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迁都屯田有什么用(曹操为啥下令取消寒食节)
清明节期间,人们游玩的时候,一些人会想到,中国古代曾经有一个寒食节,而这个寒食节在三国时期, 被曹操下令取消了。那么,曹操为啥取消寒食节?
(介子推的忠孝堂)
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的。
根据资料记载,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其实,寒食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还有更深的寓意。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
(寒食节)
寒食节这天, 人们都不吃饭,用来纪念他。而他值得纪念的地方,就是“廉”,即不贪图爵禄。这和饿着不吃饭,意思是差不多的吧。人们通过这么饿上一天,提醒自己想想作为人类,不要太贪婪。
后来,这种做法扩大化了。介子推的事情和晋国有关,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是在山西西南部,于是,山西非常重视这个风俗,在介子推忌日这一天,人们不吃饭,只吃提前备下的冷的食品,所谓寒食。
这个风俗延续到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曹操颁发《明罚令》说:“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且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也就是说,当时不生火,吃寒食,还只是山西地区的特殊风俗,而曹操觉得这是个陋俗,怕把山西寒冷地区的老百姓给冻饿坏了,于是明令禁止,否则处半年有期徒刑。
通过曹操的这个政令,能够看的出,寒食节很多人是不愿意过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只吃冷饭,不能吃好吃的,也容易影响健康。
(影视剧中的曹操)
后来,晋朝取缔了曹魏。因为“晋”,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同名,而介子推的事,又可以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政府又鼓励人们纪念介子推了,于是寒食照旧。
当时,清明还是一个节气,谈不上节日。寒食节要比清明重要的多。不过,人们也发现寒食节这几天不太好过, 太苦逼了,天天要吃冷饭,这与古代人们崇尚美食的做法格格不入。而寒食节和清明离的又很近,且清明这天也有一些活动,后来人们就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后来, 寒食节慢慢的就消失了,大多数人们干脆过清明节,而不过寒食节。
不过,现在还有人过寒食节的。根据资料记载, 如今,在山西大部分地区选择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而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不过,现在的寒食节吃的也和以前有所改观,不再是冰凉冰凉的冷饭,而是用点心等干粮替代,时间也不是一个月。【参考资料:《 新华网---“寒食节”是怎样消失的》、《历经沧桑的寒食帖》、《博物志》 】(作者:每日汉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