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市重点问题(设计企业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IPO,即首次公开募股,是指一家企业第一次向公众出售它的股票,也是上市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勘察设计行业普遍对IPO上市呈现较高的诉求,这是由资本市场环境与企业自身需求的双重驱动导致的。总的来说,上市的好处有很多,但同时也面临风险和挑战。因此,作为设计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上市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并且立足长远考虑上市问题。
一、要不要上市?企业在上市前首先需要考虑“要不要上市”的问题,这是一个严肃且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从长期来看,“要不要上市”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且不可逆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上市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性工程,同时还要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一旦上市失败,通常都是千万元以上的损失。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考虑,不能盲目跟风,即便上市的好处很多,却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选择。
二、在上市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摸家底
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回顾,摸清家底,找出符合上市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划的业务板块或资产,作为未来上市的核心业务或资产。
找问题
对照上市条件,梳理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正视并面对问题。即使是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等难题,只要肯面对,都可以找到解决方案,如果抱有侥幸心理,则会为上市埋下重大隐患。
定方向
以上市为导向,以成长性建设为核心,研究制定面向未来3-5年的战略规划,并在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起在整个上市过程中的决策逻辑并设定目标,为全体员工指明方向和路径。
备现金
在上市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和突发情况,充足的流动资金有助于快速解决问题。
三、如何选择上市路径?企业在选择上市路径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上市条件
目前,主板采用核准制,上市条件要求较高;相比之下,采用注册制的创业板和科创板的上市条件相对较低,均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北交所的上市条件则更加宽松,但这些板块对拟上市企业的业务定位要求较高且有行业限制。
板块定位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沪深交易所主板、深交所创业板、上交所科创板和北交所为核心的场内市场,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IPO上市路径。
图:截至2022年6月中旬,以设计咨询等工程技术服务为主的上市企业情况(不含过会企业)。统计数据来源于天强行业研究中心
审核效率
从审核力度来看,采用核准制的主板审核力度高于其他板块。从审核通过率来看,创业板的审核通过率最高,其次是北交所,主板的审核通过率最低。从审核周期来看,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审核周期约为6个月,北交所的审核周期约为4-5个月。目前,主板的审核周期在1年以上,预计全面实行注册制后,会与其他板块的审核速度一致。
上市费用
从发行费用率来看,主板的发行费用率最低,其次是科创板,创业板的发行费用率最高。
上市后二级市场表现
由于创业板和科创板成长性公司较多,因此二级市场表现较好。在所有板块中,科创板股票上市首日平均涨幅最高,创业板股票上市以来平均涨幅最高。另外,北交所相比精选层的市场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有明显加强。
四、A股IPO发行审核的要点有哪些?持续盈利能力
持续盈利能力一直是IPO审核未通过的主要原因。在持续盈利能力的各种表现形式中,行业地位或经营环境等方面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企业,往往利润下滑,财务指标不能满足条件,识别起来很容易,很难进入证监会审核阶段。
因持续盈利能力被否的企业,原因主要集中在大客户依赖和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重大不利变化上。但是,根据审核理念的改革趋势,未来将逐步淡化盈利能力判断,放松行政管制,行业波动、客户集中等情况可以通过风险揭示取代盈利能力的判断,即风险披露越深刻全面、充分具体,通过审核的可能性越高。
独立性
独立性是IPO审核未通过的另一主要原因。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资产、人员、机构、财务和业务的独立。
从规范的难度来看,最容易规范的是人员、机构和财务三个方面。资产独立和业务独立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资产独立因为涉及土地、房产、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资产的权属变更、前期投入、税务成本、利益分配等问题,规范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业务独立包括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两个方面,关联交易问题的重点在于价格公允和比例控制,规范难度比资产独立稍高;同业竞争问题需要对相关方及其下属的企业集团整体架构进行调整,涉及的利益更广泛,规范难度最大,因此,“五独立”中最难规范的是业务独立。
财务核算
在每年的发行审核中,因为财务核算问题被否决的企业均占有一定比例,其包含的范围很广,主要体现在会计基础粗糙、会计处理有误、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处理不够稳健等方面。
勘察设计行业突出的财务核算问题有两个,第一,上市公司要求采用权责发生制,而设计企业过去大多是收付实现制;第二,上市公司要求核算每个项目的投入产出,这意味着设计企业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核算。这两个问题对于很多设计企业来说都是上市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信息披露
在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成为改革的核心,审核工作重点逐渐转向关注信息披露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IPO中的信息披露是发行人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时,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信息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予以公布。
披露内容不能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各项内容与格式准则是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论准则是否有明确规定,凡是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当予以披露。如果信息涉密,发行人可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披露。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企业募集资金的数额和投资方向应与自身现有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适应,要符合公司实际,不要编造项目。
募投项目补充运营资金和偿还银行借款的必要性、合理性,募投项目的可行性及前景是审核关注的核心问题。另外,企业应注意不可以在审核过程中增加募投项目。
五、上市后的风险和挑战有哪些?企业上市后除了面临财务管理信息被公开、企业控制权被削弱、受到的监管增加、成本增加等风险,最大的隐性风险是上市可能会诱发短期行为。
上市后,资本市场期待企业不断盈利,且盈利只能增不能减,否则,股价会遭到打击。如果企业一味迎合资本市场,则可能诱发短期行为,危害企业长远发展。
六、全面注册制会对IPO上市产生哪些影响?上市更容易,但获取高流动性更难
过去,因为上市难、退市难、流动性强,不管业绩好坏,上市公司都能享受资本市场带来的流动性红利和资本溢价,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许多上市公司的首要选择不是发展壮大,而是利用资本市场本身的周期性市值波动获得短期收益。
在全面推行注册制后,上市公司成长的压力由证监会审批转向投资者的市场化选择,企业如果不能持续通过成长性提升自身能力,其股票流动性价值就会衰减,这意味着过去只要上市就能成为无风险定价资产的底层逻辑被打破。因此,未来公司上市可能确实会更容易,但高流动性的获取却更难了。
改变一级市场的投资逻辑
由于二级市场的投资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级市场的投资逻辑也会随之改变。过去,一级市场选择一家拟上市公司,不管它上市后表现如何,都会出现一个由上市审核带来的估值溢价的跳跃。
在全面推行注册制后,以当前净利润规模进行投资的模式将会逐渐改变,一级市场会更加注重被投公司的长期价值创造与盈利能力。
改变企业的经营逻辑
一级市场投资逻辑的变化会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逻辑。对于成长性企业而言,短期的盈利并没有那么重要,长期的成长性建设、核心能力的打造以及产品(服务)品质的提升才是真正要考虑的战略问题。
通俗地讲,就是现在赚2000万元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在3年后每年赚1亿元,这可能会对大多数企业的战略思考方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也会给企业管理团队的经营方法论带来重大挑战。对于不具备长期成长型的企业而言,并购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注册制会加速新业态、新经济、新科技的证券化。相比之下,一家企业的业务一旦变得“传统”,其资本红利也将衰减,这将倒逼更多企业做出自我革新型的战略选择,因为一旦失去创新能力,就将失去资本溢价,即使是行业头部企业也一样。同时,注册制还会加速产业市场的整合,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将越来越常见,资本市场上的马太效应也将越来越明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