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吴国哪个大将大败刘备(详解刘备与孙权的)
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
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本篇文章我们来看一看刘备生前的最后一场战役——夷陵之战(猇亭之战),战役始于汉章武元年。此战役亦是奠定了三国近四十年未变的疆域格局,刘备又是如何以至大败,陆逊又何以凭借此一战成名。
刘玄德苦战得西川,孙仲谋愤懑讨荆州
夷陵之战向前追溯至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早在前一年,经历了一番鏖战,围雒城、召孔明、折庞统、得马超、取成都。
此时的刘备刚刚占据蜀地不久,而孙权在得知刘备攻下益州后,便向其索要荆州。“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1]可已经吃到嘴里的肥肉又怎么可能吐出来,况且荆南四郡确实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所打下来的,“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1]而同一时间,周瑜则在围攻江陵。
所以刘备当然拒绝这个要求,提出“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1] 孙权于是让吕蒙打下了长沙、零陵、桂阳。“孙权怒,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2]这个时候大战一触即发,刘备引兵到了公安,又让关羽带兵来到益阳与孙权对峙。
孙刘冲突一触即发,鲁肃慨然单刀赴会
事情到这里就显得有趣了,明明是刘备自己打下的荆南四郡,江夏之前又是刘琦在驻扎,赤壁之战后,刘琦被刘备拥立为荆州牧。而在刘备打下荆南四郡、周瑜打下江陵后,刘琦就病逝了,此时刘备自领荆州牧。
为什么刘备要将荆州“还给”孙权呢?《资治通鉴》中记载这样一段内容“肃曰:‘……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幷荆州之土……’羽无以答。”[3]
这段话的大意是鲁肃说当年刘备一行人于长坂坡处被曹操追击,人困马乏、民穷兵疲,多亏了孙权的接济才使得刘备有容身之地渡过难关。
当初孙权和刘备商议夺取西川的时候,刘备假惺惺的不同意,如今已夺得西川,还想赖着荆州不还,这种事就算是市井小民也做不出来,更何况刘备作为领军人物,怎么会如此行事。
关羽被说的哑口无言。此事发生在吕蒙夺取荆南三郡之后,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单刀赴会,只不过主人公是鲁肃。
孟德觊觎西川蜀地,孙刘和好搁置争议
与此同时,曹操大军已经攻入南郑,张鲁也投降了曹操。“公军入南郑,尽得鲁府库珍宝。巴、汉皆降。”[4] 曹操在收降张鲁之后,派夏侯渊与张郃驻守汉中,并屡次出兵巴蜀边界。“会闻魏公操将攻汉中,刘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于权。权令诸葛瑾报命,更寻盟好。”[3] 这个时间段,刘备刚刚得到益州,立足未稳,又恰逢曹魏对西川虎视眈眈。
刘备在得知了此事,一番权衡利弊便与孙权讲和,彼此算是默认了当下的地盘分割形势。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所有。刘备便引军退回江州,并派遣张飞出战击退张郃。
此时这场关于荆州的冲突以孙刘两方平分议和而暂告一段落。然而荆州地区相对于孙吴一方,地处长江上游,作为进攻者若集中优势兵力顺流而下,可势如破竹。虽然赤壁之战孙吴打胜了,可谁也不愿再有这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所以无论是刘备也好曹操也罢,都不如自己掌管荆州比较安心。这也为日后吕蒙的“白衣渡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埋下了隐患。建安二十年这个小冲突,算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也可以视为孙刘两家关系破裂的端倪。
刘备回到成都后,其主要压力便来自汉中方面。随后几年便与曹操进行了一次大战,也就是著名的“汉中之战”,关于汉中之战,这里略提,日后会文章有具体分析。刘备在汉中击退曹操后,又派遣义子刘封等人攻取上庸,其实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
当年孔明的隆中对便是占据荆、益,“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5]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羽作为荆州的首席执行官,便开始了他的北伐之旅。其率领的荆州精锐水陆军打出了威震华夏之名,而后却被盟友背刺,卒于临沮,荆州仅有的地盘落入孙权之手。
当关羽北上拿下襄樊,攻下宛城,许昌便无险可守。这就是当时曹操为何开始筹措迁都的缘故。
汉献帝让位曹子桓,刘玄德蜀中再续汉
公元220年,曹丕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又于年末接受献帝禅让,改延康为黄初元年,建立曹魏政权。而在史书中记载,远在成都的刘备则得到的是献帝遇害、曹丕篡位称帝的消息,“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1] 于是刘备属下群臣进谏,批判曹魏,劝刘备称帝。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被后世称之为蜀汉的政权,是为章武元年。对于刘备这个人,笔者看了诸多篇文章,有的人认为刘备仁义、有的人认为刘备虚伪,如献帝遇害这个谣言,是为了给自己登基找正当理由。
对于某个历史人物的好坏,笔者在此不发表自己意见。但对于刘备称帝一事,笔者是持肯定态度的,一方面益州汉中刚刚稳固而荆州已失,跟随自己四处征战的文武百官需要封赏;另一方面中原地区被曹魏统治已久,心向汉者愈少,需要以汉室正统身份拉拢汉朝旧臣。
张益德殒命行军路,伐东吴再添血海仇
刘备称帝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举兵伐吴。遣张飞领军汇合,而张飞在途中被其手下范强、张达所害。而此二人杀了张飞以后又去投奔了孙吴,这无疑又加速了刘备伐吴的脚步。对于刘备伐吴这件事,很多人根据其最后的结果认为刘备不该伐吴,应该联吴抗曹。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无疑是事后诸葛亮。结合当时孙吴对曹魏的战绩不难得出,孙吴水战尚可,而陆战则欠佳。“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6] 合肥一败,孙权也因此被当今网友调侃为“孙十万”。而且,在关羽与徐晃曹仁僵持之时,派吕蒙袭取荆州,虽然取得了战术胜利,而两弱相争,其在战略上却是个失误。
于刘备而言,夺回荆州不仅仅是为了替关羽张飞报仇这么简单。荆州富庶,且人心尚在,其水网发达交通便利,由此后诸葛亮出祁山,走险路,每每因为粮草不济而退兵可以想到荆州这个地方对于刘备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而对于曹魏来说,其距离蜀汉路途遥远,关隘重重。蜀汉想由此伐魏困难,曹魏想从此攻入,也是困难重重。这也是为什么刘备敢于放心大胆伐吴的原因。
面对孙权送来的请和书,刘备并不予以理会。大军出发,挥师东征。可以说,刘备此次出征的战略目的应该是夺回被吕蒙抢走的地盘,最次也是夺取一城作为立足点。
并以打促和,迫使孙权交出更多的地盘。而对于曹丕来说,也不会坐视不管,相对于伐蜀的崎岖坎坷,趁机偷袭孙吴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曹丕也是在等这样的一个机会。
刘玄德初战告捷,陆伯言坚守猇亭
根据史书的记载,刘备军队在战役初期是比较顺利的。“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 到了章武二年的春天,刘备先来到了秭归,其水军则驻扎在了夷陵。
此时根据地图显示,刘备的水军在刘备的前方。刘备的属下黄权曾进言说,孙吴的水军凶悍,此位置水流湍急,顺流而下容易,一旦情况有变想要撤退回来会很困难。“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7]
刘备并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是让黄权就在江北防范曹魏,但也并未让水军前进。自己带领军队前出,来到了猇亭,此时刘备的位置相对于其水军来说已然靠前。“先主连营稍前,军于夷道猇亭。”[2] 而就是在这里,刘备与陆逊开始了战略相持阶段。
可以说,猇亭之战是决定蜀汉政权命运的一战,打胜了,可以继续东进或者与孙权谈条件,输了,往大了说倾家荡产,往小了说伐吴前功尽弃。
猇亭隘口易守难攻,且刘备大军劳师远征,此时距离出征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间,粮草的补给,官兵的士气都不如从前。刘备要做的就是把陆逊引出来决战,而不是一直相持下去。
陆逊识破玄德计,火光粉碎伐吴梦
刘备知道,一直耗下去不是办法,应该趁着自己兵锋正盛夺下此城,否则到时候自己人困马乏就会被陆逊趁其不备,一举反扑。所以刘备派出人马叫嚣挑战,另一面,也派出人马进行埋伏,等待陆逊沉不住气出城挑战的时候,就是围歼陆逊的好时机。
可惜,陆逊看破了刘备的计谋,任凭属下如何请战,陆逊都不允许。刘备发现陆逊无论如何都不上钩,便知道自己的计谋被看穿,于是只好作罢。“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8] 那么刘备又是如何被陆逊一举逆转的呢?
根据三国志陆逊传中记载,“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刘备最后将水军撤到岸上,和陆军驻扎在一起,由此可以推断,当时正直夏季,刘备军久战不下,士兵筋疲力竭,水军被刘备撤上岸休整。东吴水军趁此机会一举包抄。由于刘备的大营驻扎在江水岸边,其两侧皆是高山,可供结营的地方并不宽阔,所以说刘备的“七百里连营”真的是被逼无奈。
陆逊在发现了刘备的破绽后,便下令军队反击,火光照亮了战场,也粉碎了昭烈帝最后的梦想。冯习、张南、沙摩柯等人战死,杜路、刘宁等人投降。由于水军覆灭,黄权被阻隔在了江北,被迫投降曹魏。
根据记载,猇亭大败后,刘备聚集散兵撤退到了马鞍山,打算在此抵抗,可不想又被陆逊所击溃。刘备趁着夜色逃入白帝城。这里面的马鞍山并非如今的安徽省马鞍山市,据考证其应该是在长江南长阳县境内。
平心而论,陆逊这个都督当的并不是那么顺心顺意。从周瑜开始算起,陆逊算是东吴的第四任大都督了,而他属下的将军,要么是孙策时期的老臣、要么是王公贵族。他们并不把陆逊放在眼里,甚至不听陆逊的命令。
“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8] 而陆逊凭借自己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词震慑住了部下,又在孙桓被围时,顶着压力拒绝救援“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8] 可见,统兵打仗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
吴蜀复盟共御魏,先帝殂于永安宫
刘备撤退到白帝城后,陆逊等人便停止了追击,其并非是像演义中所说的那样是因为进入到了诸葛亮的八卦阵中迷失了方向。
而是陆逊判断出曹丕即将来犯。“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8] 陆逊撤军后,据华阳国志以及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孙权听闻刘备在白帝城“甚惧,遣使请和”。[2] 而刘备也同意了停火。而后刘备从白帝城来到了鱼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并将其改名为永安。
章武三年春,即公元223年,刘备把诸葛亮从成都叫来,对身后事进行了嘱托,“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1]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刘备托孤。
四月,刘备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岁。史书上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刘邦的风范。其与诸葛亮的君臣之情,又被历代所称道。
至此,夷陵之战以蜀汉大败,东吴彻底翻盘而结束。其带来的后果是蜀汉青年将领班底被打光,蜀地南中内乱,孔明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平叛、恢复生产。笔者认为,刘备伐吴,战略上来说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刘备战术上失败太彻底,败得一败涂地。
文中参考文献来源:
[1]三国志卷十三,先主传
[2]华阳国志卷六
[3]资治通鉴卷六十七
[4]三国志卷一,武帝纪
[5]隆中对
[6]三国志卷十七,张乐于张徐传
[7]三国志卷四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
[8]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