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势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打破孩子的定势思维)

思维定势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打破孩子的定势思维)(1)

孩子正处于一个身体心智发展的成长时期,如果养成定势思维的不良习惯,就会对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智力水平的提高产生巨大的阻力,还会限制孩子想象的空间。这些对孩子的学业进步以及身心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人们常常会按照一种常规性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难以阻遏的惯性,它对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孩子正处于一个身体心智发展的成长时期,如果养成定势思维的不良习惯,就会对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智力水平的提高产生巨大的阻力,还会限制孩子想象的空间。这些对孩子的学业进步以及身心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小孩子长得是一模一样,他们的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家长的姓名也是完全一样,第一次看到他们的人都认为这两个孩子是双胞胎,可是这两个孩子却说不是。大家都感到挺疑惑的,就问他们是什么关系。原来,他们不是双胞胎,而是三胞胎中其中的两个。在这里,大多数人就是犯了定势思维的错误,因为在许多人的心中两个长得像的孩子就是双胞胎,可是他们忘了还有三胞胎的存在。所以,当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如果可以转换一个方向,就会有很多可能性,也会得到很多不一样的答案。但是,怎么样才能打破孩子的定势思维呢?

1.培养孩子善于思维的兴趣

好奇心是孩子语言和思维的突破口。孩子的好奇心理可以凝聚成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也可以说,好奇心是孩子思维最直接的反映。他们对事物越是好奇,他的思维运动就越强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激活孩子的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好习惯。

好奇心是孩子的专利,父母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对于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定要表现出兴趣,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可以开发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

2.开发孩子思维的丰富性

讲故事、猜谜语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孩子酷爱听故事,尤其是童话和神话故事,最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童话是通过幻想创造的情境和形象来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家长可以在娱乐中对孩子进行启发和教育。比如说:常常给孩子讲一些童话故事,常用一些富有童话式的语言,比如“月亮婆婆”“太阳公公”等,或者用童话情节将触景生情的一幕给孩子讲述出来,或者在孩子的小房间里摆放一些玩具,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童话故事,家具样式小巧、别致、颜色丰富等,给孩子营造一个具有童话特色的小空间,让孩子在“童话世界”中遨游。也就是说让孩子的想象力在听童话、看童话、讲童话中得到启发。

实践证明,长期感受“童话氛围”的孩子,思雄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各方面都会超过很少接触“童话氛围”的同龄孩子。

3.培养孩子思维的细腻性

不论是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还是培养他的想象力,在这些过程中,都无法忽略孩子在其中的存在和作用。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是一个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力就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所以有人将观察称为“思维着的知觉”所以父母应该从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开始,向他们提供大量的观察环境与观察的感性题材,在此基础上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一起和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虫鱼鸟兽的习性。他们会提出一些“为什么天一下雨蚂蚁就搬家”“天为什么是蓝的?云为什么是白的”“鸟为什么会飞?虫为什么会爬”等问题。

大自然里会有无数的“为什么”从孩子的思想中迸射出来,荒诞的、奇怪的、值得成人深思的,甚至是现代科学仍无法解答的间题。无论其对与错,这些都是孩子思维运动的结果,他们的思维且飞起来就是神奇的,有时也是相当深奥的。如果与此同时,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想象、比拟,这些事物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变成无数美好而奇异的童话。在孩子想象的同时,家长可进一步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或用图画将其表达出来。

4.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引导孩子对已经熟悉的事物变换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去认识,从而培养孩子灵活的思维能力,这样就会使孩子遇到问题时总是从多方面去发现事物的多面性、多样性、多变性,以形成考虑事情全面的好习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