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底层的生活免费阅读:我在底层的生活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芭芭拉·艾伦瑞克是《时代周刊》的专栏作家她是美国白人,有着细胞生物学博士的学历,是名实打实的社会精英她却在年届60的时候,三次深入美国底层,假扮穷人,做起餐厅女服务生、女佣公司清洁工和沃尔玛销售,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我在底层的生活免费阅读:我在底层的生活?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我在底层的生活免费阅读:我在底层的生活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芭芭拉·艾伦瑞克是《时代周刊》的专栏作家。她是美国白人,有着细胞生物学博士的学历,是名实打实的社会精英。她却在年届60的时候,三次深入美国底层,假扮穷人,做起餐厅女服务生、女佣公司清洁工和沃尔玛销售。
要了解芭芭拉为什么这么做,首先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1996年,美国通过了新的福利改革法案——贫困家庭暂时援助方案。相比之前的福利方案,这个新方案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它废除了永久性的福利,每个领取者一生中最多可领取60个月,也就是一共5年的福利。第二,福利领取人每周要从事工作30小时,6岁以下儿童的单亲家长,每周也要工作20小时。若不遵守政府工作要求,福利可被降低或终止。
提倡福利制度改革的人普遍认为,工作是脱离贫穷的途径。那些依赖“政府的施舍”过日子的人,必须学会振作起来,像其他人一样用工作改变贫穷的现状。
努力工作一定能改善生活、脱离贫穷吗?芭芭拉用实际经历给出了答案:不能!在社会如此富足丰裕的时刻,一个在经济的最底层的人仍然必须挣扎求生。并且,“工作使人脱贫”这个假设,还在某种程度遮盖了导致贫穷的真正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作者想驳斥的观点,把这本书解构成三个问题。
第一,穷是因为人们懒、不愿意去工作吗?
1998年,芭芭拉在离家最近的佛罗里达州的西屿市,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卧底打工。
她制定了严苛的卧底标准:第一,不用自身教育背景或既有工作经验找工作;第二,找到薪水最高的工作,努力保住饭碗;第三,保障安全和隐私前提下,尽可能找最低等级的住宿。她的目标是,看看自己能否像个真正的穷人一样地工作和消费,并且做到收支平衡。
第一次卧底,她在西屿市做餐厅服务生和客房清洁员;第二次卧底,她转战缅因州波特兰市,做清洁女佣和看护之家的饮食助手;第三次,她又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找到一份沃尔玛销售工作,由于只有一份工作,又一直找不到低廉的住所,她的计划只进行了一周多就不得不提前结束。
芭芭拉用亲身经历告诉读者,穷不是因为人们不工作,恰恰相反,她和她的同事们几乎都要靠两份工作,或者与有工作的人同住,才能勉强维持生存。
在前后三次卧底行动中,她的时薪最高为7.5美元,最低为5.15美元。 除了食品、汽油、电话、洗衣等基本花费,芭芭拉凡事节俭,有时午餐只吃几块鸡块。她不抽烟喝酒,30美金的服务员工作裤对她来说都算奢侈品。她在各地的同事,同时做两份重体力工作,一天工作往往超过8小时,午餐却只有一根热狗甚至一小包饼干可以充饥。
为了生存下去,芭芭拉把住宿标准一再降低。不仅如此,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极大地损耗了她的健康。曾经的她坚持在健身房举铁,如今却靠着不同品牌的止痛药撑过每一天。
深入底层后,芭芭拉悲哀地发现,“在贫穷的世界里,就如同物理学命题所讲的一样:起始点的条件决定了一切。”一个穷人若无法凑出两个月的租金去租公寓,就只能出高价按周付去租一个房间。若他只租到一间房间,他就没法自己做饭,只能吃便利商店食物,例如快餐、热狗,比自己做饭更贵,而且还缺乏营养。若他没有钱办健康保险,一旦生病就一切都得自费。
也根本没有什么神奇的理财方法能让穷人维持生活,即便芭芭拉为卧底生活有所准备,她也有2/3的几率铩羽而归。
第二,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文化水平低、眼界狭隘吗?
首先,本书驳斥了一个大家的刻板印象,那就是底层的工作不需要技能,谁都能做。
芭芭拉总结她的三次底层打工经历,发现的第一件事就是:无论多低阶的工作,都没有任何一个是真的“不需要技巧”的。
其次,芭芭拉发现,连续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消耗了她的大部分思考能力。
连轴转的工作剥夺了她的爱好,第一次打工时她还能每天抽一小时阅读,到后来,她每天只能在吃晚餐的时候守着电视机放空一会。
当人的体力透支到极限,教养甚至善良都消失不见了,只剩下原始的恶。芭芭拉会诅咒与她起过争执的同事,甚至对没打过交道的同事也满怀恶意。她看到自我意识的退步。那个原始的芭芭拉变得非常吓人,她更苛刻、更狡猾、更满怀怨恨,而且不如优渥时的她聪明。
另外,糟糕的生活环境,对她的性情和工作状态也有极大的影响。
所以,眼界狭窄并不是贫穷的原因,而是贫穷的结果。这是穷人无法跳脱阶层、跳出思维局限的一大原因,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自我价值感的不断降低。
芭芭拉说:“找寻低薪工作的过程会使人感到自己很卑微,因为你必须把自己、包括你的精力、你的微笑、你真实或假造的生涯经历,呈现给各式各样的人,而他们就是觉得你提供的东西不怎么有趣。”
第三,导致贫穷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首先,因为薪水太低,而租金太髙。
租金问题很简单,就算是没受多少教育的穷人也知道重点在哪:是市场。当富人和穷人在开放市场里竞争住房时,穷人根本没有任何胜算。经济越繁荣,股价越高,富人越多,穷人必然被迫住进更昂贵、更荒败或离工作场所更远的屋子。
其次,因为公共部门的不负责任。
官方的贫穷率统计根本无法反映穷人的真实住房危机。官方的贫穷等级以家庭的食品支出为基准值,然后把这个数字乘以3。但食物相对而言是不会通货膨胀的,芭芭拉认为,到现在还用食品支出作为计算贫穷等级的基准值,显然已经过时了。
住房市场严重扭曲,公共住房的支出却在降低。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建筑公共住房的支出就在降低,扩大公众租房补助的方案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突然打住。另一方面,相较于无房者,政府对拥有房屋者的住房补助反而更多。
第三,因为雇主拒绝加薪。
雇主宁愿用低薪不断招收新员工也不肯加薪留住老员工,导致底层劳工始终在低薪圈内打转,只能靠多打一份工来维持生活。
第四,因为穷人不会反抗。
芭芭拉认为,身在底层才会明白,人们越穷困,他们的行动力也通常越加受限。一旦改变工作场所,就可能无法解决交通的问题,即便是有车的人,他们也还是有油钱的问题。即便有更好一点的工作机会出现,他们也害怕因为一周没有收入而失去住所,喂不饱家人和自己。
第五,主流社会已经把穷人完全排斥在外。
在高度两极化而不平等的社会里,从政界到媒体再到富人,对贫穷和穷人议题采取几近沉默态度。
芭芭拉在书中写道,媒体只报导福利改革法案后续发展的光明面,把偶尔出现的成功故事大加发挥,对各州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饥饿状况低调处理。
占据社会顶层的20%的富人和政客决定要实施哪些福利措施,甚至最低工资是多少,以及用怎样的法律来规定如何对待劳工。但穷人却从主流文化里消失了,无论是在政治语汇、知识研究或日常娱乐里,都消失无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