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为什么能体面退位(这回大清国真的完了)

1911年10月-11月2个月的时间里,大清国的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听到的全是坏消息,焦头烂额。10月10日湖北武昌造反,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 、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福建、广东、四川先后宣布独立或起义,建立南方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黄兴任战时总司令。一系列历史人物陆续登场,他们是袁世凯、黎元洪、黄兴、孙中山、爱新觉罗.良弼、隆裕太后、溥仪。

清帝为什么能体面退位(这回大清国真的完了)(1)

清王朝面临灭顶之灾,载沣不得不请回蛰伏多年的袁世凯来收拾局面,1911年10月份,载沣先是给他一个没有实权的湖广总督,但是无法打动权力欲望极强的袁世凯。最后不得已任命袁为钦差大臣,海陆各军、长江水师等部队皆由他调遣,从此,袁世凯取得了湖北前线的绝对的军事指挥权。与此同时立宪派和各军将士请愿朝廷改革政治,组织内阁,选举国务总理。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清廷被迫妥协退让。11月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这样袁世凯就攫取了清廷的行政大权。随着大权不断的落入手中,袁世凯要把要得到总统的宝座也拿下来。 那年袁53岁。

当时英、法、德、俄、日等列强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德等国正忙于欧洲事务,都不愿意花过多的精力卷入中国南北双方的纠纷,纷纷保持中立。

议和

清帝为什么能体面退位(这回大清国真的完了)(2)

袁世凯在取得军政大权之后,便进而以武力迫使南方革命力量就范,黎元洪虽然很快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建立了武昌军政府,其实军事实力不强。11月1日北洋军攻下汉口汉阳,27日攻克汉阳,袁的大将冯国璋本欲乘胜进攻武昌,袁下令停止进攻。开始逼迫武昌军政府议和。12月7日,清廷授袁世凯为全权大臣,命其委派代表驰赴南方讨论南北大局。唐绍仪作为袁世凯代表,伍廷芳作为南方军政府代表。从12月18日到31日开始了为期13天的谈判。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停战、 国体和国民会议问题。

1.关于停战,谈判期间立即停战。

2.关于国体,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

3.关于国民会议,双方约定:每省派代表3人,每人1票;各省到会代 表有3/4,即可开议。

密谋

在唐、伍公开谈判的同时,南北双方还进行了秘密的幕后交易,联军总参谋顾忠琛与袁世凯的心腹廖宇春,谈判的主题是:(1)确定共和政体;(2)优待清皇室;(3)先推翻清政府者为大总统;(4)南北满汉军出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并不负战时害敌之责任;(5)同时组织临时议会,恢复各地之秩序。

南北议和,南方的目的是清帝退位,试图以和平的手段达到革命的目的,袁世凯的目的则是取得政权。为此他不惜玩弄两面手法,一方面挟满清以难民党,一方则以民党以胁迫清廷。民党、清廷、袁世凯三方的关系颇为微妙,民党与清廷势不两立,袁世凯恰好操纵其间。因此,南北议和其实只不过是民党与袁世凯之间如何处置清廷的一桩交易罢了,其关键有两个互为前提的条件:一是南方许诺袁世凯为民国大总统;二是袁世凯答应迫使清帝退位。

清帝为什么能体面退位(这回大清国真的完了)(3)

在谈判的过程中出了一个插曲,孙中山回国了,被选为了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知消息,颇为恼怒,眼看自己的大总统美梦就要破碎,实在于心不甘。于是,他便以唐绍仪越权为由,完全否认唐、伍会谈的条款。谈判表面上终止了。

但南北双方事实上始终没有真正放弃议和,交易仍在秘密进行。袁世凯在唐绍仪辞去代表职务后便与伍廷芳直接通过电报联系,与此同时,唐绍仪仍在上海与伍廷芳不断地进行秘密交涉。这个时期,双方交涉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的交换条件上,即孙中山在清帝退位 后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并推举袁世凯为民国大总统。

逼宫

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口头保证后,开始了他的逼宫计划,袁世凯先把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秘密地告诉庆亲王奕劻,说这是替清室和满人谋安全的最上办法,革命党既不让步,用兵实在危险。然后率领全体国务大臣 联衔上奏朝廷,宣称朝廷大局岌岌可危,表示军饷不够,军心不稳,又表示战争导致了国际贸易受损,外国列强肯定会干涉,又举了法国大革命路易家族被杀的例子吓唬隆裕太后。

为了最终迫使清廷就范,袁世凯再一次打出北洋势力这张王牌。1912年1月 26日,在袁世凯的授意下,段祺瑞联合北洋将领50多人上书朝廷,建议清廷接受优待条件,赞同共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声势咄咄逼人,清帝退位问题已经毫无回旋余地。

在袁世凯逼宫的过程中,曾经一度遭到部分清室王公亲贵的激烈反对,并以这些清室王公亲贵为中心,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对清帝退位的政治势力,即宗社党,尤其以良弼为代表,1月26日,就在段祺瑞联合北洋将领“兵谏”清帝退位的当天,革命党人彭家珍在良弼从肃亲王府回西城寓所时投掷炸弹,将良弼炸伤,彭家珍当场牺牲,良弼也在两天后不治身亡。良弼死后,宗社党闻风丧胆,纷纷逃离北京,潜往天津、大连、青岛等地租界。

退位

清帝为什么能体面退位(这回大清国真的完了)(4)

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代行颁布退位诏书,并以谕旨宣告接受优待条件。当年溥仪6岁。宣告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的覆亡,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参考资料《中国近代通史: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