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新颜值(老旧小区美了街坊邻居笑了)

着力破解城镇老旧小区常见的“四老一差”困局,实现“旧貌换新颜”式的蝶变,按照“先综合整治、后提升管理”的步骤重改善治,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城镇老旧小区重改善治管理新模式,将城市治理的“痛点”转化为“亮点”,切实提升居民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文/图 林中飞 新法制报记者龚少春

老旧小区新颜值(老旧小区美了街坊邻居笑了)(1)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小区从“面子”美到“里子”

如今,在“小区党支部、小区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公司”老旧小区新三方治理架构下,上饶市广丰区永丰街道裕花园小区环境优美,宜人宜居。

而事实上,这是一个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建成的老旧小区。之前,该小区道路坑洼不平、排水管网不畅、基础设施老旧、车辆乱停乱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老旧小区存在的“症结问题”愈发突出。如何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环境改造是关键。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颁布出台。我省随之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老旧小区改造的资金来源、运维方式、政策支持,启动首批150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按照“问计于小区居民、专业技术力量介入、政府统筹谋划协调”的工作思路,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我省各地积极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其中,上饶市、赣州市等地均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形象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全面推进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小区环境整洁,绿植茂盛,车辆有序停放……类似上饶市广丰区永丰街道裕花园小区的“蝶变”,也是全省多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真实写照。

“大”城“细”管“老”城“新”治

三分建,七分管。

为让改造后的小区继续美下去、好下去,裕花园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引进社会化物业服务企业,实现小区后续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和专业化。同时,成立裕花园小区党支部,形成“小区党支部、小区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公司”老旧小区新三方治理架构,依托“党建 好商量”议事平台等载体,顺利解决了垃圾分类、物业入驻等民生“关键小事”,真正实现了“大”城“细”管、“老”城“新”治,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

今年,吉安市吉州区为全区范围内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引入规范化管理,探索老旧小区物业长效管理新模式,辖区内初步建立了物业项目属地管理机制。其中,针对分散老旧小区难管理的问题,吉州区北门街道因地制宜,先行试点,按照片区统筹和网格化管理原则,引入规范化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对片区物业实行统一管理,为业主提供社会化、市场化、高质量的物业服务,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南康区委政法委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在前期试点推出“抱团请物业”模式的基础上,在全区推广“打包”引进物业公司管理模式,打通老旧小区治理“堵点”。

在全省各地,一个个试点小区相继成立业主委员会,引进社会化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后续管理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和专业化。

同时,我省在不适合物业入驻的小区推广自治管理模式,通过社区代管、业主自治、单位自管、引进“民非”组织等模式,降低管理成本。

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通过独创的“红色准物业”模式治理小区,成效显著。由该街道办牵头,成立了非营利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主要承接保安、保洁、保序等基本公共服务,实行准物业管理模式,避免完全市场化。

上饶市信州区正在全面推进无物业小区物业化,按照“一年全覆盖、两年规范化、三年大提升”的目标,因地制宜探索无物业小区“微治理”,形成居民自治、专业物业公司进驻两种典型的小区物业化管理模式,有效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推动小区治理提档升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红管家”激活社会治理“微细胞”

作为全省首个开展城中村(开放式居民区)围合管理工作的设区市,今年以来,南昌市大力推进“围合”管理工作。南昌市青云谱区罗家镇殷王新村居民张大爷表示:“如今,居民们排队‘刷脸’进出小区,车辆通过智能闸道有序放行,大家住得更加安心、放心、舒心。”

在此基础上,我省各地积极探索提高社区单元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其中,一些地方通过搭建多方参与的公共协商平台、开展“党建 幸福小区”创建活动等,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近年来,赣州市章贡区委政法委坚持党建引领,将“红管家”引入小区物业管理中,在赣江街道率先推出“红管家”和“红色微站”,设立老年学校、妇幼微家、青年之家、党群议事厅等功能区,有效激活社会治理“微细胞”,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

一键发起问题工单、智慧化分流各类工单、在线召开业主大会……抚州市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形成城区、楼宇、业主多方联通的大数据信息库,并基于此建立智慧化运营平台“赣邻通”。经过两年多的试点运营,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获得众多居民点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