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老的神话(永远不老的神话)

作者:郭文剑书非借不能读也(小序),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永远不老的神话?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永远不老的神话(永远不老的神话)

永远不老的神话

作者:郭文剑

书非借不能读也(小序)

周末到虞城采风,顺道参观卫东兄极力倡导的“四知书舍”,见县乡诸多开会办公议事场所,四壁皆是书墙,书海汹涌,书香扑面。尤其看到八卷本精装精读之《史记》,眼热心跳。“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家中有早年廉价购置的或简装或盗版或缩印三个版本《史记》,重拾研读正感字小费劲,又觉是自家藏书不急,屡次拿起放下终没潜心。于是求借并承诺尽快看完归还,卫东兄慷慨应允并鼓励还了再借。

归家比对,所借八卷本显然比自己收藏了20年以上的三个版本看着舒服,特制定计划,即日起挤时间赶读,并将“借书读史”随笔心得在朋友圈与朋友分享,读完再借。

“书非借不能读也。”坐在自家四壁如今也是书海且《史记》都有三个版本的书房,同感“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特对着手机发誓,学当年之黄生,“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是为小序。

因为前阵子领军“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探访解析的原因,陷入史海不可自拔,于是发奋读读《史记》。

《史记》是2100年前的司马迁先生历经13年写成的当时只能称“3000年华夏文明史”的纪传体通史,也就是从五帝的史前传说写到他所在的汉武中兴,留下了功不在当代却利在千秋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为司马迁写好皇皇巨著当时连书名也没有直到去世后很多年才面世,《史记》乃后人所称。

司马迁显然为《史记》而生,受他当太史令老爸的影响,20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采集传说,37岁接他爸老谈的班任太史令,41岁开始潜心著述,其间历经牢狱腐刑不改其志,直到终年55岁前完成52万字的巨著。通篇都是精炼的文言文啊,真不容易!

再读《史记》开篇《五帝本纪第一》,有两个新收获:

一是大体弄清了五帝的辈分,都是血脉相传,风水轮流转。黄帝是五帝之首,黄帝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成为后来华夏民族的两大分支。黄帝之后的帝是颛顼,颛顼是昌意的儿子黄帝的孙,隔辈传位。颛顼之后传帝位给堂侄喾,而不是自己的儿子穷蝉,帝喾是玄嚣的孙子,颛顼堂兄弟的儿子。帝喾高辛氏是商丘人,帝喾之后的帝叫放勋,也就是帝尧,是帝喾的亲儿子。尧之后的帝按说是他的儿子丹朱,但伟大的禅让从此开始,尧把帝位让给了大孝大德大义的舜,其实舜也不是外人,是颛顼帝他爹穷蝉他爷昌意那一支人的后代。接下来,舜帝也学尧,没有把帝位传给他儿子商均,而是禅让给了大禹。大禹会嘞多,也算感恩,对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都有分封妥善安置,其后改变禅让制把帝位传给儿子启,开启夏朝。

二是明白史前传说深受华夏融合的影响,后人记载都把自己的祖先说的非常高大上。比如五帝,都是少小聪明之极,称帝位后都是光照日月,而且五帝都是凭自己超人的意志胆略和非凡的创新厚德实力征服天下。

见闻曰:这些远古传说,寄托着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价值追求,都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内心崇尚的神话。感谢司马迁先生留下的不老神话开篇,2100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亲切。

来源 商丘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