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为什么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1)

广州市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悦 通讯员 粤农轩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9999元增长到2021年的22306元,年均增长9.3%,增速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7:1降至2.46:1。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8元,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经常讲的一句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在一个底子薄、基础弱、国情复杂的大国,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极不平凡,极不容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付出了长期艰辛努力。

在广东,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投入力度和工作强度,坚持真心实意抓、真金白银投、真刀真枪干,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十年,广东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省乡村振兴见到显著成效,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全省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为什么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

近年来广东系统化推广发展预制菜产业

非凡十年,广东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多次强调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对于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粮食主销区的广东来说,保障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广东突出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将粮食安全纳入乡村振兴考核硬指标,建立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调度监测体系,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产量稳中有增。粮食总产量由2016年的1204.22万吨,上升到2021年的1279.9万吨,粮食产量和面积实现双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9年历史新高,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连年获得“优秀”。

全面小康,经济发展是基础。广东坚持全产业链思路,多措并举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坚持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一体构建,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一体打造,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农业现代化发展跑出加速度。目前已构建起“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累计创建18个国家级、288个省级、7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主要农业县、主导产业和主要特色品种全覆盖。建成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6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39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578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广东系统化推广发展预制菜产业,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首只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搭建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统筹推进数字农业、休闲农业、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市场体系建设,在全国首创“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创设农产品网络节云展会模式。

抢抓RCEP生效机遇,加快推动广东农业“走出去”发展。通过整合分散的产业资源、品牌资源,推进广东荔枝等优势特色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注重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荔枝、菠萝、茶叶、柚子、橘红、陈皮、花卉、水产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农民兄弟心中乐开了花。

与此同时,广东牢牢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要害,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基础。一方面,紧抓耕地这个“命根子”。启动新一轮(2021-2030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建成120.8万亩高标准农田,连续4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年度建设任务,成为连续4年获国家通报表扬的唯一非粮食主产省。创新激励政策开展撂荒耕地整治,2021年新增复耕复种撂荒耕地85.89万亩。另一方面,紧盯种子这个“芯片”,用科技支撑起小康梦。截至2021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3%,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98.5%,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非凡十年,广东农村实现美丽蝶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全面小康最亮丽的底色。这十年,广东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农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广东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通过大力推动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广东创新开展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五美”专项行动,把圩镇、农垦、国有农场等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范围。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6%,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以上。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初见成效,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67.9万余个。同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启动建设示范带487条,初步建设3420公里,一批主题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初步成型。

目前,农村的基础设施短板已逐步补齐。从2021年开始,广东全域开展“三农”领域“九大攻坚”行动,实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等“九大攻坚行动”,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将农村村内道路建设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强力攻坚,基本实现全省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自然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97%以上。全省“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通乡镇和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行政村通客车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到65%。

非凡十年,广东农民获得感更强

全面小康,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拼搏向前,广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广东将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搭建县镇村三级生产托管服务协办体系。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搞好统一经营服务、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坚持办好扶贫车间、乡村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9999元增长到2021年的22306元,年均增长9.3%,增速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7:1降至2.46:1。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58元,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与此同时,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民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目前在广东,县域医共体功能形态日趋健全,以县医院为龙头带动乡镇卫生院的县镇一体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基本形成。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公共服务中心(站)基本全覆盖。常住人口规模4000人以上行政村举办规范化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95%以上。建成5G、4G基站数量均稳居全国第一,行政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

非凡十年,广东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十年来,广东积极盘活农村要素资源。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共清理核实村组两级集体资产6522亿元,全国最多。创造性以农村垦造水田、拆旧复垦为先行点打造城乡要素交易平台,实现农村产权流转管理平台省、市、县、镇、村5级互联互通,为乡村振兴引入资金233.64亿元。

积极改善农村营商环境,将农业农村领域原有的346项行政权力事项压减至81项,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的环境更加优化、基础更加扎实、载体更加多元、渠道更加畅通。

持续推动城乡融合,“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成为广受欢迎的民生品牌。大力组织城市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下乡行动,实施“乡村工匠”工程,累计培训乡村工匠8.2万人次,认定农村乡土专家2513人。

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还了解到,广东已出台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从2022年起以30%为起点,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益投入农业农村的比例,到2025年前达到不低于50%的目标,同时土地出让收入投入的比例不低于8%。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合力描绘更加美好的时代画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牢记的殷殷嘱托,正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把力量凝聚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

为什么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3)

在广州的智能果园,荔枝采摘用上机器人

金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3年4月9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博后村考察;2015年2月13日,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均指出

实践案例

看老乡的小康路

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表明了眼中的“小康”,不仅要看经济总量,还要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仅要看平均数,而且要看大多数。广东这十年,全省百万人口摆脱贫困生活,数千个村实现美丽蝶变,乡村全面振兴再踏上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老乡的小康路为广东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了很多经验借鉴。

成立强镇富村公司,聚合力抱团发展

驻南雄市水口镇帮扶工作队自2021年7月入驻以来,与镇党委政府一起,把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来抓。为激发发展动力,当地通过镇级经济发展平台运营,把水口镇优质农产品资源与土地等优质资产统一包装打造,构建资源资产与市场对接机制,把资产资源真正变成富民强村产业。经多次研究并征求意见,2021年12月,水口镇13个村经联社及社区居委会“抱团取暖”,联合控股成立南雄市富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由各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执行董事和股东,确保发挥党支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和引领作用。

富村公司成立后,首先用“消费帮扶 订单收购”的方式取得公司的“开门红”,2022年新春佳节前夕,各组团帮扶单位工会在富村公司采购了水口的腊味、大米、花生油等农副产品,直接为富村公司创造5万多元利润。充分用好水口战役红色资源,整合运营村集体经济“红星饭堂”,为水口红色文旅提供服务。同时,努力开拓市场,成功入围广东韶钢松山员工夏季防暑降温清凉物资供应商、与华美食品集团等企业开展联合打造产品销售、打造“水韵红土”公众号及网上商城等,实现营业收入约165万元,利润合计约28万元,预计为水口镇14个村(社区)平均增收2万元,有效带动了农户增产增收。

“党建 ”引领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红丰村,盛产菠萝蜜、黄鬃鹅、水稻等农特产品,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小、市场和品牌竞争力不足。集体经济薄弱成为红丰村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短板”。

为破解村集体增收难题,阳江市委组织部等6个单位驻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的帮镇扶村工作队自2021年6月参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以来,在红丰镇党委的领导下,强化党建引领,以红丰村为创新“试验田”,探索“党建 ”模式盘活资产、整合资源,推动红丰村创建两家村级集体企业,并修缮盘活村中闲置的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旧址作为两家企业的办公场所,为当地村民创造了10个家门口就业的岗位(其中聘用原建档立卡脱贫户2名)。预计全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超36万元。

其中的保洁公司承接了红丰镇区、农贸市场、江春路部分道路保洁服务项目,是美丽圩镇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而菜鸟驿站、电信服务点等便民服务平台,则通过与快递公司、电信运营商合作,使业务覆盖镇区、农贸市场及周边楼盘和工厂,便利周边群众,进一步畅通便民服务“微循环”,完善末端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也成了政策宣传的新阵地。

同时,村“两委”班子牵头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通过法定程序推选村党委书记兼任村级集体企业法人,村“两委”成员兼任理事会、监事会成员,负责对村企进行日常运营管理。健全完善奖励机制,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村干部绩效相挂钩,以“多得”激励村干部“多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数说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强化精准扶贫,坚决打好省内脱贫攻坚战。区域对口帮扶成效显著,组织珠三角地区6市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个市1719个相对贫困村,派驻5597名驻村干部,投入130.94亿元,帮扶相对贫困户11.82万户、36.78万人。

●定点扶贫机制不断完善,动员全省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派出驻镇(街道)工作组1112个、驻村工作队1.2万个、工作队员6.5万人,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靠力量。

●“万企帮万村”扎实有力,深化结对帮扶、村企共建,14060个企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9.6亿元。“6∙30广东扶贫济困日”平台共吸引1000多家社会组织、近万家企业、100多万名志愿者、2000多万名爱心人士参与,募集社会资金近420.8亿元。

●在2015年底前消除国家标准下绝对贫困任务的基础上,2016-2020年,广东以解决相对贫困为主攻目标,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全省各地市驻村干部与全省数十万基层干部并肩作战,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如期高质量脱贫,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2277个相对贫困村实现“后队变前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贫困地区减贫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以脱贫促振兴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脱贫攻坚各项举措取得扎实成效。

编辑:

来源:金羊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