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寻找爸妈20年得知妈妈去世了(农村小伙觉得父亲不简单)

1984年冬,一个名叫柴兵荣的四川农村小伙,在和全家商量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58岁的父亲去一趟湖北。

之所以说这个决定很“大胆”,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来,从柴兵荣家到湖北,将近1000公里。上世纪80年代,很多咱们农村人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别说去外省了。

二来,因为家里条件一般,柴兵荣不得不卖掉家里唯一的猪,才凑齐了路费。当家人把卖猪的钱交到柴兵荣手上时,他感受到的是压力。

既然去一趟湖北如此不易,柴兵荣为何非要坚持?这一切,都跟数日前,他无意中看到的一份报纸有关。

那是10月份的事了。

那天,柴兵荣正好开着农技站的拖拉机,在一个加油站加油。间隙,他闲来无事便拿起加油站的报纸看了起来。突然,他被《四川日报》上刊登的一则“寻人启事”吸引住了目光。只见,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柴云正原系我部八连七班长……与部队失掉联系,本人见此启事或知其下落者,请速与湖北省孝感市39155部队政治部联系”

看着这则特殊的寻人启事,柴兵荣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柴云振。

小伙寻找爸妈20年得知妈妈去世了(农村小伙觉得父亲不简单)(1)

从他记事起,父亲柴云振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在日常生活里,柴兵荣一直有一种感觉:父亲并不简单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这些年他发现了一些小细节:

其一,父亲曾说自己当过兵、打过仗,但当柴兵荣问起详细经过,他却总是沉默不语。别人都以当过兵打过仗为荣,唯有父亲每每看到电视上播战争片,眼神里只是透着悲伤。

其二,父亲的右手食指断了一截,以前柴兵荣问过,父亲只是淡淡说道:“打仗的时候,被敌人咬断的。” 到底是怎样激烈的战斗,才会发生如此近距离的肉搏?听完父亲的回答,柴兵荣不忍去想。

种种细节,都让柴兵荣对父亲曾经的经历,产生了莫大的好奇。但不管柴兵荣怎么问,父亲却始终不愿多说。没办法,柴兵荣只能将所有的好奇压在心底。

然而,现在看到这则特殊的寻人启事,柴兵荣实在是忍不住了。因为这则寻人启事中描述的人,和父亲柴云振实在是太像了。而且,不仅名字极其相似。

柴兵荣心中不由犯起嘀咕:莫非报纸上要找的“柴云正”,就是自己的父亲“柴云振”?

于是,柴兵荣拿着报纸回到家中后,立即找到父亲,指着报纸上的寻人启事问道:“爸,你看这上面寻找的人是不是你?

柴云振接过报纸看了看,连连否认道:“不是我,不是我。” 在柴云振看来,报纸上要找的人的名字都不是自己,怎么可能是找他呢?而且,就算真的是他,湖北的领导们找他干啥?

为了把事情搞清楚,柴兵荣开始劝父亲按照寻人启事上的地址,跟自己去一趟湖北。一开始,父亲并不同意,觉得太麻烦了。后来,柴兵荣便对父亲说:“万一人家真的是找你,而且有什么急事呢?你要是不去,不是误了人家的大事!”这样一说,柴云振才妥协了。

于是,柴兵荣便索性卖掉家里的猪,凑了一些路费,带着父亲踏上了寻找真相之路。到达湖北后,他们按照地址找到了当地领导们。经过重重辨认后,市委的领导激动不已,感叹:“小平同志要找的人,终于找到了!”于是,他们当即决定将这一情况:汇报中央。

直到这时,柴兵荣才明白:原来自己这么多年来猜得没错,父亲真的不是简单人物。他早年的经历说出来,就是一段传奇。

小伙寻找爸妈20年得知妈妈去世了(农村小伙觉得父亲不简单)(2)

柴云振到底是什么人?又是谁在找他?

这件事,为何会和邓小平有关系?

一:柴云振到底是什么人?

1926年,柴云振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一户贫苦的农家。

当时中华大地战乱连连,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柴云振家也不例外。所以,从很小的时候,柴云振就开始给地主家当长工,以此来贴补家用,勉强过活。

只是在那样的乱世,想要安安稳稳地过苦日子,有时候也是一种奢望。

1947年,柴云振已经21岁,依旧在贫困的生活中苦苦挣扎。但不幸的是,就在这一年,掀起全面内战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扩充兵力,开始肆无忌惮地抓壮丁,年轻的柴云振被迫成为了国军的一员。

但是,进了国军的柴云振,很快就发现这样的军队真是“烂到了骨子里”。国军长官只知贪污腐败给自己谋取利益,对普通士兵不是欺辱就是打骂,甚至还经常不让普通士兵吃饭。

这让柴云振打心眼里厌恶国民党军队。所以每次国军和解放军作战时,柴云振总是躲到一边,拒绝将枪口对向解放军这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部队。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柴云振所在国军部队被调往前线作战。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已经颓势尽显,内部人心惶惶,普通士兵更是普遍厌战,谁都不想做反动派的炮灰。

于是,在辽沈战役后,柴云振所在部队直接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而柴云振,也就此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到了解放军这支人民军队后,柴云振很快就发现这支队伍和国军的不同。在这里,没有长官欺辱打骂普通士兵,大家都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为穷苦百姓打天下谋利益!

而这,也让从小遍尝人间疾苦的柴云振下定决心,好好在战场上立功。柴云振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屡屡冲在第一线,将生死置之度外!

渡江战役期间,柴云振所在部队担任先遣队开路。柴云振是机枪手,冲在队伍的最前面进行火力压制。

面对敌人的火力覆盖,柴云振和战友们架着木船直冲南岸敌营。江面上子弹如梭,不时有战友中弹牺牲,但柴云振没有丝毫退却,端着机枪和敌人针锋相对,“打哑”了敌人一个又一个地堡。

九死一生之后,柴云振和战友们终于在南岸登陆。但此时敌人固守着一处暗堡阻击,致使我军难以推进。

于是,柴云振在敌人的火力覆盖下,匍匐滚动,就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击溃暗堡里的敌人。

小伙寻找爸妈20年得知妈妈去世了(农村小伙觉得父亲不简单)(3)

终于,柴云振找到了一个绝佳位置。在他的扫射下,暗堡里不断有敌人受伤逃跑。眼看时机成熟,柴云振当即掏出一枚手榴弹扔了过去,敌人被炸翻在地。

战后,柴云振才知道那是敌人的一个前线指挥所。而他,也因为在渡江战役中的英勇表现,被授予二等功,成了渡江战役英雄。

此后,柴云振跟着队伍继续南征北战,立的功也越来越多。他的表现,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于是在1949年12月,被批准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而要说柴云振军旅生涯最高光的时刻,还要属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期间,发生在芝铺里地区的朴达峰阻击战。

当时原本被我人民志愿军打得狼狈不堪的美军,趁着我军北撤休整之际,突然集中兵力发起反攻。

要知道,此时我志愿军战士已经到了体力的极限,而且装备物资都急需补给。如果真的让敌人追上来,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志愿军司令部向15军下达了紧急命令:

“率军迅速组织防御,阻拦敌人的行动,进而掩护志愿军东线主力兵团撤退。”

其实当时15军的弹药和粮食也所剩无几。但面对这样的命令,15军军长秦基伟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接下了命令,并表示:“我们采取一切手段,至少顶住10天!”

柴云振,当时就是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七班的班长。

果然,1951年5月28日,美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开始向芝铺里地区的朴达峰发起进攻。而当时负责阻击这股敌军的,正是一三四团。

经过五天五夜的拉锯战,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大。由于敌人有装备物资补给的优势,虽然我志愿军战士奋勇阻击,但还是被敌人抢走了两座山头阵地。

小伙寻找爸妈20年得知妈妈去世了(农村小伙觉得父亲不简单)(4)

眼看敌人已经逼近三营前沿阵地,形势万分危急。营长武尚志当机立断,将三营剩余战士全部编为二梯队,死守前沿阵地。同时,也给八连七班班长柴云振安排了一项关键任务:带领七班战士,夺回敌人占领的两座阵地,堵住敌人的进攻缺口。

武尚志也知道这项任务有多难,但当时情况危急,实在是抽不出多余的兵力。

柴云振当然也知道这项任务的困难程度,但他毅然决然接受任务,带着七班战友出发了。

当时,加上柴云振,七班只有10个人。柴云振知道,单靠这些人,想要夺回被敌人占据的两座阵地,只能智取,不可力敌。

于是,他来到被敌人占据的阵地附近,开始细细观察,想要找到突破口。

但一整个白天,柴云振硬是没有找到一丝一毫的机会。直到夜幕降临,柴云振终于发现了敌人的“盲区”。

原来到了晚上,敌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射一枚照明弹。但两枚照明弹发射之间,是有一个“空档期”的。这个时候,在夜色的笼罩下,敌人是没有办法直接观察到阵地附近的情况的。

找到这个“盲区”后,柴云振将班里战士分为两拨。一拨随他趁着照明弹发射间隙匍匐向阵地靠近,另一拨则在远处吸引敌人的注意。

就这样,在柴云振的机智下,他带领着七班战士,成功夺回了第一个阵地。

但面对第二个阵地,柴云振也犯起了难。毕竟有第一个阵地的“前车之鉴”,敌人也做了相应的准备,再想用同样的办法拿下第二个阵地,并不现实。

到底该怎么办才好?柴云振观察了第二座阵地后,做出了一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划。

原来,第二座阵地有一面是悬崖峭壁,这一面敌人守备力量薄弱。所以,柴云振将七班战士分为三拨,两拨在正面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和火力,而他则带着另一拨战士从悬崖峭壁攀登而上,奇袭敌人。

但是这么做,柴云振和他带的这波战士,将面临巨大的危险。毕竟一旦敌人发现,在悬崖峭壁上想要躲避都难,只能被敌人当成“靶子”。

但为了夺回阵地,柴云振和战友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好在,柴云振的计划进展地很顺利,他们成功通过这种方式夺回了第二座阵地。

小伙寻找爸妈20年得知妈妈去世了(农村小伙觉得父亲不简单)(5)

然而,这显然并不是结束,毕竟敌人也很看重这两座阵地。所以柴云振和战友们夺回阵地后,面临的是敌人的疯狂反扑。

此后,在敌我双方的拉锯战中,两座阵地几经易手。

战斗进行到第七天上午时,二号阵地又掌握在了我军手中,但整座山头遍地都是我军战士和敌人的尸体,只有柴云振一人活着。

而就在这时,敌人派了一个营的黑人敢死队,直冲山头阵地。柴云振利用之前缴获的敌人的冲锋枪和手榴弹,和这股敌人周旋。

等到中午的时候,山头阵地上的弹药、手榴弹都已经耗尽。好在敌人也所剩无几,于是,柴云振端起刺刀就向剩余的敌人冲去。

论体型,柴云振远比黑人大兵瘦小。但“狭路相逢勇者胜”,比起黑人大兵,柴云振多了一股子悍不畏死的气势。

所以,肉搏至最后,黑人大兵都倒在了柴云振的刺刀下。而柴云振,也在战斗的时候,被黑人大兵咬掉了一截食指,全身到处都是伤口。

当我军增援部队赶到的时候,柴云振因为伤势过重,已经晕死在阵地上。

二:为何寻不到他?

当柴云振再一次睁开眼睛时,他已经离开了朝鲜战场,身处内蒙古包头市部队医院。

原来,增援部队赶到阵地后,发现柴云振已经昏迷。于是,他就送进了战地医院救治。但当时战地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柴云振受的伤实在太重,战地医院根本没办法治好他。

所以,为了抢救柴云振,组织将他送回国,送到了内蒙古包头市部队医院进行救治。救治医生看到柴云振醒过来,也不由感叹:“能活过来真是一个奇迹”。

此后一年,柴云振便在部队医院静养。期间,他很想念朝鲜战场上的部队和战友,也很想念多年未见的家中父母。

考虑到柴云振休养这么久,依旧没有完全康复,还经常头痛。于是,医生们劝柴云振回老家休养,一方面可以看望亲人,另一方面有亲人照顾,心情愉悦也更有利于完全康复。

就这样,柴云振直接在医院办了复员手续,回到了四川岳池老家。由于住院的一年,他原本所在的部队战事纷杂,不断换防转移,他和原部队彻底失去了联系。

回到老家后,柴云振就老老实实做起了农民,也从不曾跟人讲起自己的经历。

小伙寻找爸妈20年得知妈妈去世了(农村小伙觉得父亲不简单)(6)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因为表现英勇,他被评为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而且他的事,在部队内部已经成了一个传奇。

第二件事,在此后的数年里,部队一直在找他,希望他能把属于自己的奖章给领了。30多年的时间里,有关部门几乎寻遍了全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但一直没有找到他的下落。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朝鲜领袖金日成访问中国,居然也提到了柴云振。在朝鲜,柴云振也已经是一个传奇英雄,金日成对他的印象很深。

当时,与金日成会谈的邓小平听说这件事后,便向部队有关人员询问柴云振的情况。当大家说柴云振现在下落不明时,邓小平亲自批示哪怕是大海捞针也得找到他。

就这样,在邓公的指示下,寻找柴云振的行动再一次扩大。很快,《人民日报》、《四川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等报纸,纷纷刊登了寻人启事。

小伙寻找爸妈20年得知妈妈去世了(农村小伙觉得父亲不简单)(7)

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柴云振之子看到报纸,带着父亲一起找来。

最后,经过细细了解情况,大家才明白早前一直找不到的柴云振原因有两个:

其一,当年部队文书进行入伍人员姓名登记时,因为读音相近,把“柴云振”误写成了“柴云正”。就因为这一字之差,才找了30多年都没有找到。

其二,在过去几十年里,柴云振一直过得太低调了。他始终认为,班里战友们都牺牲了,只有他一个人活着回来。所以,每每想起这些,他就觉得自己没啥可骄傲的。于是,对过去的事,他极少提起。

尾声:

柴云振被找到后,秦基伟、杨成武、洪学智等中央和军委领导都接见了他。期间,他被问及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对此柴云振说了这样一番话:

“老首长,我那一个班的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我。我活在世上,应该代我的战友们做点事,我自己对组织没有任何要求。”

这就是一个老兵的坚持和风骨。

1985年,柴云振受金日成邀请到朝鲜访问。期间,柴云振在朝鲜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看到了一张特殊的遗像:他自己的“遗像”。

小伙寻找爸妈20年得知妈妈去世了(农村小伙觉得父亲不简单)(8)

原来,朝鲜方面不知道柴云振的准确情况,这些年来也一直在打听他的下落,但始终无果。于是,便给他画了一幅“遗像”,供朝鲜人民缅怀纪念。

柴云振看到“遗像”后,说道:“我还活着呀,这‘遗像’我得带回去!”对此,朝鲜方面自然没有拒绝。

2018年12月26日,柴云振安详逝世,享年92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