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城市规划展示中心(宁波慈溪环创中心)
产业是促进城市不断发展的动力,而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建设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设施和人才资源,支撑和维持着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促进产业发展。近年来,宁波慈溪市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慈溪环创中心”)在产城融合发展方面站在高起点,以高标准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慈溪市环杭州湾创新中心全景。慈溪市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供图
科学谋划,凝心聚力绘蓝图
特色小镇、楼宇经济管理、科教园区、森林公园……近年来,慈溪环创中心勇当先锋,为区域化中心城市建设探路,坚持“产城融合”,加速优化科教园区功能布局,激发创新活力。同时,在全面统筹整合交通、生态、人文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完善园区配套设施。
此外,依托中科院平台、清控科创基地、宁大科院等研学机构,以环创新经济商会为基础搭建合作平台,慈溪环创中心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深入探索企业孵化培育问题,有效利用创新技术资源,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自2017年地块启动至今,慈溪环创中心科教园区已基本形成高等教育区、科研创新区和基础教育区三大功能区块。基础教育区内慈溪中学、慈溪中书院已经投用,高等教育区内已落地宁大科院,科研创新区内中科院两个平台平稳运行,该板块还落地了清控科创项目及永新华韵非遗博览园项目。
慈溪市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科教园区。慈溪市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供图
坚持以“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工作思路和实践,慈溪环创中心陆续吸引了一批产业层次高、绿色低碳型、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企业、项目抢滩。前湾驿淘互联网产业园2021年下半年开业运营以来,整体签约率90%以上,已入驻企业109家,并引进中国制造网慈溪分公司、亚马逊等主流平台服务站和服务商。慈溪创客码头孵化器随着2021年重整升级,一举成功引入宁波轻语信息等一批小微初创企业项目,涵盖“抖音、电商代运营”“电商”“智能安防”“智能硬件家互联网”,在2022年可望实现新飞跃。
产教融合谋发展 校企合作促双赢
走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校园内,一个类似工厂的建筑引人注目。“这是我们学校机械学院的机械加工训练中心,学生们会在里面进行一些实践课程。”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组织宣传部部长宋超介绍,机械、软件工程、计算机等专业是宁大科技学院的优势专业,与慈溪当地制造业发达的特点高度契合,也符合产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内的机械加工训练中心。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融入地方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所设专业与地方主导产业的匹配度,以及是否能培养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这就要求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转变。近年来,宁大科技学院逐步尝试将课堂“搬”进企业,师生深入企业内部一线学习实践,培养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人才。“教学更接地气,企业也加深了对学生及学院的了解,进一步优化实习管理,提高双方满意度。”宋超说。
通过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面服务慈溪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与慈溪当地机械类企业的校企合作为例,近3年来,学院陆续与30余家机械类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累计输送实习生近400人。在该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最初设计的短期认识实习调整为长达4个月的毕业实习。实习时间足够长,学生对实习企业有了充分的了解,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的意愿也大大提升。
2019年9月,科技学院整体从宁波镇海区搬迁到慈溪办学。据了解,学院搬迁前后4个多月里,公牛、慈星、新海等3家慈溪本土龙头企业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先后成立产业学院,累计捐资7000万元。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既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路径,也是助推学院应用型高校建设和创新办学体制的新举措。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公牛学院。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学院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始终坚持‘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共担责任、共享成果’的‘四共’理念。这也是学院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特色亮点。”据宋超介绍,现代产业学院是指为了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以应用型高校为重点,在特色鲜明且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产业学院。学院自迁建慈溪以来,与地方企业互动紧密,对口合作加快推进,并明确将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作为转型发展的切入口和着力点,以此推动学院走出一条带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创办之路。学院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旨在让教育适应产业发展,引导学院瞄准与大湾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有效衔接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
据了解,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三个产业学院分别采取“技术 管理”复合型培养、“项目驱动 工作室制”培养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形成了各自的培养特色。产业学院均采用“2 2”的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原专业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后两年在产业学院完成产业方向的学习和实践。“产业学院这一全新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2.0阶段,即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育人、共享共赢,将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真正与产业(企业)紧密结合。”宋超表示,该模式让“产教融合”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衢,也成为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切入口,产业学院也获批了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学院电机拖动实验室。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供图
截至目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首届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学生中留甬率达78%,留合作企业率达56%,形成了校政企合作共赢的局面。
以产兴城、以城带产 释放城市未来生命力
近年来,慈溪环创中心在产业发展方面,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空间不足、产业配套不强、城市配套欠缺等问题,在扩充提质、产业导入、城市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苦练功夫。
产城融合项目产业导入是前提。慈溪环创中心立足于产城融合发展和人口人才集聚,从安居保障、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吸引企业和项目落地,目前,企业纷纷落户投产,齐安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是2019年来到慈溪的,这里有许多小微初创企业,每年我们都会免费为他们提供一些信息化服务,今年预计会帮助约50家企业。”齐安科技副总经理张扬说,2021年,齐安科技中标了慈溪“城市大脑”项目。
齐安科技。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据了解,慈溪“城市大脑”属于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慈溪(城市大脑)是慈溪市为响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要求,满足城市建立、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的需求所提出的基于“互联网 城市治理体系”框架下的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数字慈溪”的建设,将实现慈溪市域信息资源整合与展示、城市运行的集中监控、城市应急的统一指挥和协同联动,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而齐安科技在此项目中则通过参与建设一个指挥中心、一个网络、一个安全体系、一个数据仓、一个算力存储平台、一个视频数据共享平台等内容,并充分结合慈溪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特色,以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慈溪“城市大脑”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全面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软实力,打造数字政府建设示范市(县),促进慈溪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充实宁波城市大脑的建设。
企业与城市发展共荣共生,不断释放正能量促进产城人融合。据张扬介绍,2021年,齐安科技还完成了慈溪工业企业工控诊断服务。“工控诊断期间,我们协助慈溪市辖区企业开展工控安全自查。”张扬介绍,由企业相关负责人在线填报《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自查情况表》,企业自查结束后,慈溪市经信局依托齐安科技为企业实施集中诊断。
以产兴城、以城带产,催生发展新动能。慈溪息壤小镇坐落于慈溪环创中心内的明月湖畔,自2018年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创建名单以来,慈溪息壤小镇全面整合地理区位、周边产业、人文生态、小镇配套等优势,揉合小镇产业、生态与文化,奋力建设杭州湾南翼民营经济发展高地,争创慈溪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实验区、宁波对接上海的排头兵、宁波都市区北部副中心的创新引擎以及支撑杭州湾产业带的省级创新平台。
4年来,小镇构建了以小家电产业互联网化为特色的游赏体系,下设最具代表性的十个旅游景点,即小镇十景,全方位展示息壤小镇人文、科创、研学旅游特色。同时,实施“北文、中意、南商”夜经济布局,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夜色桥城”。与此同时,水舞声光秀、湖畔音乐汇、智能家电体验馆、创意水街、游艇码头、湖心艺术岛等艺术元素,也丰富了宜居社区和文化艺术商业街区,有效推动了产城融合。
慈溪息壤小镇。慈溪市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供图
据悉,自2018年创建以来,截至2021年底,息壤小镇累计完成投资42.0813亿元,集聚11家上市企业、近3000家市场主体,带动就业2.3万余人,已投用楼宇入住率80%以上,累计产出220.74亿元。同时,小镇坚持创新引擎,一体三链融合发展,通过成立慈溪市新经济商会数字经济合作共同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强政企联动,拓宽参政议政渠道,发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截至2021年底,小镇共有创业创新基地8个,引进清控科创等投资类基金公司8家、高中级技术人员570人,吸引27个创业团队入驻,拥有专利332个。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在慈溪环创中心,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模式正在进入良性循环。慈溪环创中心经济发展科有关负责人表示,环创中心将以特色小镇数字化产业为龙头,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商务楼宇店面产业导入,引导环创区域内企业向既定楼宇集聚,优化功能布局;谋划湖畔夜间经济,对核心区尤其是明月沿湖四周和潮塘江两岸进行亮化、美化、品质化提升,调整业态布局,“我们还将加强森林公园园区管理,串联明月湖,打造沿潮塘江旅游风情线路,将其整体打造为国家级4A景区,从而优化商业布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