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手表和不懂手表究竟有什么不同(有史以来最全手表知识)
钟表世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底蕴,其几百年来不断推陈出新的技艺与创新更是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于是我们将那些钟表里面五花八门的专用词汇与有趣知识做了一个大集合,希望您在赏表玩表的同时,亦能有所收获。
名词解释
B
避震器
▲Incabloc
▲Kif
手表中的避震器,顾名思义,就是机芯内为了避免细小部件在震动冲击下受损而设计的将震动缓冲掉的机构。该机构自诞生之日起,数得上名号的设计就有二三十余种。但,与设计数量相反的,是避震器的位置与原理的基本相似。位置方面,最常见的就是安装在摆轮轴承上;原理是通过弹簧装置使宝石轴承与齿轮轴尖由硬接触变为软接触,从而给轴尖相应的弹性空间以防止摆轮轴尖因外部震动而产生断裂或变形的情况。
其后,随着时代发展,避震器的设计数量经历了一个不断“精简”的过程。时至今日,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应该是Incabloc和Kif两种。关于这两种避震器的区别,有一种说法是Incabloc的簧片相对较粗,能承担的冲量更大,而Kif则是对细微振动的调节性较好。但对于普通表迷来说,Incabloc和Kif最显著的区别应该是在簧片的造型上。Incabloc的造型为马蹄形,而Kif避震器簧片的造型则像蝎子的两个前臂般弯曲后合拢。这,也是区分Incabloc和Kif最便捷的方式。
Jewels 宝石数
夹板上的“Jewels”字样
是不是代表着机芯中有钻石?
Jewels,中文译为宝石。之于钟表机芯上,确实曾经有一段时间表示的是机芯中有多少以天然宝石为材料制得的宝石轴承,“17 Jewels”就意味着机芯里真的有17颗天然宝石。宝石的种类也不局限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都有。但,这是几百年之前的事情了。
上述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人造宝石的诞生。以Al2O3为原料制得的人造宝石的耐磨性不逊于天然宝石,再加上使用成本的天差地别。人造宝石,或者说,人造红宝石,很快就取代了天然宝石成为了机芯中宝石轴承的主要材料。
时至今日,虽然机芯的夹板上依旧能看到“Jewels”的字样,也市场能听到某机芯17钻的叫法。但是,无论是“Jewels”还是“钻”,所指的都是以Al2O3为原料,以Cr2O8为着色剂制得的人造红宝石。
C
垂直离合
与汽车中离合器的作用相似,计时机芯中离合器的作用在于使发条输出的动力传送至计时系统,从而开启计时功能。其中,垂直离合,顾名思义,就是将计时秒轮安置在走时秒轮的正上方,形成一个垂直放置的结构,两者之间设有钳夹以起到控制走时轮系与计时轮系结合与分离的作用。
碰到一款计时机芯时,要判断其是否为垂直离合,最简单的方法在于看中心秒轮上是否叠有一个异型钢件,若有,或者说整个计时机芯的布局看上去非常“简陋”,则其为垂直离合。这种略显简陋的视觉,正是垂直离合的缺点之一。除此之外,垂直离合还有机芯较厚、按压所需外部力量较大等缺点。但其优势也非常明显,即启停稳定、耐用等。
E
鹅颈式微调
鹅颈微调,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用形似天鹅颈部的框架将快慢针包围起来的微调装置。功能上来说,与快慢针之于手表走时精度的原理相同,都是通过收放游丝的工作长度来实现手表走时精度的调校,但在具体调校方式上有所不同。简单来说,鹅颈微调是通过与快慢针接触的定位螺钉来完成微调的。如此做法相比直接拨动快慢针,理论上说更便于定量且能在完成调校后固定快慢针。
除了功能上的区分,鹅颈微调最大的优势或许表现在视觉效果上。经过精细打磨后宛若鹅颈造型的回绕框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再加上摆夹板的雕刻装饰,无疑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机芯的美观性。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鹅颈微调是一类微调装置的统称,并不是某品牌的专属,不同钟表品牌所用的鹅颈微调在造型上也不尽相同。
F
发条
发条是手表的动力源泉,指的是盘绕在发条盒内的“片状弹簧”。材质方面,早先为碳素钢,如今常见的为Nivaflex合金。但无论何种,在手表中的工作原理大同小异,简单来说就是上链时发条轴顺时针转动并利用发条轴上的钩子卷紧发条,以此“储存能量”。随后,弹性力促使发条放松,这一步可以理解为之前储存的能量的释放过程。但因为发条轴已止逆,所以发条只能通过外钩带动发条盒旋转来释放能量,而发条盒的旋转自然也会带动后续啮合齿轮的运转,直至发条贴于发条盒盒壁上。
由上可知,动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条的工作圈数。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发条的工作圈数与发条的长度并不一直是正比关系,其有一个上限的存在。这是很好理解的一点,过长的发条虽然乍看之下能使得盘绕的总圈数增加,但同时也会减少发条盒内发条放松的空间。所以,单纯地延长发条以增加手表动储时间的方法,是有一个阈值的。毕竟对于机芯来说,发条盒不可能无限大。
就仅有的长动力手表来看,朗格Lange 31无疑是通过增加发条长度来实现长动力的代表性作品,它的动力储存达到了惊人的31天。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两根长达1.85米的发条,单根长度已是普通手表发条的10倍左右。更遑论,Lange 31在串联的两个发条盒中均使用如此长的发条。
当然,两根1.85米长度的发条理论上存在着诸如上链扭矩过大、动力输出不稳等问题。但这两项问题都被朗格妥善解决,前者通过外部工具予以上链,后者则是通过恒动力装置来确保动力平稳输出至擒纵系统。
J
夹板与主夹板
夹板,这个最初常以黄铜为材质打造而成的部件,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决定机芯性能的关键所在,常被人分为主夹板与其他夹板两类。其中,其他夹板在机芯中的作用相当于人体中的骨架,即位于机芯零部件上方并起到固定作用。因所处位置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称呼,例如固定摆轮游丝的夹板名为摆夹板。且,各家钟表品牌对于旗下机芯中夹板的形状与打磨装饰也有着不同的诠释,甚至于许多夹板形状有着非常明显的标识性。以至于,如今机芯夹板的形状及其上的打磨装饰,也成为了衡量一款腕表是否美观的标准之一。
主夹板,又名基板,可以说是夹板类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所有零部件拆下之后的那块底板,正反两面均起到装载机芯零部件的作用。且,主夹板在生产层面上,对于加工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孔径与凹槽深浅的加工精度据悉至少也要达到百分之一毫米甚至是千分之一毫米。
L
螺钉
摆轮上的螺钉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为平均摆轮的重量分布,也就是所谓的配重。要知道,在双金属摆轮的那个年代,因为加工精度的限制所以无法实现摆轮重量的平均分布。彼时,工匠会选择在摆轮上安置对角对称的不可自由旋转的螺钉,从而实现平均摆轮重量分布的目的。但如今随着加工精度的提升,该作用逐渐变得不再那么必须。
其二为实现手动调节摆轮转动惯量的目标。整个调节过程中,虽然摆轮与螺钉的重量都未曾发生变化,但因为旋入或旋出的关系,螺钉离摆轮中心的距离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最终影响摆轮的转动惯量,以此调节手表的走时快慢。额外一提的是,目前螺钉的安装位置主要分外摆轮外缘与摆轮内缘两种;至于螺钉的数量,则无定数。
Q
擒纵叉
擒纵叉,在机芯中是一个形似“扳手”的零件,由叉轴、叉头、进瓦、出瓦等组成。其中,出于减小摩擦的考虑,叉瓦部分一般由人造红宝石制得。当然,硅或碳晶等擒纵叉的叉瓦部分自然就不需要以人造红宝石为原料。擒纵叉在机芯中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与擒纵轮齿的释放、传冲、锁接等过程,将机芯原动系的能量传递给摆轮游丝机构后,再将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动次数传递给指示机构以达到指示时间的目的。
额外提一句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擒纵机构中都有擒纵叉的存在,杠杆式擒纵、同轴擒纵等中有,但冲击式天文台擒纵、双向擒纵等中就没有。更何况,根据具体擒纵类型甚至于机芯型号的不同,擒纵叉的样式以及材质也会有非常显著的区分,但该零件的组成及其作用基本相同。
S
肾形轮
肾形轮,是机芯中用来指示时间等式的凸轮。该凸轮的形状,是以时间等式曲线为基础经过计算而得的,因形似肾脏而有着“肾形轮”之称。且,与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肾形轮也为一年旋转一周。机芯运行过程中,肾形轮的边缘起伏通过齿条,最终将时间等式的信息呈现于表盘之上。
时间等式的显现方式,目前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为差值的显现,就是在表盘上直接表示出时间等式的数据,最大的计量范围为-17钟至 14分钟,读取真太阳时需经过“平太阳时 时间等式”的计算;另一种为直接以两根指针分别指示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真太阳时数据直接读取即可。
48月齿轮
在万年历机芯中,有个核心零件名为“48 月齿轮”。顾名思义,其对应的就是4年中的48个月。该零件的结构非常与众不同,齿轮外缘设有48个深浅不一的凹槽,其中最深的凹槽代表的是平年的2月,相对较浅的凹槽代表闰年的2月,再浅一点的代表小月,最浅的则代表大月。运行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与48 月齿轮连接的杠杆会根据凹槽的深浅来以不同幅度拨动31齿的日历轮或日历专用凸轮,从而修正日历显示。
T
TPT®碳纤维
早先名为NTPT@碳纤维,是如今常见于RICHARD MILLE手表表壳的材质。这种材质源自瑞士一家研发公司——North Thin Ply Technology,其生产工艺据悉为先将碳纤维原丝浸入环氧树脂中,再以此编织成碳纤维布。随后,将碳纤维布以层与层之间45°角交错“叠加”,并在6bar压力下加热到120℃后即成。自此,碳纤维布成型,后续只需送至钟表品牌的表壳厂进行表壳的加工制造即可。相比钟表品牌使用的传统碳纤维,TPT@碳纤维最显著的一个不同在于每层碳纤维布的厚度,据说仅为30微米。要知道,常规的碳纤维中每层碳纤维布的厚度基本为100多微米。
换言之,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指出,但从每层碳纤维布的厚度来推测,TPT@碳纤维本质上来说应属小丝束碳纤维。这也就意味着,该材质在抗拉强度等性能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依现有数据来看,“TPT@碳纤维材料与已被认为拥有卓越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相比,破裂应力的出现概率降低25%,微裂纹的出现优化200%”。
当然,在外观上,仅就RICHARD MILLE来说,TPT@碳纤维也是非常容易辨认的,以此而成的表壳上有着波浪状纹路,而非传统碳纤维表壳的格状编织纹。
X
星柱轮
星柱轮,也叫导柱轮,是常见于计时机芯中的一个部件,但并非只出现在计时机芯中,具体的作用在于切换杠杆以让两个轮系发生(保持)触碰或脱离的状态。在视觉效果上,该部件非常容易辨认,有凸起与下凹部分且整体形似花瓣的即是。
从具体结构上来说,该部件主要分为两层。下层棘轮的作用在于启动,即通过外部力量推动星柱轮旋转;旋转后,则是通过该部件上层的轮齿来实现杠杆在星柱轮凸起与下凹部位之间的切换,从而使得两个轮系发生(保持)触碰或脱离的状态。此处额外一提的是,星柱轮上层轮齿的数量没有定数,如今常见的为5—9齿。
Y
音簧
音簧是问表声音的源头,通常来说指的是以合金钢为原料并通过一个长方形金属块固定在机芯夹板上的金属条。报时中的声响源自音锤敲击所引发的音簧振动。且,作为报时的核心部件之一,音簧的材质、截面形状、盘绕方式等对最终声音的品牌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此,大部分钟表品牌都有属于自己的“秘方”。
除了传统的三问报时,还有一种被钟表品牌称为“大教堂报时”的三问类别。相比传统的三问,这类表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报时声中的低音较重。就音簧而言,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视觉上就是机芯外缘的音簧盘绕圈数的增加。个中缘由,可以比拟钢琴的琴弦。长度越长,声音自然就越雄厚。
音梳
音梳,顾名思义,就是在音乐盒或音乐手表中形似梳子的部件,即下端被切割成有着形似直排齿牙的钢片。其作用在于和圆筒(盘)结合,演奏出事先设定好的曲目。整个发声机制,以圆筒式音乐盒或音乐手表为例,就是圆筒受到来自发条的动力后开始匀速滚动,此时其上的销钉随着圆筒的转动拨动音梳上形似直排齿牙的簧片,从而实现振动发声。
在整个发声机制中,如果说圆筒(盘)决定了演奏的旋律,那么音梳则决定了整个乐曲的音数及高低音。其中,音数取决于音梳上簧片的数量,例如8个簧片就代表着8音,数量越多演奏出来的曲目音色自然就更丰富;高低音则取决于簧片的厚度,需要的音越低簧片就越厚。当然,早先也有部分品牌为了追求低音的立体效果,会在音梳内侧添加铅块。
游丝
平游丝
宝玑游丝
圆柱游丝
钟表中游丝的概念,于1675年由惠更斯提出以取代早期机械钟内的单摆,指的是装配于摆轮上呈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的盘簧。其在钟表中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带动摆轮来回摆动以起到分割时间的目的。且,按照分类依据的不同,游丝有着诸多分支。
若以原材料为分类依据,游丝可分为合金游丝及硅游丝。其中,合金游丝因为成分的不同而有着Nivarox游丝、Spron游丝、蓝铌游丝等分支。
若以盘绕方式为分类依据,可分为平游丝、宝玑游丝及圆柱游丝。其中,平游丝指的是游丝末端曲线与涡旋线部分处于同一平面的盘绕方式。当然,因游丝末端形状的不同,也有诸如Spiromax游丝等品牌专属设计的存在;宝玑游丝,又名双层游丝或吊框游丝,指的是游丝末端上饶的设计,目的在于缓解机芯运作过程中平游丝展缩不同心的情况;圆柱游丝,早期常见于航海天文钟,指的就是游丝盘绕成立体的圆筒形,这种设计理论上在工作中不存在游丝重心偏移的情况。
除了上述两种分类依据,还有按照调校方式的分类,即有卡度游丝与无卡度游丝,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快慢夹。
Z
芝麻链
Fusee Chain,也就是如今国人口中的芝麻链,是一度盛行于机械钟及怀表时代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恒动力”装置,实现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力矩=力×力臂”,当然也可以粗略地理解为现代变速自行车的原理。发条盒与宝塔轮通过一根细小的金属链相连,上弦时,宝塔轮旋转,链条由下往上卷向宝塔轮,从而带动发条盒内的发条旋紧;运行时,发条盒转动,带动链条由上往下回卷至发条盒。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动力释放过程中,满弦时的力对应的为力臂最小的宝塔轮上端小轮,接近落弦时的力对应的则为力臂最大的宝塔轮下端大轮。如此,一定程度上保持扭矩的恒定输出。
到了手表时代,部分钟表品牌“复苏”了芝麻链这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恒动力”装置。虽然因手表与怀表的尺寸差,搭载于手表上的芝麻链相比传统的难免有着些细微的区别,但在实现“恒动力”的方式上,可以说如出一辙。
诚然,芝麻链如今在手表上起到的作用是“恒动力”还是提升表款的视觉效果,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芝麻链的存在使手表在手动上弦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较为平滑的手感,即不会出现因动储增加而感到阻力的情况。满弦时,宝塔轮上的“马耳他十字”会“锁死”宝塔轮,以避免多度上弦可能导致的发条断裂。
钟表知识
B
表盘工艺
表盘作为手表对外展示的最佳窗口,除了各种装饰及色彩这些一眼就能看到的区别外,在材质及工艺本身,也有着诸多不同种类,以下这些特色各异的表盘,你都知道吗?
珐琅表盘
江诗丹顿艺术大师系列珐琅表
珐琅是钟表特别是表盘制作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工艺,比起传统绘画,珐琅表盘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需要在火里高温烧制,并且往往不止一次,通过多次烧制的精妙配合最终得到极为珍贵的色彩与画面。运用不同手法工艺,珐琅表盘可分为单色珐琅、透明珐琅、掐丝珐琅、内填珐琅、镂空珐琅、微绘珐琅、灰色珐琅和金箔镶嵌珐琅等,各有特色。
赤铜表盘
宝珀艺术大师工作室双牛争王手表
2015年宝珀首次将赤铜工艺运用到表盘制作中,赤铜原产于日本,是一种主要由铜和金两种材质构成的合金。根据其成分和质地的不同,合金呈现出介于蓝黑之间的暗绿色泽。合金的黑绿色泽源自一种被称为钝化处理的工序,完成这道工序需要使用一种溶液。该溶液由乙酸铜(绿灰色)构成,传统上一直由日本制造,在日语中被称为rokushō。随着rokushō溶液运用比例的增加,合金的黑色光泽会逐渐变深并呈现出更加浓郁的色泽。
玑镂表盘
宝玑5157BR
玑镂是非常古老的装饰工艺,多用于珠宝首饰行业。用在手表装饰上的玑镂,依据产量分为手工玑镂和工业复制玑镂纹样两种。如宝玑表盘上招牌式的巴黎钉纹图案即是采用了手工玑镂。
瓷绘表盘
格拉苏蒂原创九龙壁套表
格拉苏蒂以梅森陶瓷为表盘材质,随后在其上彩绘各类图案后进行烧制,形成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款梅森瓷合作款均可以在表面上看到著名的“蓝剑交锋”标志,这一标志源于当年萨克森公国国徽。
细木镶嵌表盘
百达翡丽Ref.5089G-071 金翅雀
细木镶嵌,亦可说是细木拼镶,指手将木料薄片按设计图稿拼贴于盘面之上,以形成完整的画面。这项工艺的基本手法是按图裁切木材,再粘贴到底板上。无论是抽象图案,还是象征性图案,创作者必须广泛挑选各种不同色调的材料,按照个人风格加以拼嵌组合。一般来说,细木镶嵌表盘至多不过采用200余片细木,而百达翡丽Ref.5089G-071 金翅雀共计使用了30种不同木材,超过400块木片镶嵌而成,令人叹为观止。
母贝表盘
雅克德罗LADY 8
珍珠母贝表盘常见于女表,母贝表盘取自海底的贝壳,经小心加工处理后装在手表上,营造独特的美感。母贝表盘的特点在于每一只表的盘面都难以雷同,具有独一无二的纹理及光泽,通过光波反射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闪烁光泽。珐琅是钟表特别是表盘制作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工艺,比起传统绘画,珐琅表盘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需要在火里高温烧制,并且往往不止一次,通过多次烧制的精妙配合最终得到极为珍贵的色彩与画面。运用不同手法工艺,珐琅表盘可分为单色珐琅、透明珐琅、掐丝珐琅、内填珐琅、镂空珐琅、微绘珐琅、灰色珐琅和金箔镶嵌珐琅等,各有特色。
漆面表盘
万国大型飞行员年历表“ 150 周年”特别版
漆盘制作流程是将彩漆用不同的工艺,手刷或喷涂涂覆在清洗过的金属盘坯上,以形成不同颜色的漆膜,干燥之后再抛光或打磨出预先设计的纹路即可。同时由于单次上漆过厚有很大几率会在最终成型的盘面上出现气泡,所以一般会采取“多层刷漆”的手法。今年万国全新推出的150周年系列限量表款均采用了漆面表盘工艺,白色或蓝色漆面表盘均经多层上漆工艺精心打造而成。
备长炭表盘
宝珀Villeret经典系列“艺术大师”
工作室炭工艺手表
在将赤铜工艺引入高级制表后,宝珀再次将备长炭应用到表盘制造中。备长炭是一种采用传统方法烧制的日式木炭,这种木炭的奇特之处在于其燃烧后拥有极高的密度,这是乌冈栎木材在1000-1300摄氏度的高温炉火中煅烧后的结果。备长炭表盘的特点在于其具备和不锈钢同等的强度,同时表盘的纹理则略带沧桑感。
陨石表盘
欧米茄超霸系列皓月之灰“陨石”表
将陨石碎片作为表盘材质的确算是一种创举,以欧米茄为例,超霸系列皓月之灰 “陨石” 手表所采用的陨石表盘取材于在史前时代就坠落于纳米比亚地区陨石的切片。这种铁陨石因其经典的魏德曼花纹而备受设计师的推崇,即不规则的几何条痕,可营造出独一无二的表盘纹理。
碳纤维表盘
柏莱士BR03-94 R.S.18
作为高科技材质的代表,碳纤维的特点在于其比钛金属轻盈、但硬度更强,同等体积下它的重量仅是钢的五分之一,而强度却是钢的5倍。除了无可比拟的韧性,碳纤维表盘独特的格纹状编织纹理也非常美观现代,令表款更富立体感。
微砌马赛克表盘
卡地亚Santos Dumont骏马装饰表
马赛克镶嵌工艺是一门有数百年历史的手工艺术,微砌马赛克表盘需要将小于1mm直径的微型嵌片手工镶嵌至表盘之上,随后进行统一加固,以确保图案表面均匀平滑。通过各类宝石搭配,微砌马赛克能够在表盘上呈现出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画面。
表壳材质
手表的世界包罗万象,光是一个表壳材质都可以说上很久。除了那些常见的金属类,其实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特别材质也被应用于钟表制作中,其中有一些甚至会让你大跌眼镜。
钽金属表壳
钽的化学符号为Ta,是一种呈现灰蓝色的惰性金属,特点是具有优秀的抗腐蚀性、抗磁性以及较小的膨胀系数,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而在钟表领域,钽金属可谓是新秀,以其作为表壳材质的品牌印象中也仅有如沛纳海,F.P.JOURNE等少数几个,倒是颇为可惜,毕竟钽金属特别的色泽和稳定性对于表壳而言还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
锆合金表壳
将锆合金作为表壳材质,最早是由海瑞温斯顿前任总裁Ronald Winston先生于2002年正式引入钟表中。同样是在航空领域有着出色表现,锆合金与钽金属无论是在颜色还是特点上其实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也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作为海瑞温斯顿的专利技术,锆合金被用于Project Z系列的表壳制作上,并有逐步向其它系列融入的趋势。
魔力金&王金表壳
魔力金(Magic Gold)是宇舶独创的一种合金材质,2012年首次问世,其成分包括金、铂和铜,然后以某种比例熔合而成,比起传统贵金属,魔力金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极强的防刮特性,据称只有钻石能在上面留下痕迹,在此之前,K金容易被划伤一直都是困扰贵金属腕表的一大问题。王金(King Gold)同样是宇舶所创的专有合金,其色泽比起普通的5N红金更加红艳,为此宇舶在配方中提高了铜的比例,并添加铂以确保色泽的长期稳定性。
TPT®碳纤维&
TPT®石英纤维表壳
RICHARD MILLE独家研发的创新材质,其工艺可大体理解为先将碳纤维原丝浸入环氧树脂中,再以此编织成碳纤维布。随后将碳纤维布以层与层45°角交错叠加,并在6bar压力下加热到120℃,后续将其送至表壳加工厂进行加工制成即可。TPT®碳纤维材质的表壳具有极强的辨识度,独一无二的线条式纹理比起传统碳纤维的格状编织纹更具层次感。随后,RICHARD MILLE在此基础上所研发的TPT®石英纤维由数百层石英丝线组成的薄层复合而成,无论是色彩稳定性,耐高温性还是坚固性等同样出色。
石墨烯表壳
RICHARD MILLE RM 50-03的设计中不仅结合了钛合金和TPT®碳纤维,还将另一种全新材料引入钟表制造中:Graph TPT®,或我们通常所说的石墨烯。石墨烯作为一种革新的纳米材料,重量比钢轻6倍,但强度却是钢的200倍,RICHARD MILLE将其引入到制表中,不仅大大降低了手表的重量,同时也增强了碳纤维的物理特性。得益于此,RM 50-03连同表带重量不足40克,是钟表史上最轻的机械计时表。
蓝宝石水晶表壳
说是蓝宝石水晶,其实是一种无色透明的表壳材质,其与大多数表镜所用的蓝宝石相同,并非使用天然宝石制作,而是一种合成材质。虽然如此,事实上获得蓝宝石表壳绝非易事。首先蓝宝石表壳具有莫氏9级的硬度,仅次于钻石,极度抗磨和耐操。其次制作加工的难度也很大,形式单一的镜片已需钻石刀片精心切割、打磨,表壳的部件数量大、结构复杂,单论切割,工艺难度已可见一斑。
木质表壳
由于木质对温度与湿度的需求较金属来说较为严苛,木质外壳的钟表多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比如大型的座钟与挂钟。所以在手表时代木质表壳非常鲜见,但对于这一另类材质,来自意大利的WEWOOD却是颇具心得。从品牌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WEWOOD所生产的都是完全由环保材质打造的纯木手表。凭借着木料的天生特性,WEWOOD木质手表比起传统手表要轻盈得多,一般都在40g左右。此外,虽然受限于环境等因素木质表壳可能较易损坏,但好在价格低廉,还是很具性价比的。
奶酪表壳
对!你没有看错,奶酪都可以制作表壳。亨利慕时不仅提出了这一疯狂的想法,还将其变成了现实。这款名为Swiss Mad的手表,其表壳完全以100%瑞士奶酪制作,不过品牌还是对其做了特别的加工,加入了复合材料使得其不会变质发臭,当然也就无法“品尝”表壳了。不过可别小看这款以奶酪打造的手表,其官方定价超过了100万瑞郎,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一块奶酪了。
表壳形状
圆形
最常见的形状,几乎90%的手表都采用了圆形。其实这也不奇怪,手表毕竟是从怀表发展而来的,而怀表基本上都是圆的。
方形
指的是长度与宽度相等的正方形表壳,不过真正符合方正条件的表壳非常少见,卡地亚的Santos 系列可以视作其中一个比较接近的。
矩形
比起方形表壳,矩形则常见很多,一般矩形表壳均为长度大于宽度的长方形,以更符合常规的佩戴及使用习惯。
酒桶形
表壳上下平行,两边具有弧度,类似一个酒桶的形状。酒桶形表壳被广泛认为更具现代设计感,RICHARD MILLE的绝大多数表款都采用了这一形状。
椭圆形
宝玑的那不勒斯王后系列采用了上下两端窄中间宽的椭圆形表款,而爱彼的千禧系列则相反,以左右两端窄中间宽的方式呈现了另一种椭圆形表壳。
枕形
形状类似介于圆形和方形之间,四边都具有弧度,几乎所有的沛纳海都采用了枕形表壳。
八边形
最常见采用正八边形表壳的就是爱彼的皇家橡树系列,招牌式的外观一眼就可以认得出来。
十二边形
比起皇家橡树的八边形表壳,昆仑海军上将系列的十二边形表壳同样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三角形
最出名的无疑是汉米尔顿的探险系列,因猫王曾经在经典电影《蓝色夏威夷》中佩戴过而广为流传。无论如何,三角形如今都是非常罕见的表壳形状。
特殊形状
有些特殊的表壳形状很难界定,其中卡地亚Crash系列绝对算是一个极端,被扭曲的表壳你觉得这是什么形状呢?
摆陀
中央摆陀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摆陀形式,指的就是安装在机芯背面中央轴承上的半圆形金属板片,按照上链方式可分为单向上链与双向上链两种。且,各家钟表品牌在中央摆陀的材质、外观等方面均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从而让这个理论上应“千篇一律”的零件,最终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偏心摆陀
偏心摆陀,顾名思义,就是摆陀并非处在机芯中央的位置,而是“偏居一隅”。摆陀的直径相比中央摆陀,自然也有所减小。
微型摆陀
微型摆陀,又名珍珠陀。从摆陀布局上来说,是偏心摆陀的一种。但相比偏心摆陀,其在机芯上的位置更相当于夹板的一部分,即装嵌于夹板之中且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夹板造成遮挡、因此,珍珠陀的直径相比偏心摆陀来得更小。
外缘式摆陀
喜欢记得关注分享~ 犀真-奢侈品鉴定我们是认真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