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系列多少年了(这是当年人们最期待的一部终结者)

对于全世界很多科幻影迷来说,《终结者》系列应该是他们心中的殿堂级作品了。这个由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一手创造的科幻经典,带领观众在未来和过去的战场之间穿梭,通过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技展示,有关“爱与和平”的警世格言,震撼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灵。《终结者》和《终结者2之审判日》在全世界累积收获了5亿7千万美元的票房,不过后来的《终结者3》和《终结者2018》,口碑和票房却是逐渐走低。

终结者系列多少年了(这是当年人们最期待的一部终结者)(1)

当人们都以为《终结者》会随着阿诺的老去和《终结者2018》的票房失利而彻底走向“终结”。但电影投资方和制作人们仍然看好这个科幻巨作背后的商业价值,并在2015年重启了本作——推出了《终结者:创世纪》。本片应该算是一部很有野心的作品,一方面,它试图挽回因第三集和第四集而失去的“终结者粉丝”们;另一方面,它尝试在前作似乎已玩到尽头的时间线里重新做出新的花样。其实有关穿越的桥段,导演MCG在拍摄《终结者2018》时就已经放弃了这个老梗,他干脆将目光都集中于“审判日”发生之后的正面战场,不过也遭到了一些影迷的声讨。而《终结者:创世纪》的创作者们认为系列的最大卖点就是“穿越”,所以本片在沿用了《终结者》第一部经典元素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新创作。

制片人埃里森兄妹的“天舞公司”最擅长的事儿就是“旧瓶装新酒”。这个曾拥有着《星际迷航》、《碟中谍》、《终结者》等诸多经典电影改编权的公司,通过一次次对旧作的翻新,以证明他们在商业和艺术层面均有着独到的眼光。《终结者:创世纪》也可以说是一次小心翼翼的改编,从叙事模式来说,创作者并没有敢动太大的手术,而“公路逃亡”风格也与系列中的前三部更为接近:莎拉、凯尔·里斯和T800不仅要寻找机会破坏天网计划,也随时要面临着T1000、T3000型机器人的疯狂追杀,希望不给观众任何的喘息机会。

终结者系列多少年了(这是当年人们最期待的一部终结者)(2)

虽然片中出现了“年轻版”的T800,而《终结者2》中最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反派T1000也再次亮相,不过有很多观众却无法忍受其中陈旧的电影故事,强行幽默的对白,和刻意的剧情承转等等,尤其是将“救世主”约翰康纳变成大BOSS的人设,是电影走向失败的重要因素。

影片公映后,“THR”和“综艺”都相继打出了低分,当时英国老牌电影媒体《帝国》还推出了“2015年度最差电影排名”,《终结者:创世纪》便名列其中。

终结者系列多少年了(这是当年人们最期待的一部终结者)(3)

作为“重启三部曲”之首,创作者们在《终结者:创世纪》中投入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对于时间线的改造,因此观众在欣赏本片的过程中,更多是在梳理时间节点的问题,反而忽略了对故事的享受。

因为其中不仅涉及到了从未来穿越到过去的概念,也涉及到了从过去向未来穿越的概念。也许这些线索都是为续集埋下的伏笔,但一部电影始终无法帮助观众理清头绪,这也让《创世纪》失去了一部完整电影应该有的独立故事和独立品质。

终结者系列多少年了(这是当年人们最期待的一部终结者)(4)

对于铁杆粉丝来说,他们心中真正的《终结者》也许只有詹姆斯·卡梅隆拍摄的前两部。

笔者有理由相信《终结者:创世纪》的拍摄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全新的影迷,这具体体现在电影对老架构的颠覆,还有那些刻意区别于旧版本的情节设计等等。不过对于不熟悉影片的观众来说,他们自然无法理解为什么电影中莎拉和凯尔·里斯的亲生儿子要一个劲儿地跟父母较劲,并且要干掉他们。这种颠覆显得《终结者》世界里的宿命感和价值观均很混乱,也导致了T800最后的自我牺牲时全然没有了第二部那种悲壮的感染力度。

终结者系列多少年了(这是当年人们最期待的一部终结者)(5)

就演员而言,阿诺·施瓦辛格依然是全片最出彩的,虽然他已过了花甲之年,身手动作也没有以前那么利落,但他伴随着《终结者》金属敲击音乐一同出现时还是能让不少观众为之激动。《终结者》于阿诺,就像《第一滴血》于史泰龙,是一个电影符号,也是一个时代印记。也许是因为年龄问题,创作者在本片中为他增加了更多表演层上的东西,影片中T800说出了这样一句台词:“我虽然过时了,但我不是没用”。这很像是他本人的一种自嘲,而这种老而弥坚的精神也许会成为《终结者》系列继续拍下去的动力……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