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村落(死亡之海中的神秘地)
地球上的神秘之地有太多,在中国就有不少。
这些神秘之地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很多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像罗布泊的神秘面纱,就一直在沙漠中随风飘扬。
前往神秘的沙漠之中
楼兰古国就存在于其中,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关于它的消亡一直都是一个谜。
楼兰国消失后,在这片原始之地还有人生存吗?当然还有,他们就是今天的主角,“克里雅人”。
丝绸之路
克里雅人生存的村落在哪里?他们为何能够在这片原始之地繁衍生息?有何生活习惯?村民们现在的生存情况如何?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位于“死亡之海”神秘之地的村落,为何“最难”抵达。
茫茫的沙漠
位于塔克拉玛干腹地的村落这个完全与世隔绝,几千年来都不曾被记录的村落就位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心位置。
它的名字叫做达里雅布依,是一个中外考古学家、探险家都向往的地方。
在沙漠,有一条河流自昆仑山主峰北坡顺流而下,一路向北滋润了于田县的绿洲,一直来到这个神秘村落的北部,这条河流就是克里雅河。
风景优美的克里雅河
- 村落的发现
自1895年,瑞典籍西域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寻宝,我们从他的著作《穿越亚洲》中得知。
在1896年,他沿着克里雅的老河床一路北上,在发现了喀拉墩和丹丹乌里克的汉唐遗址后,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塔克拉玛干沙漠
他想要找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尽头,当他行进沙漠腹地时,竟然发现这里有成片的胡杨,成群的野猪和骆驼。
还有一群在这里生活了千百年的“克里雅人”。
斯文·赫定将这个古老的村落取名为“通古斯巴孜特”(译为野猪出没的地方)。
达里雅布依此后便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并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来,都吸引着无数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前来考察,但是他们仍旧生活在这里,同世界隔绝。
沙漠中的胡杨林
- 达里雅布依村
直到上世纪50年代,达里雅布依的存在才被于田县政府了解到,于是这个古老的村落被编入于田县的管辖中。
达里雅布依有“大河沿岸”的意思,这是当地人根据克里雅河所取的名字。
如今这个原始的村落被称为“中国第一村”,在这里生活着将近300户人家,大约有1300名克里雅人。
但是每一户的房屋都很分散,最近的人户也隔着好几公里,所以整个村落的面积达到15000平方公里。
达里雅布依村的小屋
- 不知来源的村落
关于这个村落的来源,我们至今都没有得到答案,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从人种、人口、生理、社会考古和遗传学等方面经过了近百年的考察和研究。
但是他们的血统和成分依然没有确切的定论,有人认为他们是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翻过昆仑山才来到这里。
有人认为他们是古楼兰人的一支,在楼兰消亡之前逃亡出来。
消逝的楼兰古国
如何抵达达里雅布依这个古老的村落至今都保留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吸引着无数的探险家前来探访。
但是要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200多公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至今我们也没有在地图上找到任何关于村落的踪迹。
想要去达里雅布依村,必须穿越沙漠
于是达里雅布依就成为了中国“最难”抵达的村落,如果想要到达这里,只能从于田县出发,顺着克里雅河的西岸向北出发,河流的末尾也就是达里雅布依的位置。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穿行十分考验司机的技术,驶离于田县的荒漠公路大约90公里之后,就只能在大漠中行进了。
在沙漠中驾驶,十分考验驾驶技术
在沿途可以看到克里雅河两岸葱郁的胡杨和红柳丛,这或许是沿途唯一的乐趣,也是唯一能够指引方向的存在。
否则在沙漠的风沙之下,车辆驶过之后,车轱辘会迅速被掩埋,而且整个路途并不是一片平坦的沙地。
而是起伏高达40-50米的沙丘,如果不是熟悉这条河流沿岸的路程,恐怕不知要在这里迷失多少次。
车辙印记很快就会被黄沙掩盖
而且在沙漠中行驶,即便是越野车的速度也很慢。要是这里有一只蜗牛,或许都能比比谁先到达里雅布依。
整个沙漠中的路程130公里,但是却需要花费5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在达里雅布依的生活克里雅人一直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里生活着一些羊群,村民们喝水只能去水井中打水,但是一般打上来的水有一半都是泥沙。
居住在达里雅布依村的克里雅人
- 克里雅人的房屋
克里雅人的生活十分简单,他们的房子完全只能就地取材,这里最多的就是胡杨、红柳和芦苇。
于是他们就将胡杨木做成篱笆,用胡杨树干、红柳枝和芦苇排扎在一起,垒成房屋的形状之后就去河中取来淤泥糊上。
以此来抵挡一部分风沙,这就是他们的“芭子房”。
克里雅人的房屋
- 火种的延续
在房屋里他们会留出大约一平方米的火塘,在上面做饭和烧水。
在克里雅人的眼中,火种就是生命,如果火熄灭了,那么沙漠就会成为一片死地。
所以火塘中的火几乎不会熄灭,据了解,一些人户中的火种已经保留了400多年。
克里雅人的生活几乎完全依赖胡杨,但是这里的胡杨仍旧生长得很好。
因为他们从来不会砍伐胡杨的主干,为的就是让它能够永久地留存,延续它的生命。
如今的达里雅布依村
克里雅人的食物克里雅人的主食,是一种叫做“库麦琪”(沙饼)的面食,它的制作方式很简单。
先是要在沙地里挖出一个窑炉,然后将面和好,但是一般没有加入酵母,然后将面团根据窑炉的大小做成饼状,在里面烤上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吃了。
克里雅人的传统美食库麦琪
如果是在火塘里,都不需要窑炉,因为火塘下面的沙子已经被烤得很热了,只需要将面饼放在干净的沙子上,再盖上一层沙子,差不多的时间也能烤熟。
饼的大小也可以根据人数来确定,在克里雅人过节的时候,做出来的饼几乎可以和一个圆桌相当。
现在生活逐渐改善后,还可以往面饼中加肉。
肉馅的库麦琪
达里雅布依新村虽然在上世纪50年代,于田县政府已经得知了达里雅布依的存在,但是后来又经过一段时期的乱象,导致克里雅人再次被遗忘。
直到上世纪80年代,石油队才重新发现了达里雅布依,于是才设立达里雅布依乡。
随着河水减少,绿洲的范围也逐渐萎缩,克里雅人面临着生存的困难。
达里雅布依村的房屋
2016年后,达里雅布依新村才正式修建起来,就位于距离于田县91公里的地方。
如今的新村有整齐的砖瓦房,在这里克里雅人可以过着现代人的生活。
到2017年,已经有200多户人家搬迁到新村,如今守在老村的大部分都是老人。
新修的达里雅布依村
他们依然守在这片祥和之地,在河滩牧羊,在夜间观星,他们仍然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个村落的存在,这些游客和探险家驱车前往打破了原本的宁静。
在这里点着篝火跳舞,原本收音机里放着的维吾尔音乐被现代流行歌曲掩盖,只为庆祝他们穿越沙漠的成功,却不曾看到克里雅人淡漠的神情。
宁静祥和的达里雅布依村
在克里雅人与现代文明交融的30多年时间里,他们仍旧保持着原本的生活状态,几乎没有被现代文明侵蚀。
即便是当地的年轻人,他们也只将摩托车当做骆驼的代步工具。
克里雅人和他们的骆驼
这个沙漠中的孤岛,承载着自汉代以来“丝绸之路”绵延下来的遗迹,它见证过历史的辉煌,也经历过几个世纪的孤独。
虽然他们拥有现代先进的工具,但是用来驱赶野兽的仍旧是最原始的火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