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文章(朝花夕拾记)

今天分享的是一些之前的感想和记录,不知道大家在看《朝花夕拾》时有没有一些相同的想法或观点。

《朝花夕拾》 内容简介:本书收集鲁迅1926年所作十篇回忆散文的结集《朝花夕拾》;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1925年创作的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伤逝》。

本书购买于大一下学期开学前几天,之后陆续看过一点点。终于在今天把这本书看 在未购买之前大概只了解是一部回忆类的记事型散文,对于如何去理解“朝花夕拾”四个字,我最后用“朝花夕拾,回忆过去”去概括,可能并非是最全面或者正确见解,但仅从个人片面的观点看待,我想可以用这八个字总结。

朝花夕拾文章(朝花夕拾记)(1)

原文语录

《朝花夕拾》小集:部分勾画语录:

1、“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是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2、“其实人情之变,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辨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他们并没有自呜清高。”

3、“人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肉麻一样。”

朝花夕拾文章(朝花夕拾记)(2)

朝花夕拾

在这一小集中开头,我可能不能体会为什么鲁迅总能如此讨厌猫,虽然在文章中他已道出了原由。大概是因为我过爱于我家的猫,所以不能体会作者的厌倦之感,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事物,况且“他们”之间本也存有误会,我也不便于在此过多纠结。说到阿长与《山海经》不由得吐槽一下,因为以前看到过鲁迅先生在幼时对《山海经》爱不释手、众趣横生,让人生出对《山海经》的无数想象,由此一同在购买本书时也购买了《山海经》。打开后便是失望,并不是说其内容无趣,大概是因为太大的期待加上个人阅读兴趣才造成大跌宕的落差。其后的《无常》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鲁迅总要纠结和在意无常的样子?”《父亲的病》我同鲁迅先生有相同的观点“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如果有一天必然要接受亲人的离去,我想安静的便是自然。但有时候我也不由得怀疑我是否有些“冷漠”,或者大概太不同于常人而所自带的冷静。这应该是不太正常的心理,有可能是我自己也不太能明白自己是否是真的冷静到过于不正常或者是在掩饰什么,这种心理不仅仅是对于别人的死亡,对自己亦是如此。就如将来的有一天是自己最后的时刻在不该来的时间将要结束,我想我也是坦然的。在仅有的经历中,面对死亡,太多的悲伤或许更多是因为悔恨和悲伤,就像《伤逝》中鲁迅所说的“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君子为自己。”

朝花夕拾文章(朝花夕拾记)(3)

灰暗的天空

《故事兴新编》部分是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有太多需要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远古神话,所以对于我这种历史学渣读起来索然无味,而且也不能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真正的批判点,实在是get不到其中的意义。例如《理水》,读完整篇文章,如果不是看了后面的注释说道:“本篇作为插曲所写的聚集在 文化山 上的学者们的活动是对1932年10月北平文教界江瀚、刘复、马衡……30余人向国民党政府建议明定北平为 文化城 一事的讽刺。”我自己是完全不能体会文章真正要表达的含义。不过从当时“批判家”们所受到的威胁可以看出,在文人的笔下,这些隐喻对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从序言中“这时我们的批判家成仿吾先生正在创造社门口的“灵魂的冒险”的旗子底下抡板斧。”就能有所体会。

《伤逝》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大抵是因为其中有大部分抒情和描写心灵的真实感想,而引起我内心的共鸣。青年的爱情体会,所产生共鸣的大部分是因为看多了父母和一些部分别人的故事而认为鲁迅其实在想法上并没有什么错,“这是真的,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这样的观点有错吗?没有。可是当时他少了一些对于爱情真正的认识,爱情本最终将走向平淡,女性在爱情中本就会越来越溺于生活。鲁迅仍沉浸于家国与事业,子君却在生活中丢失了原本的自己。其中的两段话深刻诠释了从开始的爱到后来的 矛盾 :“待到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忙碌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世界上并非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我也愿望去翅膀的扇动,虽然比先前已经颓废的多……”;“屋子和读者渐渐消失了,我看见陆涛中的渔夫,战壕中的士兵,摩托车中的贵人,洋场上的投机家,深山密林中的豪杰,讲台上的教授,昏夜的运动者和生意的偷儿……。子君,——不在近旁。他的勇气都失掉了,只为着阿随悲愤,为着做饭出神;然而奇怪的是倒也并不怎样瘦损……”

【“一个是主张新思想但内心还是自私的知识分子青年;一个是虽经过新思想的洗礼却还是被传统思想束缚的女性。

两人相恋时,子君是为爱痴狂、勇敢大无畏的,面对他人的眼光“坦然如入无人之境”。而那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更是让涓生产生了灵魂上的共鸣。

同居之后的他们,感受到了现实的重压。昔日那些温情的谈论画面不复存在,变成了“连谈天的功夫都没有”的埋怨。日复一日,理想的爱情终究还是被现实所打败。最后涓生放弃了子君,亲手将真实的重担卸给了她。而自己却带着悔恨与悲伤继续“虚伪”的活着,向着新的生路走去……

一伤一死便为“伤逝”。】

这是啊荣对《伤逝》的总结,对于理解他们的整个爱情,实在是太说到了点上。

子君的死同样对鲁迅先生也有着沉重的打击,在面对至亲或深爱的人死亡的悲痛时,一句句话语都道出了大千世界人们那些相同的境遇和伤痛。“他的命运已经决定他在无所给你的真实——不爱的人间死灭了!”;“我还期待着新的东西到来,无名的,意外的。但一天一天,无非是死的寂静。”可是活着的终是要面对生活:“新的生路还很多,我必须跨进去,因为我还活着。”在死亡的悲痛中,大多数都是因为悔恨和悲哀尚存在心,就像老人的寿终,如果带有后悔,没在他真正离开之前去尽自己的孝,那便也不由得产生对自己的悔恨和悲哀。也会和鲁迅一样希望自己有一天去求得饶恕以获得给自己宽慰:“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他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力地燃尽,我的悔恨和悲哀。”;“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当然事实却是,一切都只是想象,而真正活着的人依然会带着这份悲痛“活着”:“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最后再一次提及那句让人不能忘却、深感伤感的开篇第一句话:“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朝花夕拾文章(朝花夕拾记)(4)

天色代表了我的伤感

有幸在本学期(大二下半年)学习现当代文学后,听老师细细地讲解了鲁迅的一生和思想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知识浅薄和无知,也对鲁迅先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更找到了面对那个时代,他们文人的志向与心痛……

本期就到这,具体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和认识,我们下期娓娓道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