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极生乐人生感悟(人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喜悦和悲伤是情绪硬币的两面,喜极而泣和悲极而笑,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喜极而泣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喜极而泣”?传统的解释是“乐极生悲”。
这种解释认为,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生存环境都是极其危险的。
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放松对外界危险的警惕。而那些过于强烈的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注意力的灵活性,进而让他对环境中危险的觉察能力变弱。
尤其是因为极度喜悦而“得意忘形”的状态下,更是容易忽略身边环境中的危机。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极度喜悦的情况下,遭遇危险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导致“乐极生悲”。
为了减少这种“乐极生悲”的情况,人体就会本能的产生相反的情绪,来中和那些过度的喜悦,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喜极而泣”。
但是,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我们发现“喜极而泣”现象的发生,应该还有着其他的可能性。
笑的背后不仅仅是喜悦
笑是人类最常出现的表情之一,也是人们传递喜悦情绪最常用的方式。
虽然,有时候我们也会在独处的时候笑起来。
但是,和所有的表情一样,笑的主要功能是向其他人传递一些关于我们个人的信息。
比如说,笑可以向周围的人传递出友好的信号,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让他人知道,当下我们的内心是满足的、喜悦的,以肯定他们对我们的付出。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笑本身在人类文化的影响之下,其所蕴含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由于它是所有情绪中,最容易被周围的人接受的一种,所以经常被用来掩盖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甚至,有些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在我们的笑声背后,掩藏着真正情绪是什么,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而笑。
爱笑的女老师
前几天的一次读书会上,一位女老师跟我分享了她的一个梦。
梦中她和一些高中同学,在一间教室里自习。她的表姐在教室后面在擦黑板,准备出新的黑板报。黑板上画着两个人,一个是哪吒,一个是孔子。
哪吒的混天绫很长,飘到了孔子的脚下。
就在她表姐准备擦掉哪吒的时候,她跑过去问表姐:“表姐,你为什么要擦掉小丸子呢?”然后,她表姐诧异的看着她说道:“这是哪吒,不是小丸子!”她听了之后,就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就笑醒了。
醒来之后,看看时间还早,很快她就再一次进入了梦乡。紧接着,她又做了一个梦,梦中她身边的墙纸剥落了,盖在了她身上,然后很多的蜈蚣从墙纸背后爬了出来,她想把墙纸推开,但是,墙纸却像粘在了她身上一样,怎么都推不开。然后,她就吓醒了。
先是被笑醒,然后被吓醒。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两个不怎么相关的梦。但是,它们却揭示了一个事实:在她哈哈大笑的背后,其实掩藏着深深的恐惧。
哪吒是以叛逆而闻名于世,孔子则是万世师表,象征着道德君子般的人类楷模。两个人同时出现在黑板上,其象征意味非常的明显。
如同神话中,哪吒叛逆的结果是闯下大祸,给自己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位女老师,曾经的“反社会人格”也给她带来很多的灾难性的后果。
但是,后来随着身边一位“孔子”的出现,让她的生活进入了一种新的平衡——既能够保持叛逆的情绪和行为,又会有一种新的“情感”及时来制止她破坏性的举动。
这个时候的她,看起来就像是喜欢无理取闹,但是又不会闯下大麻烦的“小丸子”。
而“表姐”则是她的一面镜子,通过擦掉旧的黑板报的行为告诉她,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不能再依赖他人的管教,来维持自己正常的生活了。
同时,也拆穿了她伪装成“小丸子”的“哪吒”的本性。
这种拆穿,让她既尴尬又恐惧,恐惧的是离开了“孔子”的教诲,她会不会出现小时候那样的情况:失控的冲动给她的生活带来灾难般的体验。
但是,她没有对这个恐惧直接作出反应,而是选择用“哈哈”大笑来掩盖它。这种恐惧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掩盖它的笑声冲破了她睡眠的束缚,直接把自己给笑醒了。
而下一个被吓醒的梦,显然就是这些被掩藏的恐惧的直接表现。梦中出现的虫子,往往象征着一个人婴幼儿时期的本能冲动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蜈蚣这种令人心生恐惧的节肢动物,在女老师梦中以一种失控的方式涌出,说明女老师在婴幼儿时期的本能冲动,曾经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灾难。
这些灾难,让她在几十年后的潜意识中依然对之心有余悸。在失去了“孔子”的庇佑之后,哪怕是大笑也没有掩盖住它们对她意识的冲击。在梦中,对她的意识造成了强烈的扰动。
喜极而泣
就如同上面的那位女老师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在用“笑”的表情欺骗别人,来掩饰自己当下的尴尬和内心的不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而需要被掩盖的情绪越是强烈,笑的也就会越“猖狂”。
许多人也像这位女老师一样,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用笑来掩饰自己内心不适的习惯。
当然,只有极少数人像她那样用“大笑”来掩盖“恐惧”。大部分的人,往往都是在用“笑”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悲伤。
对于人来说,悲伤是一种常见的不适体验。在不加掩饰的情况下,悲伤的感受往往会让我们忍不住的流下眼泪。
许多的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类成长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悲伤的体验。
因为,成长往往意味着不得不自己独立的去面对生活、承担责任,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和那些曾经满足我们生理和情感需要的人、事、物分离,继而产生强烈的悲伤体验。
所以,人类的社会容易把“哭泣”理解为脆弱和幼稚,是拒绝成长,人格不够成熟的表现。
再加上成长本身是社会所鼓励的,所以,在我们因为成长而感到悲伤的同时,也会体验到因为得到社会赞许而产生的喜悦。
然后,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会把悲伤掩盖起来,只表现出喜悦的表情。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喜悦的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一个悲伤的阴影。你体验的喜悦越强烈,这种悲伤的阴影可能也就越浓重。
而这些被压抑的悲伤,随时需要一个出口。当你全身心的沉浸在喜悦中,而放松了对它的防备时,它们就会趁机偷偷的从潜意识中溜出来,让你流下“喜悦的泪水”。
有悲极而笑吗?
虽然比喜极而泣少见,悲极而笑这种情况也是会发生的。
尤其是癔症患者在癔症发作时,经常会有哭着哭着突然傻笑的现象。这种情况,其实和本文开头所讲的“乐极生悲”是同样的道理:为了不让个体因为过度悲伤,而让自己失去觉察周围环境的能力,大脑会本能的启动相反的情绪,让自己尽快的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
但是,在健康、成熟的人身上,并不会存在“悲极而笑”的情况。就如前文所述,压抑悲伤是人类社会化过程中所必要的。
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成功的喜悦背后,往往都有着各种心酸和悲苦。所以,才会有喜极而泣。
这是人类社会化的必然。除非一个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逆社会化”,他身上才会出现“悲极而笑”的情况。而“逆社会化”往往意味着精神崩溃,陷入精神病状态。
结语:
“喜极而泣”现象在不同的人格层次上,可能具有不同的适应性意义。因而本文的解释应该更加的接近现代人的现实情况。
“悲极而笑”,对应的是巨大压力下的精神崩溃的状态,是很多人不希望遇到的状态。
当下,对于每一个人类个体来说,最大的考验不再是生存,而是如何适应这个纷繁复杂,而又有着巨大吸引力的社会。
-END-
策划:素琪
作者:纵兆辉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