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好的翡翠朝珠(乾隆提档慈禧带货)
俗话说得好“想要生活过得去,身上总得带点绿”,尤其是汗流浃背的大夏天,池塘里的荷叶,抹茶味的冰激凌,解暑的绿豆汤和薄荷茶,一抹绿,总会让人觉得清爽和透心凉。所以今天也来给大家“降降温”,给大家看点绿色美图,说说清代宫廷里那些色艳欲滴的翡翠。
翡翠从石到玉,全靠乾隆“抬旗”,但自己并没有很感冒翡翠并非生来就是“贵族”,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游记《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提到翡翠,称之为“翠生石”。他曾造访过云南一位叫潘一桂的秀才,得到了两块“翠生石”,一块石白多而间有翠色的“白地青”,一块是纯翠的“满绿”,徐霞客用白地青做了两方印池,用满绿的做了一个杯子,在徐看来,满绿是暗淡无光的,不如白地青。可见当时的审美和现在的差别很大。可惜的是,目前在正式的考古发掘品中,未见明代墓葬出土的翡翠。
翡翠白菜式花插,据传是光绪皇帝娶亲时瑾妃所带的陪嫁之物,拍摄于故宫珍宝馆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提到了翡翠的逆风翻盘:“记余幼时,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盖相距五六十年,物价不同已如此。”这一段记载正见证了翡翠价值从低到高,由淡转盛的变化。
翡翠逆袭的转折点就是乾隆时代的中缅战争。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战争结束后,有人在缅甸发现了翡翠矿,于是翡翠开始进入珠宝市场。不过有趣的是,虽然翡翠的是在乾隆朝发展壮大的,但是乾隆本人对翡翠并不感冒,在乾隆时期的活计档中的玉器活计记录中,大部分都是白玉。
乾隆一生题咏玉器的诗文达八百余首,但没有一首是专门写给翡翠的。好不容易有一件翡翠制品上有乾隆的御题诗,还被乾隆给错认为痕都斯坦玉,就是这件带些许绿色的翡翠鱼式盒。不怪乾隆走眼,乍看之下确实与和田玉非常像,再加上镶嵌的红宝石,误认为痕都斯坦玉也是情有可原的。
翡翠鱼式盒,拍摄于故宫珍宝馆
虽说乾隆时期翡翠迎来了从石到玉的升华,但在雍正朝时已有关于翡翠的记载,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雍正五年)二月十三日,御前太监王太平、刘希文、王守贵交来翡翠石数珠一串;雍正七年还曾经作为原料收贮“七月二十一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六日太监张玉柱、王常贵交来翡翠石大小八块”,后来被做成翡翠石荷叶式笔洗。
从雍正七年到雍正十二年,几乎每年都有翡翠进贡收贮。虽然档案记载颇多,但因没有款识和黄条,无法从具体实物中甄别出来。
目前,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最早带有款识的翡翠是这套乾隆时期的双龙耳龙纹翡翠杯盘,白底,冰种,带有绿翠色和红翡色。
翡翠终于迎来了令它走向胜利的“小迷妹”慈禧自乾隆晚期至嘉庆年间,开始有人使用翡翠制作朝珠与翎管,这种风气在光绪年间达到顶点,因为它遇到了超级“小迷妹”——慈禧,她可是翡翠的狂热爱好者。慈禧太后凭借其所掌握的权力向各海关、织造等衙门索取翡翠贡品。当时内廷称翡翠为“绿玉”。清宫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宫中传淮安关办理“绿玉竹节式镯子三对、绿玉双喜字耳挖勺式小长簪一只、绿玉双喜字耳挖勺式长簪六只、绿玉双喜字钳子二对”,这四种17件绿玉活计共用银39994两。
在美国画家凯瑟琳·卡尔维慈禧画的油画肖像中,慈禧手上戴的镯子、戒指,甚至连护甲套都是由翡翠制成的。
李莲英在《爱月轩笔记》中提到慈禧的陪葬品,一直都让人莫衷一是,但是他对于慈禧棺椁中玉器摆放的描述,不能说是空穴来风。比如提到头部有一只翡翠荷叶,脚下有翡翠西瓜、翡翠桃子,身上还有两棵翡翠白菜。
清宫里那些“艳夺春波”的翡翠饰品故宫博物院藏有翡翠八百余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收藏古代翡翠器最多的博物馆。这些藏品中,清雍正时期器极少,乾隆时期器渐增,以陈设摆件为主,而且这一时期的审美偏向那种微透明、白地子、有温软感的翡翠。到了晚清慈禧掌权时期,高翠、玻璃种的翡翠逐渐成为后妃们的心头好,所以扁方、簪、坠、戒、环、镯、佩、等翡翠首饰独领风骚。
头饰钿子
钿子是最具有满族特点的饰品,是皇后、妃嫔们在穿吉服时所戴的便帽,上面缠绕黑色丝线再用各种宝石、珠翠镶嵌于帽架上组成吉祥图案。
金点翠嵌珠宝翠玉福寿万年钿花(台北故宫藏)
翠玉嵌珠宝钿花(台北故宫藏)
由碧玉、珍珠、红宝石、青金石以细铁丝串连而成。全器作花卉外形,以碧玉做叶子,红宝石为花瓣,加饰珍珠于其上。
簪钗在清宫头饰中,簪钗是最为常见的,而且随着簪的装饰性越强,簪头演变出簪花,玉石、金银、珍珠、玳瑁、象牙、珊瑚等等取材非常丰富。其中尤以一整块翡翠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最为珍贵。
翠玉透雕盘龙簪
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翠玉头簪残件
慈禧御用的翠玉透雕盘龙簪,就是以一整块翡翠精雕细琢而成,再点缀珍珠和红宝石,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此件翡翠簪与溥仪捐赠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翠玉头簪残件原是一对。
镶宝石碧玺花簪
花簪为铜镀金点翠,上嵌碧玺、珍珠、翡翠。以碧玺做立体芙蓉花,花蕊为细小米珠,花叶为翡翠薄片细雕而成,花蕾为碧玺雕成,花托为点翠。一只蝴蝶停落于芙蓉花上,其翅膀为翡翠薄片雕成,并嵌珍珠、碧玺。整个花簪用料讲究、华贵。
花簪使用了雕刻、金累丝、串珠、镶嵌、点翠等多种工艺,均细致精美,立体感强,彰显了皇家用品的尊贵。其中翡翠薄片的雕刻是广东宝玉石雕刻行典型的代表作,又称为“广片”,其特点是薄而匀、精而细,常用来雕刻花叶、蝴蝶翅膀。
广片,是翡翠的一种,特点是在自然光下绿色发暗发黑,水头较干。在透射光下为高绿,反射光下为墨绿,当将其切成薄片后,则绿色艳丽动人。
金镶宝石桃蝠簪
金簪一端呈长针状,另一端以各色宝石等为饰,计有蓝宝石、红宝石、翠、珍珠以及碧玺。其中碧玺分别做成蝙蝠和桃实,另有一只翠蝙蝠。
银镀金嵌珠翠花蝶纹簪
拍摄于故宫卡地亚展
以银镀金点翠叶片衬底,中央横卧蝙蝠,蝙蝠身体为玉质、珊瑚片翅膀、触须嵌珠子。造型丰满,装饰华丽。
银镀金点翠嵌翠珊瑚蝴蝶纹簪
整体为蝴蝶造型,以珊瑚雕刻蝴蝶翅膀,满色翡翠蛋面做躯干,铜镀金点翠蝴蝶头与尾。
金镶翠蝶碧玺花蝠簪
翠玉珊瑚竹梅簪(台北故宫藏)
翠玉嵌碧玺三多耳挖簪(台北故宫藏)
银镀金嵌翠玉珠宝蜻蜓簪(台北故宫藏)
扁方
扁方为晚清满族妇女特有的首饰,《清末贵族之生活》记载:“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头,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之上”。
翠扁方
翠扁方
玳瑁镶珠石翠花扁方
扁方为玳瑁质地,上镶嵌各种珠宝。其顶部嵌翡翠浅浮雕蝠纹饰片,两端饰金累丝连钱纹片,上镶嵌宝石雕刻成的水仙花:翡翠薄片为水仙花叶,以白玉为水仙花头,碧玺为花朵,红宝石为花蕾。
白玉嵌珠宝翠花卉纹扁方
扁方两端镶嵌碧玺雕刻牡丹花,以翡翠为枝蔓,蓝宝石、粉碧玺、黄碧玺雕花蕾。
金錾花嵌珠宝扁方
扁方上镶嵌粉碧玺蝴蝶及翠玉枝叶。一端嵌翠玉蝙蝠,两头嵌珍珠各一。
耳饰清代宫廷耳饰以镶嵌和雕刻见长,尤其晚期翡翠以浮雕、透雕结合首发雕琢各种吉祥繁复图案纹样,辅以黄金或银镀金镶嵌,典雅古朴又精致细腻。
金镶珠翠耳坠
耳坠为流苏式,金托各嵌翡翠蝴蝶,背面有金针,用于穿耳。下坠珍珠一串,最上一颗为三等珍珠,下有金托,刻“宝源九金”戳记。珍珠串下为茄形翡翠坠角,以荷花纹粉碧玺为托,两侧嵌珍珠。从戳记可知此耳坠为清代民间珠宝店所制。
翠楸叶形耳坠
翠玉楸叶金福字耳环和翠玉楸叶蝠钩耳环,金色的福字和錾刻精致的蝙蝠与翠绿色叶子形状,搭配在一起充满生气。
项饰项饰是清宫廷首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遇重要场合男女均需佩戴朝珠,后宫嫔妃碧玺佩戴领约。
朝珠
翡翠朝珠使用始于乾隆时期,光绪年间达到鼎盛。
此件翡翠朝珠,红宝石结珠、佛头、佛头塔,珊瑚记捻,坠青金石坠角。背云点翠嵌碧玺,坠碧玺坠角。佛头两侧系镀金点翠蝙蝠配饰。
领约
宫廷皇后、嫔妃紧贴领子佩戴的一种必备项饰。通常由金银累丝编织成圆环形状,上嵌各式珠宝,两端各垂一条丝绦,尾端分别坠又珠饰使之有垂坠之感。
银镀金嵌珠石项圈
项圈镶嵌红宝石、翡翠四节,接缝处用累丝盘花。项圈中央镶嵌珍珠一颗,四节红宝石与翡翠之间镶嵌红宝石,绦带下坠红宝石与翡翠坠角四颗。
手饰翡翠手镯在清朝中期开始流行,晚期达到鼎盛。宫廷手镯形制以圆形圈口为主。
翠镯
拍摄于故宫卡地亚展
翠色莹润,偶有艳绿,水头足,堪称“高翠”。镯呈椭圆形,外侧阴刻如同包袱系结的袱系纹。
手串
清代后妃日常生活常佩戴手串作为装饰,一般挽在手腕上或拿在手中,也可挂于服襟的纽扣之上。
翠十八子手串
拍摄于故宫卡地亚展
手串由18颗翠珠组成,其间有粉色碧玺结珠四颗,下有粉色碧玺结牌,结牌下连黄蓝碧玺坠角两个,坠角上方穿珍珠米珠。
戒指
清代宫廷戒指工艺已相当完善,一般都是将上好的翡翠玉料打磨成指环的形状,也有在玉石上雕刻竹节等花纹,还有金里镶翠戒指,是以内圈金胎为底,外圈镶纹翠箍,边缘上镶嵌一圈小珠起固定和装饰金翠接缝的效果。
翠雕桃子纹戒指
浮雕桃纹巧妙的利用了颜色的不均匀。
金里镶翠嵌珠戒指
左为金里镶翠戒指,右为金里镶翠嵌珠戒指,拍摄于故宫卡地亚展
注意看在这张老照片中,慈禧太后手上戴的戒指可是相似度极高的同款呐
翡翠戒指含金里,外侧两边镶嵌米珠五十粒,以珍珠、金、翡翠三种名贵材质融为一体,富贵华丽。
金镶翠戒指
戒面翠色鲜碧通透,水头很足。18开金戒圈。
佩饰玉佩通常是男子系于腰间,女子挂于胸前。清宫廷翡翠玉佩常在佩上拴一双套结,以红碧玺、红宝石、红色尖晶石为结石,在结石下用米珠把线绳围住,绿、红、白的色彩对比抢眼夺目。
翠佛手佩
上为翠佛手佩,下为翠鱼纹佩,拍摄于故宫卡地亚展
以质地上乘的整块高色翡翠制成,颜色正阳、饱和度高,点缀粉色碧玺珠,将小巧玲珑的翠佩衬映得更加精致。佛手因“佛”与“福”的谐音,被当作吉祥物,常与桃及石榴等图案一同出现,并被称为“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之意。
翠花蝶叶式佩
佩两面雕成荷叶式,正面雕有蝴蝶和海棠花叶各一,上系碧玺结珠,上下各有米珠一组。佩之叶脉雕刻的生动细腻,惟妙惟肖,配以粉色结珠尤显清新雅致。
翠玉环珮(台北故宫藏)
香囊
多以透雕为主,悬垂宝珠流苏,展示了后妃宫廷生活精致华丽的一面。
翠玉镂雕双面香囊
这件香囊采用花青料翡翠制成,呈扇形,中空可开合,颜色深绿伴有黑色斑点。香囊中央镂雕双鱼对立,双鱼之上镂雕罄,下坠珊瑚珠、珊瑚米珠流苏,流苏坠水滴形翡翠坠角。
后宫嫔妃们连化妆工具也没放过,这件硬木金胎嵌梅花珠嵌翠菊花兰芝纹把镜的背面,就用翡翠、青玉、碧玺质地料石镶嵌成菊花、枝叶和蝴蝶图案。
就连衣服上的小小纽扣也没忘了用翡翠,可真是无翠不在。
翠玉蝙蝠式钮扣(台北故宫藏)
翠玉珠宝钮子(台北故宫藏)
不能不提的首博翡翠三件套
故宫虽是藏清代翡翠器最多的博物馆,但是首都博物馆里有三件翡翠绝对不能不说。
翡翠戒指
自拍图
李莲英墓出土的满绿玻璃种翡翠扳指,颜色翠绿,浓艳欲滴,纯净透明,堪称翡翠首饰中的精品。
翡翠翎管
自拍图
扳指和翎管配成一套称“扳翎”,荣禄墓出土的这件清代翡翠翎管,其管壁厚度在三至四毫米左右,据称可以“纤毫毕现”地看到插于其中的翎毛。
翡翠雕龙带钩
自拍图
同样出自荣禄墓,带钩上的龙形宽额阔嘴,眼睛凸出,双角后弯,造型灵动,是一整块完整的翡翠玉石雕琢而成,工匠巧妙的利用翡翠原料的浅色和深色,用立雕、透雕的技法“巧作”,体现出工匠的巧思。带钩的头部还有一块藕荷色的碧玺石,翡翠的绿与碧玺的粉相互映衬,此物是荣禄六十岁生日时慈禧太后特别赏赐的。
民国第一白富美的“斗翠”趣事你以为翡翠的流行随着清廷的灭亡而结束了吗?nonono,翡翠到了民国只能用更加狂热来形容。
说到民国时期的翡翠超级爱好者,不能不提黄蕙兰,她是顾维钧的第三任夫人,“爪哇糖王”黄仲涵的女儿,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白富美。1931年,在上海举办的一次欢迎酒会席间,黄蕙兰主动向犹太富商维克多·沙逊提出赌额为1000美金的斗石赌局,二人当时皆藏有出自清宫的翡翠珍品。为黄蕙兰赢得这次赌局的是一枚核桃大小、纯净无暇的翡翠青椒。
而这张1943年美国VOGUE杂志刊登的照片上,黄蕙兰身着刺绣百子嬉春旗袍(这件旗袍也是大有来头,民国第一白富美,即使把所有美好都穿在身上,也难逃孤独),头上有翡翠别针,耳上是翡翠耳环,脖子上是双层翡翠珠链。可见当时翡翠绝对是上流名媛们最时髦的饰品。
拍摄于故宫卡地亚展
民国时期有个翡翠大王,名叫铁百万,帮助黄蕙兰赢得斗翠胜利的翡翠青椒就是从他手里收来的,而铁百万还经手了一串更为传奇的翡翠项链,被卡地亚2亿回购,对这几桩秘闻感兴趣的同学,不妨戳链接吧。
卡地亚花2亿回购的翡翠项链,竟出自民国传奇人物“铁百万”之手
注:文中图片除说明外,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