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1)

法兰克王国盾形徽章

自法兰克王国转化为神圣罗马帝国后,帝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时期,帝国皇帝借助着与罗马教皇的良好关系,曾一度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2)

法兰克王国疆域图

但是好景不长,帝国很快就迎来了种种危机。公元1254年的大空位时期,使帝国内部种下了分裂的种子。当帝国艰难的渡过这一段空位时期后,又遭遇了三十年战争。战争加剧了帝国分裂的进程,帝国皇帝对此也束手无策。

到了拿破仑时代,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濒临崩溃,仅仅能够维持表面上的统一。当拿破仑的势力深入帝国核心后,神圣罗马帝国终于走向了解体,曾经自称罗马帝国"继承者"的神圣罗马帝国再也不复存在了。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3)

神圣罗马帝国所使用的徽样


大空位时期的出现为帝国后来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5世纪末。当时的法兰克王国已经通过几代国王的努力,成为欧洲大陆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王国之一。到了查理大帝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更是达到了巅峰状态,一度有凌驾于其他欧洲诸国之上的希望。

所谓盛极而衰,在查理大帝死后,帝国便开始逐渐衰落下去。到了公元9世纪末,法兰克王国迎来了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转折点,即《凡尔登条约》的签订。该条约签订以后,法兰克王国便分裂成了三个小国,即东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4)

分裂后的法兰克王国

到了公元962年,三个分裂的法兰克王国又重归一统,国王奥托一世也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便由此开始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神圣罗马帝国"还并没有肩负"神圣"二字,而是到了公元1155年才正式拥有了这一名字。这一年,教皇阿德里安四世在罗马帝国前加上了神圣二字。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5)

汉初刘邦也曾推行过郡国并行制

神圣罗马帝国的构成较为复杂,且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构成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真的要寻找一个相似的朝代的话,那么应当对应的是西汉王朝或西周王朝,在这里以西汉王朝为例。西汉初年,刘邦就曾经以郡国并行制为基础,在汉帝国境内分封了诸多诸侯王和诸侯国。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一切权力,基本上就是封国内的小皇帝。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6)

神圣罗马帝国刚刚形成时的领土范围

在这种结构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只是各封建领主的共主,帝国皇帝提供对各封建领主的庇护,而各封建领主则因此向皇帝效忠。这种结构本就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一旦遇到较强的外力便会被撕裂,有时甚至会因自身的不稳定性而自行走向瓦解。

到了公元1254年,神圣罗马帝国终于迎来了历史的考验。这一年帝国皇帝的权力和威望衰微到了极点,甚至已经无法控制帝国境内的封建领主,只能够控制王室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一小部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要向前追溯到腓特烈二世统治时期。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7)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继位之前,历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是通过与罗马教廷维系着紧密的关系,来保障帝国的统一和完整性。腓特烈二世继位后,曾因十字军东征问题与罗马教皇决裂,这也直接导致他对帝国的统治力开始下降,毕竟国内的封建领主都不愿意与一个被开除了教籍的皇帝为伍。对此,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历史学教授Gunther Wolf(冈瑟·沃尔夫)在《Frederick II》(腓特烈二世)一文中曾经提到:

"Gregory IX deeply distrusted Frederick both in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matters···Gregory excommunicated Frederick for the second time on Palm Sunday, March 20, 1239. This was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phase of the gigantic struggle between the papacy and the empire; it ended with the death of the emperor and the downfall of his house."

(译文:教皇格雷戈里九世对腓特烈在宗教和政治上都极不信任···格雷戈里九世以皇帝打算把他赶出罗马为借口,于1239年3月20日的棕榈星期日第二次将腓特烈二世逐出教会。这是教皇和帝国之间巨大斗争的最后阶段的开始;以皇帝的死和他的事业的倒塌而结束。)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8)

开除腓特烈二世教籍的教皇格雷戈里九世

即便是在康拉德四世继位后,帝国皇帝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得到改善,帝国皇帝的权力衰微趋势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所以在康拉德四世死后,帝国陷入了一段被称为"空位时期"的阶段。在这期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得到各封建领主的认同,进而戴上帝国皇帝的皇冠。

笔者认为,在神圣罗马帝国进入空位时期之前,其内部就已经因皇帝的权威下降而出现了分裂的趋势。此后的时日里,帝国皇位空悬了二十余年,这再一次加速了帝国的分裂趋势。各封建领主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没有国王执政的日子,对国王与封臣之间的关系纽带也不再重视,因为此时的封建领主已经失去了皇帝所能够提供的庇护,只能依靠自己的实力来保障自己和封国的安全。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封建领主难免会萌生摆脱帝国皇帝束缚的野心,进而加快对外扩张并逐渐脱离帝国的控制。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9)

象征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双头鹰浮雕

虽然鲁道夫一世在公元1273年加冕成为了帝国皇帝,但这种分裂因子已经潜伏在了帝国最为隐晦的根部。只要这一因素没有得到彻底根除,帝国早晚有一天会彻底瓦解。即便帝国皇帝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潜在的风险,却也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重建国王与封臣之间的关系。但可惜的是,帝国皇帝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重建国内的秩序,中央集权之路举步维艰。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10)

大空位时期过后的第一任帝国皇帝鲁道夫一世

三十年战争耗尽了帝国维持统一的力量

虽然神圣罗马帝国在空位时期过后就留下了分裂的隐患,但这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就会分崩离析。鲁道夫一世的继位明显延长了分裂出现的时间,也延长了帝国的国祚。

在此后的时日里,历代帝国皇帝大多尝试过强化中央集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少巩固了帝国皇帝的地位和权威。但是由于宗教势力的再次介入,导致帝国皇帝的努力又一次化为乌有。当到了公元1618年时,神圣罗马帝国又一次迎来了历史的考验。这一年,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爆发了。

自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运动的风潮后,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封建领主便分裂成了两大派系,一派支持传统的天主教、一派则支持新教。天主教信徒将新教信徒视为异端,而新教教徒则认为当前的天主教徒已经失去了"初心",双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宗教信仰展开了激烈的内战。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11)

掀起宗教改革运动的马丁·路德

此时,帝国皇帝选择站在了天主教联盟的队列里,竭尽全力打压信仰新教的封建领主。为此,帝国皇帝得到了罗马教皇的赞誉,欧洲其他信仰天主教的王国国王也都自愿为帝国皇帝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从这一时刻开始,三十年战争从原本的帝国内战转化为了一场席卷欧洲大陆的大规模战争。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12)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公元1648年,三十年战争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宣告了结束。该条约规定,信仰新教的封建领主和封国在帝国境内将拥有和天主教信徒相同的地位,帝国皇帝也不再强迫封建领主全部改信天主教,封建领主可以自行决定封国的信仰。如果百姓生活在新教国家,自身却信仰天主教,则可以移居至其他以天主教为信仰的封国内生活。对此,《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一书中曾经提到:

"The Peace of Westphalia confirmed the Peace of Augsburg, which had granted Lutherans religious tolerance in the empire and which had been rescinded by the Holy Roman emperor Ferdinand II in his Edict of Restitution,Moreover, the peace settlement extended the Peace of Augsburg's provisions for religious toleration to the Reformed church, thus securing toleration for the three great religious communities of the empire—Roman Catholic, Lutheran, and Calvinist."

(译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颁布后,帝国皇帝给予了路德教会一定的宗教宽容。此外,《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将帝国皇帝关于宗教容忍的规定的和平扩大到改革后的教会,从而确保罗马天主教、路德教和加尔文主义三大宗教团体的平等地位。)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13)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现场

从表面上看,这份合约的签订使帝国公民拥有了信仰自由的权力,但这并不是合约的关键所在。合约中曾规定,各封国拥有独立的外交权,这意味着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关系再一次弱化了,皇帝为名义上的共主这一性质被大大加强了。不过这些封建领主绝不可以向帝国皇帝发起进攻,这也是合约中保障帝国皇帝地位的内容。

另外,三十年战争似乎是单纯因宗教信仰而引发的战争,实则不然。只能够说,三十年战争是因宗教信仰问题而引发的战争。战争开始后,帝国境内的封建领主便打出维护宗教信仰的名义,对周边信仰不同的封国展开了疯狂的进攻,目的其实是为了占领对方的领地,进而扩大自己的封国领土面积。所以说,三十年战争其实是帝国分裂到一定程度上的具体体现,也进一步加快了帝国分裂的进程。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14)

由帝国内战转为全欧洲混战的三十年战争

拿破仑逼迫弗朗茨二世放弃帝位,神圣罗马帝国覆灭

拿破仑崛起后,神圣罗马帝国迎来了最后一次考验。可惜的是,帝国并没有能够度过这一劫。公元1804年,拿破仑在法国加冕为帝,直接动摇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地位和权威。为了保障自己的地位,帝国皇帝选择与英国等国一同组建反法同盟,但却未能阻止拿破仑统一欧洲的脚步。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15)

加冕称帝的拿破仑

两年后,拿破仑利用外交手段,迫使帝国境内的诸多封国脱离了帝国皇帝的控制,进而加入了拿破仑所构建的帝国体系当中。不久,他又以武力的方式逼迫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退位。弗朗茨二世已经意识到无力在保住自己的尊贵地位,故而只好答应退位,神圣罗马帝国终于走向了灭亡对此,牛津大学现代史教授Geoffrey Barraclough(巴勒克拉夫)在《Holy Roman Empire》(神圣罗马帝国)一文中曾经提到:

"As far back as the end of the 13th century, French kings had been scheming to annex the title as well as to absorb the outlying territories of the empire. With Napoleon's rise to power this ambition came within reach. Posing as the new Charlemagne,he resolved in 1806 to oust Francis II from his title and to make the Holy Roman Empire a part of the Napoleonic'new order.'"

(译文:早在13世纪末,法国国王就计划吞并这一头衔并吸收帝国边境领土。随着拿破仑掌权,这一野心触手可及。他冒充新的查理曼大帝,于1806年决心将弗朗西斯二世从他的头衔中赶出去,并使神圣罗马帝国成为拿破仑"新秩序"的一部分。)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16)

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没有首都的国家,帝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哪里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通常来说,帝国皇帝所居住的地区或皇帝家族所居住的地区为帝国实际意义上的首都

由于曾经有多个王朝统治过神圣罗马帝国,所以帝国的核心也常常随着统治权的变更而变更。这也就意味着,帝国从来就没有一个重要的内核,能够令诸多封国凝聚并依附的内核,所有的邦国都不会一直享有特殊的待遇,这同样是帝国最终走向分裂的一个因素。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17)

拿破仑的军队

弗朗茨二世的退位,并没有直接宣告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走到了尽头。虽然帝国皇帝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帝国依旧能够勉强维持原来的面貌。但是所有的欧洲人都非常清楚,神圣罗马帝国早已名存实亡。毕竟帝国内部早已经在拿破仑的势力到来之前就已经分裂成了许多小块,这些小块名义上对帝国皇帝效忠,但实际上却很少听从皇帝的号令,所以这一时期的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18)

神圣罗马帝国已经被拿破仑的军队分割

而帝国真正覆灭的日期,如今通常将其定义为公元1871年。这一年,原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一个邦国普鲁士王国逐渐吞并了周边的其他小国,最终重新将分裂的神圣罗马帝国整合在了一起,即德意志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19)

德意志帝国疆域图


结语

综上所述,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覆灭其实是源自于自身的结构不稳定。换句话说,就是国家体制太过落后。起初,这种封建制还算得上比较先进,并通过封君与封臣之间的紧密关系,将诸多小国整合成了一个大国,最终发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但这并不是最好且最佳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封建制的弊端慢慢浮露出水面,动摇了整个国家的根基。帝国皇帝虽不断尝试扭转这一现状,但都未能够找到一个最佳的处理办法。

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20)

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雕像

而神圣罗马帝国走向分裂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帝国皇帝的权力来源和结构还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的权力凌驾于律令之上,律令受君主的意志左右。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则受到法律的限制,甚至有时还会受到各地封建领主的限制。不仅如此,就连罗马教廷一样可以利用宗教的力量来限制皇权的行使。这也就意味着,当帝国皇帝想要逾越种种障碍完成中央集权时,他所要面对的困难要更多。

最后一个导致帝国分裂的原因,则是因为神圣罗马帝国没有一套完整的皇位继承法则。由于皇帝是从帝国境内的几大王国君主中选举出来的,所以帝国皇位并没有世袭的基础。一旦皇帝死去,其他的选帝侯则会陷入无尽的争执当中,直到新任皇帝的产生才宣告暂时中止。此后周而复始,一直持续到帝国覆灭的前夕,这种内斗无疑会消耗帝国维持统一的力量。至于拿破仑,他只是将已经濒临崩溃,且脆弱不堪的神圣罗马帝国撕成了诸多小块而已,充其量也就算得上是点燃导火索的那个人。


参考文献:

1.《Frederick II》,Gunther Wolf著

2.《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3.《Holy Roman Empire》,Geoffrey Barraclough著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钧儒说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