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好水地上有好花丰子恺(读丰子恺无常之恸)

近来爱看些民国大师写的文章,光是那遣词造句的功力就让我羡慕佩服得不得了,更何况写得情真意切的。可是里面有些字我都不认识,好些词我又不理解准确的意思,只好去问度娘,理解了意思后一边读,一边也跟着他们或喜或悲。

这次借来一本丰子恺的随笔,发现他的文章很不好读,简直比鲁迅的还难理解,读得我很是头大,虽然有意思,但我很难理清他的行文思路。大约是我文学修为太差,仍需加倍努力。

山中有好水地上有好花丰子恺(读丰子恺无常之恸)(1)

就说他那一篇《无常之恸》,吸引我看的原因是里面举了不少诗词作例子。我已经好久没去品读玩味古诗词了,趁着看他文章的功夫,也在诗词中享受感慨了一番人生的无常。

可是,让我感到苦痛的是他写得很深,开篇就说起宗教和佛教,又是偈语的,对于我这么一个对佛学毫无慧根的人来说,简直就像坠入云里雾里。

第二段里他说醉心名利的官僚和商人大概是对于人生无常最没有感觉的人,只有文艺工作者,尤其是诗人,特别是古代的诗人最能感知春花与秋月的衰荣变化。我深以为然。

第三段又谈起了《法华经》,什么偈语云“诸法从本来,常示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花和柳我是懂的,很美但易逝。他又说“这几句包含了一切诗人的无常之叹的动机。”这这,我脑子疼。

再看下去,读了几遍引用的那些诗句,我才大约明白,有了点自己的想法:不必整得那么复杂,就是凡是诗人都是敏感的,所以对于春花秋月、白蘋杨柳,看到它们从兴到衰后都会感到惜别的伤痛。

……

再看下去,我就光顾着看古诗词了,他的话就像在我耳边嗡嗡地响,但我不听。因为他太伤我的心了:时刻提醒我,我还没到理解他文章水平的地步。

不管他文章如何构架,行文如何深奥,他的题目就已说明了主题,这点我倒是懂了,真心感谢。况且里面的诗确实很好地诠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无常之恸。

这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了吧,不是很明了,但主要意思还是懂得。有时读书即便只有那么一点两点感觉也应该是够了,看多了自然更容易体会文章意思,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了。

……

很希望有人告诉我说,他也不太明白丰子恺的文章 ,甚至觉得他写得有些艰涩。这样,我不至于觉得自己理解能力太差,太失落。啊,这是什么心理,是不是有点不太厚道啊,哈哈!

山中有好水地上有好花丰子恺(读丰子恺无常之恸)(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