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了世外桃源的感受(这样的体验怎么破)

住在了世外桃源的感受(这样的体验怎么破)(1)

“我不够好”往往是很多人际困扰、抑郁、焦虑症患者的通病。

在我们的5元咨询群,经常有一位来访者,每天都发相同的问题过来,一是我业绩不好好焦虑呀;二是我业绩好了,得到了奖励,业绩第三,好焦虑呀!

总之,她是喜也忧、悲也忧,每天与焦虑不安相伴。

这到底是为什么,业绩差,老板同事看不起或对自己态度不佳很痛苦;业绩好,老板看好,同事忌妒也会有压力,也很痛苦。

说白了,这种人间不值得,说白了是“我不够好”的终极体验。

住在了世外桃源的感受(这样的体验怎么破)(2)

患有此症的来访者,大都可能在教育理念相对混乱的问题家庭成长。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可能不是孩子做了什么,而是父母的情绪好不好为依据。

这种教育往往会给子女无所事从的感受,做的好也受惩罚,做的不好也受惩罚,怎么做都不对,这样的状态不纠结痛苦才怪呢?

看看网上高频转发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人间不值得”这种丧文化的现象,就明白这种人的存在绝不在少数了。

住在了世外桃源的感受(这样的体验怎么破)(3)

电影《心灵捕手》里,问题少年威尔是个数学天才,但他宁愿打架斗殴也坚决不愿意用自己的天赋去走正确的路。他有被暴力虐待的童年,他无比依赖身边不务正业的朋友,他害怕被抛弃,他选择用拒绝所有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而桑恩教授对他说:(对于你的过去)我知道的不多,但我想告诉你——那不是你的错。

It's not your fault,It's not your fault……一连11句,一句比一句更温柔悲悯。那个看起来暴脾气、叛逆、惹不起的混小子,终于崩溃痛哭。

理解与原谅,爱与真诚,都已就位——只等他,放下去,走出来。

人越成长,越难真的打开自己。有人用幽默遮挡苦难,有人用无赖掩盖无奈。慢慢习惯在嬉笑怒骂中,暗自消化情绪、暗自鼓励自己,要过好漫长又带着点小小希望的日子。

不再随意对人倾诉,也许是对亲情或友情期待过高,害怕被拒绝或被忽视;也许是人到中年,压力大到想倾诉,但同时又很清醒地知道倾诉过后,麻烦更多;还有一种,是面对人间苦难,已经麻木到失语。

年少时,我们也藏着许多童年与少年的伤痕,也有诸多关于未来的苦闷,但胜在心境纯粹又简单,如果能遇到我们命中的桑恩教授,简直是天大的幸运。

等年岁渐长,经历了许许多多琐碎繁杂的人情世故,从大坑小坑里爬出来、从大灾小难里挺过来,已不知道该如何诉苦,即便有人坐在对面耐心地等着你倾诉,你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住在了世外桃源的感受(这样的体验怎么破)(4)

威尔可以伏在桑恩教授的肩头痛哭失声,但彼时彼刻,有谁能对心结重重的我们也说一句“放过自己”呢?

总之,大家总在责怪自己不够好,怎么破???

住在了世外桃源的感受(这样的体验怎么破)(5)

那么,如何改变呢?

  • 首先,要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审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化了哪些标准,自己是如何与自己对话的,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贬低自己。当然,道理大家都懂,可能理智上意识到这样一味地责怪自己并不健康,但是思维模式已经形成了,可能很难从中跳脱出来。
  • 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尽力让自己感觉到快乐。要努力对自己好一些,对自己的自我关爱并不是单单取决于自己完成某一个目标,这样简单的。我们要从中跳脱出来,看到更深层次的一面,坚定地相信自己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拥有美好的。
  • 寻求外界的帮助。如果自己很难去摆脱这样的思维模式,适当地寻求帮助是比较有效的。

要明白,问题之所以影响我们,是因为我们成长过程积累了太多的负面评价,自我接纳出了问题才导致的。

想要改善这一点,一定要明白,我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并不是依附于外界的评价,而是自己切切实实感受到的。不妨试一试,通过采取一些实际行动,适当地降低一点点自己的标准,提高一点点幸福感。

放过自己,就能找寻到那种所谓“不悲不喜”的我存在的感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