推敲,似乎又不全对。

这是因为,“名著”是加在《论语》和《红楼梦》两部作品上的光环,并非二者的本质。二者成为名著,是因为作品内部有其成为“名著”的因素如果没有触碰到“名著”因素,便失去了名著的“根本”。

因此,思考哪些内在因素使得《论语》和《红楼梦》成为名著,便成了“考名著”“读名著”的关键。

否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考查《论语》《红楼梦》并不一定等于考查名著。

二、考“名著《论语》”的核心是考“思辨”,基础是“文本”理解

《论语》是“名著”。但,是“文学名著”,还是“哲学名著”?或是其他?并不好回答。两千年来,虽然《论语》从“语录体”角度进入了“文学史”,却少有人把它当成“文学作品”。如果我们把《论语》当成一般文学作品考查,那就失去了读《论语》的意义。如,2018年北京卷23③题:

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此题实质考查《论语》的人物特征;设置方式是根据考生的“好”来评判古人。这两点都没有深入到《论语》的本质,与《论语》的名著特征不符。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这样评论《论语》:“辑录者本意并非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言近旨远,词约意丰,……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的主要形态”,这些论述是非常有见地的。孔子因一部《论语》得到了“思想家”的名号。可见,《论语》的“经典”价值,在于其“思想性”。《论语》记载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无一不是引人“辨”(是非对错)、“思”(省己省身以达到国治)的,正是因为《论语》拥有“言近旨远,词约意丰”的“思辨”属性,才让《论语》成为了“名著”。

那么,如何考“思辨”?要搞清楚《论语》之“思辨”,需要读者对《论语》有“思”有“辨”。因此,除了直接考查外,首在理解《论语》文本。文本搞不清,仅看现代人的翻译,谈谈自己的认识,那并非在考“名著《论语》”,而是在考“文学《论语》”,即将《论语》当成一般的文学作品对待了,把《论语》读“俗”了。

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4)

理想中的《论语》考查题型举例:

一. 解读文本:2018北京卷13题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二)《论语》内文本比较(自比):2015北京卷15题

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共6分)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三)文本互证:(笔者自命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联系《论语》中其他语录,谈谈孔子这样说的理由。

以上三种类型,重点皆在“文本”:由分析文本含义,到思考文本思想,再到融汇孔子思想,既对《论语》深入研读,又对《论语》有所发明;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是读《论语》较好的方式。

三、考查“名著《红楼梦》”要与考查一般小说区别开来

与《论语》的“思想性”不同,《红楼梦》在“名著”标签外,尚有一个“小说”的属性。因为“思辨”,《论语》成了名著;但是,《红楼梦》成了名著,却非因为“小说”这一文体。因此,把《红楼梦》当成一般小说读,肤浅地用“小说三要素”考查,并没有意义,同样是把《红楼梦》读“俗”了。

从这个角度看,2017年北京卷25②题出得并不成功:

②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首先,此题已经超出考查《红楼梦》的范围。这个微写作的基本答题思路是:

1. 选择一人:结合文本,分析其特征。可以是外在的形象,也可以是内在的性格等;

2. 选择一种花:点明花的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3. 人的性格与花的特点对应,不牵强。

作为一位读《红楼梦》的学生,第1步可以比较容易地答出。但是,第2步,离开了语文教学和《红楼梦》文本,属于“超纲”(有人认为,花的特性是常识,我同意。可是要写一个与读《红楼梦》付出的努力相应的小作文,对花的了解仅限于常识,恐怕做不到。)

其二,此题考查方式,并未体现出《红楼梦》的“名著”特征。考生是否知道“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各位“群芳”,对他们为人、为学的影响究竟差别在何处?不过是增加了“几分饭后的谈资”而已。其命题本质就是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过是题面“漂亮”或者“花哨”),但没有提示考生,这样的人物形象与一般小说描写有何不同——也即《红楼梦》成为“名著”的要素在哪里。

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5)

相比之下,2018年北京卷23②题略有改进,向“考名著”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23②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此题与2017年命题方向是一致的:考查人物形象。但此题关注到了人物“可悲又可叹”的特点,这正是《红楼梦》成为名著的因素之一:“正因写实,转成新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即人物立体化了,不再一味“好”,也非一味“坏”,这是曹雪芹在描写人物上的贡献。但之所以此题是“略有”改进,在于“可叹”有几种解释,如是“惊叹”一意,自然是考查人物的立体化;如理解成“悲叹”“感叹”,则又是人物单一面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把2017年北京卷25②题改动如下(笔者自命题),庶几离“考名著”不远了:

曹雪芹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通过“掣花签”的方式,让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人都得到了一种花,各不雷同。结合《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分析她们之间所掣之花能否互换,说明理由。

改动后,第一“不超纲”,虽然也有“花”,但答题重点在“人物(性格与命运)”,而非“花”;其二,提示读者思考曹雪芹把“群芳”喻成不同花之用意(不是读者随意比拟),进一步思索《红楼梦》的“匠心”。

四、结论

1.从前文分析,“考名著”与“考一般文学作品”的区别,在于更重视“文本”的解读与阐发,着力点应在“文本”本身,而非“文本”之外的读者感悟。

2.从对北京卷的分析,本文肯定的是“问答题”,否定的是“微写作”。这就提出了又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微写作是否适合“考名著”?从理论上讲,似乎有冲突:“考名著”重在文本解读,“微写作”重在读者感悟。侧重点不同,似乎不能放入同一题型。但是,毕竟有一些接近考“名著”的题目,是否可行,尚需共同研究。

3.最容易受人质疑的一条:这么出题太难了,超出了多数学生的水平。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这是“考不考”名著的问题;并非“如何考”名著的问题。

最后,用周汝昌先生的话结束这篇“刍议”,让我们在“考名著”,而非“考一般性文学作品”这条新兴道路上不断探索,真正树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我曾求助于一些对于《红楼梦》的艺术特色的评论。最常见的、那意思大约离不开四句话,十六个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性格突出,结构谨严。”

谁也不能说这是评论得不对了。可谁也弄不清这到底说明了曹雪芹这个伟大作家的什么特点特色。我想,那样的评论,只能是任何一个只要称得上小说作家的起码要求,而绝不能成为对一个像曹雪芹这样的作家的分析鉴赏。因为那等于什么也没告诉我们。

因此不禁也有感想:我们中华古国,数千年的文学艺术的光辉历史中,有多少评论文的精湛独绝的“理论语言”可资借鉴、可受启发、可以消化运用?为何一个时期弄得只剩下了那种“十六字真言”式的文艺评论“万金妙诀”?

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6)

本文为“桃李国学苑“原创

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媒体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课堂内外》主创团队

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7)

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8)

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9)

主持人徐德琳

责编黄悠

美编吴若彤

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10)

taoliguoxuetang

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11)

公众号主编:李山

总监:杨春俏

编辑部主任:海彦、宛陵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taoliguoxuetang@163.com

红楼梦语文常考测试题汇总(名著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