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

“林县疙瘩头,炒菜不用油”,你还以为林州是以前那个林县吗?

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1)

2016年,林州以496.6亿元的生产总值,在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连续多年排名前十。以红旗渠闻名世界的林州,早已不是过去的穷乡县城,它正以“中国建筑之乡”的崭新面貌,逆风翻盘。

王又又 | 文

林州的穷与富之间只差几十年

红旗渠是林州的象征,它修建在太行山的半山腰上,被称为“人工天河”,代表着林州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头儿。

但另一方面,这项水利工程也暗暗戳地告诉了外地人,林州穷林州苦,不然,谁会在半山腰上修水渠?

事实也确实如此,老一辈人提起林州,很喜欢用“林县”这个旧名。“林县疙瘩头,炒菜不用油”,这句在豫北地区广泛流传的顺口溜似乎成为林州“穷”的铁证。

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2)

民以食为天,一个地方的穷富,从饮食上最好分辨。林州最出名的特色菜是大烩菜,就是把猪肉、粉条、白菜、豆腐等最常见的蔬菜所有东西一锅烩。这种做法虽不精致,但胜在实惠。

至于住,林州背靠太行,盖房自然就地取料。过去,大部分林州人住的房子不是土坯房就是石头房。

这样的印象根深蒂固,百度贴吧的林州吧里有这样一条贴子。@安小枫521在2017年发贴吐槽:跟女方家长提起自己是林州人,他说第一印象就是穷!!!

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3)

贴子里还说,因为自己家在林州,女方家长觉得穷,感情要告吹。

可是,如今的林州真的很穷吗?可能并不是这样的。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而言,“林州”是“林州市”,是“中国·林州”。

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4)

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5)

河南林州滑翔基地

每到节假日,林州还会迎来世界各地的游人。林州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林虑山的国际滑翔基地,更是亚洲第一的滑翔基地,每年都有很多国际赛事在这里举行。哪还有山沟小县城的影子。

当然,若衡量一个城市的穷富,最显而易见的便是生产总值。2016年,林州以496.6亿元的生产总值,在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连续多年排名前十。

在林州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017年预计生产总值5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3亿元。而实际上,那年GDP总值有55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59元。

若说起居民存款,林州更是连续多年在全省排名第一。

可话又说回来,几百年来日子都过得苦哈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林州像打通任督二脉一般发家致富的呢?

林州以前为啥恁穷?

要想知道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首先得知道它为啥穷。

林州地处太行东麓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以前叫林县,是安阳管辖下的一个县城,1994年撤县设市,改名林州市,成为一个县级市,由安阳代管。

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对外交流本就不易;再者,千百年来农业一直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而山区的土地自然不如平原肥沃,粮食产量本就不高;最关键的是,林州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

缺水严重到什么地步?

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6)

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7)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1920年的大年三十,桑耳庄村的老汉桑林茂,起五更去四公里外的黄崖泉挑水,想着早出门早回加过年。谁知,排队挑水的人太多,直到天黑才接满一担水回村。

新过门的儿媳妇王水娥惦念公爹去担水一天还未回来,出村去接。天黑路滑,新媳妇接过公爹挑水的担子往家走,结果一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一担水全洒了。当晚,儿媳妇便因心怀愧疚上吊自尽了。

可林州为啥这么缺水呢?

林州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周环山,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汽难以深入,年总降水量相对较少;而且,林州是峡谷地貌,岩层为垂直层理结构,降水极易下渗,储水能力差,再加上外来水源也少,于是,在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林州地区严重缺水。

没有水的灌溉,地里就长不出庄稼。过去,收成差就意味着没饭吃,人们的日子自然过得很苦。

所以,要想改变林州的面貌,首先得解决吃水的问题。

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8)

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9)

于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十万林州人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引漳入林”的壮举:在山西平顺县将漳河水设坝截流,引入林县。整个工程历时十年,削平山头1250座,开凿隧洞211个,挖砌土石1515万立方米。

如果你对这些数字没概念,这么说吧,如果把这条渠挖砌的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石墙,其长度可将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10)

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11)

历经十年,这项壮举不但解决了林州吃水难的问题,还给林州的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引漳入林还有一个更加脍炙人口的名字——红旗渠。

可这又跟林州经济的腾飞有什么关系?

红旗渠不仅为林州带来了水

也为林州的经济腾飞插上来翅膀

这话又得说回修渠的“十万大军”。

要知道,当初修渠的绝大数工人都是来自于当地村民。所以,红旗渠的修建不仅解决了林州人吃水难的问题,还磨炼了林州人吃苦耐劳的心性,也为林州培养和提供了许多能工巧匠……而这些,都为以后林州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呢?

除了红旗渠,林州还有啥最出名?包工头啊!

提起林州的包工头,全国上下只要从事建筑行业的有哪个不知道。1989年,林州还曾获得全国首批“建筑劳务基地输出县”的称号。

当然,如今林州在全国建筑行业的地位,绝不能以“包工头”一而盖之。

曾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中国的文字博物馆”就是由林州人建造的,就连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设,也有很多林州建筑产业工人参与其中。

2015年,林州市各类建筑业企业完成建安产值1200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的51.3%,全市农村强壮劳动力的60%从事建筑业,农民人均收入的60%来自建筑业,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60%得益于建筑业。

建筑业正式成为林州的支柱型产业。

林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林州是怎么富起来的)(12)

同年10月,在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筑之乡”的评审会上,林州市荣获“中国建筑之乡”称号。

截止到2016年底,林州的建筑企业总数达到379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总量达54家,进入中国建筑业双200强的企业有5家,获评全省首批AAA级信用企业有4家,纳税上千万元建筑企业23家,完成全年建安产值1050亿元,创劳务收入96亿元。

林州建筑品牌影响力在社会和行业内进一步扩大的同时,支柱产业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如今,林州建筑队伍在全国遍地开花,涉及全国350多座城市;除此之外,林州人还开辟了海外市场,向南非、俄罗斯、东南亚等境外进行建筑劳务派遣。

在林州两代人的努力下,林州终于逆风飞翔,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同时,林州富的不仅是钱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对林州而言,更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图片来自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